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文快捷通
一.一语天然万古新——怎样描写
【描写概述】
描写是基本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描写要求目的明确,特点突出,具体生动。只有这样,才能逼真地再现客观事物,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描写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许多种类。一般说来,根据描写对象,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根据描写角度,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根据描写详略,可以分为细描和白描……那么如何进行描写呢?
1.抓住特点,想象逼真
抓住景物本身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状态等。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从景物的颜色、形状等入手,在朱自清《春》中描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抓住了雨细、密、多的特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抓住了颜色;又如《紫藤萝瀑布》中“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抓住了颜色,形状进行描写;再如《雨的四季》中抓住春雨的“清新,润泽、娇媚”,夏雨的“热烈、粗扩”,秋雨的“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突出了四季雨的特征。
2.渗透情感,体现爱憎
美好的景物总是会给人以感受的,景物可以让你欣喜、激动、陶醉,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让描写的景物妙笔生花。“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花朵想到了满园的果实;“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儿的花衣”“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让你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调动想象,由虚到实,让人如临其境。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对奇丽景观的陶醉之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之情,只有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才能使读者也随之动情,才能够把文章写新颖。
(1) 在文章的开头、结尾直接写出自己对景物的感情。
比如《黄山》一文开头和结尾: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林,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小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中直接赞美黄山,抒发感情,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热爱黄山的思想感情。
(2)在行文过程中,反复咏叹,层层递进地抒发自己对景物的感情。
《黄山》一文的小作者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写山,连用三个句子,“黄山可真奇啊”“ 黄山可真高啊”“ 黄山可真险啊”;写云,也连用了三个句子,“黄山的云可真白啊”“ 黄山的云真静啊”“ 黄山的云真妙啊”。每一次反复咏叹都先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反复咏叹,层层加深,把自己对于黄山的爱恋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3)把感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有一篇《黄山的石》的文章中,写石的奇,从头至尾没有出现过“爱”“喜欢”等表达情感的词,但读了文章,我们便能感受到他的这份情感。
黄山的石真奇啊!黄山不仅有众多妙趣横生的象形峰、象形石,还有许多神奇的石块——那会放光的五色砂石,研成碎粒,散人火中,有声有光,如金在熔,五色散射,如佛顶圆光;那弹琴石——大小厚薄如古琴,轻轻敲击能发出悦耳的乐声;那天都峰顶小池和莲花峰月池中的香砂石,在夜里放光,气味清香,仿佛莲花、桂花的香味。
黄山的石块本来是不会说话的,没有感情的,但是在小作者的笔下,石头会放光,石头会弹琴,石头有香味儿!黄山的石头简直成了童话世界,读着,读着,不由人赞叹“黄山的石真奇啊!”这都是由于作者在一个个景物的具体描绘中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那份浓浓的情意感染了读者。
由此可见,要使感情渗透在景物中,其关键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细致描绘景物的特点,描摹得越具体形象,也就越能体现作者对景物的感情。
3.手法多样。力求细致
在绘景时,要把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结合起来,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这样可以多角度地展示景物特点,使读者获得准确、全面、深刻的印象,唤起读者心中的记忆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再创造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境界。
运用“五觉法”绘景,就是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描写景物。课本中很多名家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运用此法的范例。如朱自清的《春》在描写春风时,就是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突出春风和煦与清新的特征。文章先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作者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写出了春风的柔和;接着用一个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更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再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使得春风中带着一种特有的芳香了。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声响。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但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演奏了一支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曲。作者从不同感觉写来,把难以捉摸的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作者在文中描写春花的那段文字,我们阅读时也不难发现,同样是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个角度描绘春花竞放景象的。多种感官的感受勾连映衬,烘托渲染,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动写活,写出了百花争春的“形”和“神”,画面立体感很强。
描写景物时,选好观察描写的角度,可以定点观察,可以移步换景,也可以取某一部分三点观察。固定地点的话你可以多角度去写,如仰视、俯视、远视等;移步换景就是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写到哪儿;散点观察是选取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如《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济南的山和水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多方面刻画人物、描写人物。要采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还可以采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有机结合的方式。
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符合人物身份的事件,让人物在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要适当增加议论和抒情成分,使作者对人物行为、语言、动作进行评述,直接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观点,从而达到帮助读者认识人物、理解文章的目的。
【描写例析】
【优看点:运用正侧描写,烘托独特个性】
心中的那缕阳光
我们的语文老师,她有一张圆圆的娃娃脸和一头弯弯的自然卷发,虽然不是特别漂亮,但却像是我们的朋友,更似一个热情的小女孩,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她就是我们的“太阳”。
星期天的晚上,夜幕降临,坐在座位上,想象着老师带着她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对我们说:“今天晚上考试,赶快移座位吧!”然后站在讲台上笑咪咪地看着我们手忙脚乱地搬桌子、移凳子。【开篇点明事件发生的明时间、地点,同时对语文老师进行了正面刻画】
上课铃响了,进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她告诉我们,我们老师生病了。班上一片静默。在考试中,我有些不安,老师生什么病啦?窗外黑漆漆一片,更显得压抑,教室内鸦雀无声,灯光似乎也有些微弱了。【此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出老师没来的那种失落与不安。使人从中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深深依恋。】
第二天,天气稍冷,她仍然没有出现。那位漂亮的女老师给我们讲试卷。因为甜美的声音,妖娆的身姿,我们称她为彩虹,绚丽多彩。可是,可是心里还是空落落的,总感觉少了什么。少了什么呢?细细一想,原来少了太阳的那份质朴与纯真。【漂亮女老师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语文老师的人物出现,所以这一段写得简略】
接着登场的是一位帅气的男老师。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并不时地给我们穿插几个历史故事。因为他的文雅和学者风范,我们称他为月亮,照亮大地,和世界万物相处得很融洽,但还是感觉少了太阳的那份温暖与激情。【侧面烘托】
就这样,我们领略着不同的老师的不同的教学风格,可总是会想念那个虽然没有那么漂亮那么文雅,但很质朴很纯真很温暖很激情的她。
每一次上语文课,我们都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迎接着不属于我们的老师。我们很茫然很害怕,不知道上语文课时该干些什么,该准备些什么,该怎样度过那因没有“太阳”而冷冰冰的45分钟。我们怕那些老师提问,怕回答不上来,怕尴尬,怕出丑……总是不能坦然舒适地上课,像一个个失去妈妈的孩子。。【此段通过心理描写再次突出对老师的依恋】
那天,久藏的太阳终于露出笑脸。一缕缕阳光从窗户的缝隙间挤了进来,急切地抚摸着我们的面庞,好温暖。我不由地长叹:“她要在就好了。”
果然,她带着纯真的笑容来了。她站在教室前,依然那么可爱。我们相视一笑,一缕阳光射在她的脸上,格外灿烂。看着老师那温暖的笑容,心里不由暗叹:原来这微笑早已如阳光一般在我们心间洒播。【语文老师的正面描写,突出语文老师“阳光”这一特征】
【名师点评】
运用正侧描写,烘托独特个性
清晰地刻画了让学生如此依恋的语文老师原来是一个有着娃娃脸、自卷发、爱笑,如小女孩子般可爱的女老师。这些细致的正面描写,使一个可爱可亲的语文老师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能更好理解学生对老师的那份依恋。然后,再将漂亮女老师、帅气男老师与语文老师对比,从侧面烘托出语文老师讲课时激情、热烈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好与正面描写中所刻画出来的语文老师活泼、可爱、阳光等特征相吻合。
小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自己的心情,使景与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经典范文1】
【优看点:多角度描写 深层次刻画】
雪儿老师
要上语文课了,我们都很期待。因为据班主任介绍,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全校作文教得最好的老师。他还推推眼镜得意地说:“这位老师教你们,我对你们的语文成绩很有信心。”全班哗然。【以某一个具体的人的话来评价语文老师,从侧面突出她的水平之高】
语文老师终于在我们伸着脖子向外探望的时候姗姗走入。全班同学的目光随着她的身影慢慢转移到讲台上,看着她站在那里灿烂地微笑,我们反应有点迟钝了。讲台上的女老师,矮个,微胖,1米5左右。圆嘟嘟的娃娃脸,乌溜溜的大眼睛,再加上一头自然卷发,哪里像久负盛名的老师,分明一个洋娃娃嘛。【外貌描写细致,抓住人物独特之处,人物的精神面貌突出)】
语文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嘴角向上一拉,笑开了:“怎么,不欢迎啊?或是我走错了教室?”】
【神态和语言描写,突出老师的开朗、可爱】
“噢,欢迎。”“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同学反应过来,大声叫了起来,有的甚至拍起了桌子。一时间教室里热烈极了。语文老师仍在灿烂地笑着,看着我们,看着我们渐渐安静下来。然后伸手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的正中写下两个清秀的字:兰雪。这便是她的名字了,很安静很秀美,不像她的人很可爱很活泼。于是,私下里,我们给她起了一个更相符的名字——雪儿老师。
雪儿老师上任的第一周,我们班上了一节公开课。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公开课竟然是一堂作文课。教室里来了许多人,后排摆的凳子坐满了人,连中间通道上也坐了人。我们第一次遇上这么多老师听课,感觉很紧张。但雪儿老师仍是笑咪咪地站在讲台上,拿着一叠讲课稿微笑地看着我们,那如月亮弯似的眼睛,那样明媚而温暖。在她的感染下,我们很快镇定下来。【将雪儿老师在众多老师听课时的镇定坦然与“我们”的紧张形成对比之外,具体描绘前来听课的老师人数之多,侧面突出雪儿老师的名气之大)】
那一堂课,很精彩。雪儿老师为我们讲了一节作文入门课——关注生活,关注细节。最后雪儿老师要求我们现场做一个小练笔,写出在这一节课里所关注到的细节。同学们摩拳擦掌,有的描叙了雪儿老师讲到高兴处用讲课稿捂嘴笑的细节;有的描叙了答错问题的同学左右观察听课老师表情的细节;还有的描叙了那几个坐在走道上的听课老师频频点头发笑的细节……每一个细节读出时,都会引来一阵笑声,一阵掌声。的确啊,那些就是刚刚发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的片断,竟然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笔又如此快捷地回到我们的课堂上,怎么不令我们兴奋呢?听课老师也跟着我们一起不断地笑,不断地鼓掌,间或还会侧头交流一下。【写听课老师的表现,从侧面突出这堂课的精彩,很有表现力】
那堂课收到了很好的赞誉,也真正地调起了我们的作文热情。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作文并不难啊,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再通过笔还原在纸上,这就是作文了。作文的兴趣起来了,语文成绩自然是所向披靡。班主任的话真的应验了。
雪儿老师,仍是那样笑咪咪地给我们讲课,讲作文。那微笑的眼睛便像月芽似地永远挂在我们心里了。【前一句写老师笑咪咪地讲课,属于动态,后一句则可将雪儿老师的弯月芽似的眼睛定格,静态化。动静结合,意蕴深刻】
【优点评】
多角度描写 深层次刻画
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生动,这全得益于多角度描写。升格作文中增加了雪儿老师外貌的描写,使她的形象深入人心,然后又通过班主任的言谈、评价来从侧而突出雪儿老师的水平之高;最后以听课老师在听课的表现来烘托雪儿老师的作文课讲得精精彩。由于有了外人的评价、参与,雪儿老师的性格特点、精神面貌就显更为真实,更令人信服。除了正面刻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外,还有多种描写角度,如烘托、对比、动静结合等。只有多角度去描写,深层次细刻画,事物的外在及内在的东西才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不仅记叙文如此,散文亦如此,尤其写景散文。
【经典范文2】
【优看点:整体先抑后扬局部烘托照应】
感动如雪花片片盛开
我以前很不喜欢爸爸,因为他胆小怕事,办事从来都畏首畏尾的,在家是个十足的“妻管严”,在外是个十足的“懦弱汉”。 【一开始就表明自己对父亲的态度。先抑】
小时候,别人总会问我这么一句:“你是不是王八的姑娘?”我总会瞬间愤怒起来:“我不是王八的姑娘,我的爸爸是王xx。”我有些恼恨爸爸为什么在他那些兄弟中排行老八,我更愤恨人们按他们的兄弟排序以“王八”来称呼爸爸。我听到那个称呼就感觉到像一种嘲笑、一种耻辱,而爸爸却好像不十分在意似的,这让我十分鄙视他。【通过用别人的有用心的问话,从侧面烘托爸爸的“懦弱”形象】
那年冬天很冷,爸爸去河边捕鱼。因为怕晚上河水结冰,第二天不容易捕鱼,于是爸妈准备晚上就到河边抽水。到了晚上,天气更冷了。外面风呼呼刮着,发出凄厉的声音,我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歌。门被打开了,妈妈走了进来,用商量的语气说道:“丫头,晚上你和你爸一起去河边吧,他忙了几天,你看着电泵,让爸爸多休息一下,你长大了,也该懂事了。你弟弟感冒,妈妈走不开,就委屈你了。”【交待事情的起因】
我极不情愿地穿好衣服,和爸爸一起扛着被子去了河边。寒风扯着哨子般地呼啸,吹在脸上刺骨的疼,冻得我不停地哆嗦。终于到了河边,爸爸搭了一个很小的帐篷,帐篷只能容得下一个人,然后在稻草堆上铺上被子。爸爸去安水泵,我四处收集枯枝树叶,点起一堆火。看着火苗忽东忽西地跳动听着柴火“噼噼叭叭”作响,渐渐地我有了一丝困意。这时,爸爸安好了水泵,对我说:“丫头,你先睡,等我困了再叫你。”于是我钻进帐篷倒头就睡着了。【寒风一段景物描写,为下文烘托人物形象作铺垫】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冻醒了。我捂着被子,爬出帐篷,看见外面下起了雪,地上的雪不知什么时候已堆了一尺多厚。爸爸坐在帐篷边,身上落了一层雪花,仿佛一尊雪雕,河里电泵仍“突突”地抽着水。我心中不禁有些酸楚,轻声唤道:“爸,你来睡一会吧!我不困了。”爸爸却说:“不用了,你睡吧,别冻坏了身子。”【一帐篷外的雪景,这样既能突出天气的寒冷,又能烘托出爸爸的爱心】
突然地,心底涌起了想哭的冲动,感觉自己好像欠了爸爸许多东西。爸爸是爱我的,为什么以前只看到爸爸的不好,而对爸爸的爱却毫无察觉呢?雪,仍不停地飘落,感动就像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在心间盛开。捂着被子,看着爸爸那微缩的背影,以前对爸爸的鄙视化为乌有。【爸爸的爱终于让“我”顿悟,心理描写真实而自然地写出“我”对爸爸的态度的转变】
从那个雪夜开始,我知道有个观念已在我心底彻底转变,不管他叫什么名字,不管他怎么怕事懦弱,但,他值得他的女儿永生敬重。 【议论,突出“我”并不是一时的感动,而是将这种“感动”内化为“爱与敬重”,从而与新增的开头照应,形成对比,形成先抑后扬的格局。】
【优点评】
整体先抑后扬局部烘托照应
整体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行文结构更完整,首尾呼应,对比鲜明;风雪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让父亲的爱女形象在烘托渲染中更鲜明突出。最后,结尾时运用议论,深化了主旨,也从时间上与开头“小时候”一词相照应,点明是回忆往事,使全文条理更清晰,层次更分明。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篇作文告诉我们,作文中写一件普通的小事,光有真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只要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注重文中的烘托照应,普通的小事也能写出满分的作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