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习题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习题课件(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9 21: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目标导航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历史图片
解题技巧
课堂探究
过关训练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知道东晋的建立及灭亡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南朝政权的更替情况。(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和原因、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 。随后,皇族
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 。
2.统治情况: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 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
东晋
司马睿
西晋
3.收复:东晋虽未能恢复中原,但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4.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 灭亡。
东晋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
、齐、 、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 定都,历史上统称为“ ”
2.概况: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衰落:南朝时,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大规模的 ,导致南朝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 。
劣势
叛乱

南朝
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为躲避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 ,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
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
2.表现:
(1)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普遍实行 兼作,种植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还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麦稻
生产工具
劳动力
战祸
(2)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建康
织布
南朝牛车画像砖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C
★(2021广东)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解析】材料反映了东晋初年南迁的北方贵族主要参与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初年,南迁的北方士族社会基础有限,南方土地资源被当地士族所占据,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所以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选C。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故排除A;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口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故排除B;当时是南方当地贵族排斥北方贵族,故排除D。
1.【教材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研读:从材料可知当时是指“东晋后期”,运用时空观念,可知当时因战乱大量北方难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工具、技术;还可以从地理、政治等方面综合思考原因。
答案:
原因: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②人力技术条件: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③社会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政治条件:江南地区统治者采取适当的政策发展经济。⑤主观条件:南下移民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2.【史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时,南方有些地方百姓还不知道牛耕,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政府也很重视牛耕,一再下令禁止杀牛。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整个长江流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了鲜明对比。经过东吴、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南京)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
根据“南方……到了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可知,两晋南朝时期,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根据“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经济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整个长江流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可知,经过东吴至南朝的开发,整个长江流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根据“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可知,江南地区形成了系统的农业体系,农业有所发展;根据“在南方出现了像建康(今南京)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可知,农业带动其他经济发展,南方人口逐渐增长。
根据材料,归纳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研读:
答案:
发展情况:①牛耕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②整个长江流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③江南地区形成了系统的农业体系,农业有所发展;④农业带动其他经济发展,南方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一、单项选择题
课堂过关(难度★)
(一)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 )1.司马睿于公元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题干中公元317年处于
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3世纪末
C.公元4世纪初 D.公元4世纪末
C
(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C
(二)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 )3.杜牧曾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中“南朝”的第一个王朝的国号是(跨学科·语文)
A.宋 B.齐 C.梁 D.陈
A
( )4.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都在※定都,此地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所指的是
A.长安 B.咸阳 C.建康 D.洛阳
C
(三)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 )5.从《史记》记载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到《宋书》记载的“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与北方有关的是
A.安定的社会环境 B.优越的气候条件
C.有效的经济措施 D.大量南迁的劳动力
D
( )6.《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A.江南地区过度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B
素养提升(难度★★)
( )7.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历史解释)
A.西晋已建立民主政权 B.司马睿与王导关系融洽
C.南北大贵族实力雄厚 D.西晋的统治者爱惜人才
C
( )8.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史学界普遍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渐次南迁的中原汉族人。下列有关中原人口南迁的说法正确的是(历史解释)
A.西汉末年开始出现大批中原人口南下现象
B.自然灾害频繁是中原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
C.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引发南方社会动荡不安
C
( )9.《六朝经济史》载:“适合南方水田生产的犁、耙等工具日臻完善……火耕已不是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绿肥日益普及。”这表明江南地区
A.百姓辛勤劳作 B.生态环境改善
C.政府鼓励耕种 D.农业发展进步
D
( )10.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出现这些历史现象主要是因为
A.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南迁 B.中原与西域联系加强
C.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 D.南方政权的频繁更迭
C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东汉魏晋时期,中原的山西和陕西人口大增。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原因:北方游牧民族或五胡内迁。(2分)
材料二 (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要产区之一,鄱阳湖流域更成为南朝著名粮仓。“萧梁时,其仓……在外有豫章仓、钓矶仓、钱塘仓,并是大储备处。”(豫章仓、钓矶仓都在江西)
——《江西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江西经济发展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4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原因:①北民南迁,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南方相对安定;③自然条件的优越;④统治者的重视。(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3)综上所述,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人口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