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3、探索地球 课 时 1
备课教师 单 位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从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的形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 教师准备:地球仪、帆船模型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生玩猜谜语的游戏 什么球,圆溜溜,背着高山和河流? 什么球,圆溜溜,种着庄稼盖着楼? 师:谜底是地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探索地球”。 【用谜语的导课,直接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师在说谜语的时候,渗透了地球的形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给学生一种方法上的提示。】 提出问题,选择问题 师:大家讨论一下,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生:我们想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生:地球上有什么? 师:同学们真爱提问题,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球。 【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开端。】 自主探究 1.探究古人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 师: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从未停止。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了对地球进行探索。古人眼中的地球是怎样的呢?人类对地球有过哪些认识?下面请各小组将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填写到记录卡中,注意整理时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比一 比,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生小组合作,整理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下? 生:我收集了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资料,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 师:你是从哪里搜集到这种既有文字解释又有图片的资料呢? 生:我是从网上搜集后打印出来的。 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 师:看来在古人的眼里,地球是这个样子的,那么古人对地球还有哪些认识? 师小结:大家搜集的内容很有价值,归纳得也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古时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其中有哪些是你们没有搜集到的。 2. 模拟帆船远航归港实验。 师:其实,古时候住在海边的人们发现:每当远航的船只返航的时候,总是远远的先看到船帆,然后一点点逐渐出现船身,他们就推测地球是个圆形的。大家想不想通过模拟实验,来重新呈现帆船远航和归港时的情景?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师:观察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小组讨论一下,制定实验步骤,并且想一想我们做这个模拟实验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强调:实验分两部分:一是远航,二是归港。) 生:用皮球当做地球,实验的时候要安排一人移动船模,其他同学观察,记录员做好记录。 生:填写记录单时,要能体现出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 生:观察的时候,视线要与“水平面”一齐。 师:同学们提出的建议都很到位,开始实验吧。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师:通过这次亲身体验,同学们有什么要分享的吗? 生:我们亲自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很激动。 生:我发现真的和古人说的一样,一艘船从远处过来,确实是先看到高高的桅杆,然后才一点点看到船身,太神奇了。 3.利用现代技术认识地球的形状。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地球。(出示图片)这两幅图片分别是在月球上拍摄到的地球和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到的地球。 师:我们了解到,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师: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球体。 【教师放手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去亲自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亲身探索了解地球的形状】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生1:我通过实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 生2:我知道了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程。 生3:地球是我们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地球。我们应当在探究地球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地球的资源。 【本环节与以上活动环环相扣,也是本课的落脚点,使教材学习的使用价值得到彰显,为学生以后认识地球打下基础】 五、拓展活动 师:日常生活中,你们能找到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吗?请同学们课后坚持对地球进行探索、研究,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板 书 设 计 23.探索地球 一、探索历程:古人观点“天圆地方”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观点:地球是圆的 现代科技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 二、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模拟实验、现代科技
教 学 反 思
当堂达标训练题
23.探索地球 一、判断题 1.人们一开始就知道地球是球体。 ( ) 2.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平面的大地上,所以生活的大地应该是方的。( ) 3.“天圆地方”的观点有一定的科学性。( ) 4.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间。( ) 5.航海家哥伦布绕地球航行最后回到出发点,进一步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 ) 二、选择题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是不同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是个两端稍扁、中间略鼓的球体;③天圆地方。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2.十六世纪,首次带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郑和 3.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 )。 ①海上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帆顶先消失; ②太阳是圆的; ③人越往山上爬,看到地平圈越大。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三、模拟实验 证明地球是个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