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岳阳楼记》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岳阳楼记》知识点优化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9 18:26: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好品设计原卷版
课文梳理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ǐ)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好的和现代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伏笔】“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谪守”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 且暗含对仕途沉浮的悲慨,这为后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导引】写滕子京的政绩,这也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被贬, 也要奋发有为$由此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文的导引。【作记缘由】交代作此文的缘由乃是受朋友之托。
内容概括:答:
实词意义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谪( )守( )(2)越明年。 越( )明年( )
(3)政通人和。 政通( )人和( ) (4)百废具兴 具( )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增( )制( ) (6)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作文()
问题探究
1.本部分胜算了投资金怎样的证据?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2.重点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目的是什么?
答:
3.文中交代“谪守”的作用是什么?
答:
原 文 译 文 阅读技巧点拨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huī)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的诗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总写】此句总写巴陵郡的胜景“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的范围。【景物描写】描写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远景。“衔”“吞”,写出了洞 庭湖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这里从空间上来形 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荡无涯,令人顿感心胸开阔;“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象的角度,表现了它景象的千变万 化。描写简练生动,写景之中蕴含着作者的胸怀和气度。【承上启下】“前人之述备矣”,结束写景,承上启下,并照应前文“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辞,又暗含转机【情景交融】用“然则” 承,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引出“迁客骚人''来此, 由景入情,引出下文关于景物之“异”的描写。作者巧妙地将自然景物 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说明文章并 非只是客观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还将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 感受。
内容概括:答:
实词意义
(1)予观夫巴陵胜状( ) (2)浩浩汤汤 ( )(3)朝晖夕阴(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前人之述备矣( )(6)南极潇湘( )(7)迁客骚人( )( )
(8)多会于此( )(9)览物之情( )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是怎样突出洞庭湖景象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
根据本部分的内容,说说略写巴陵胜状,而详写览物之情的原因?
答: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
原 文 译 文 阅读技巧点拨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zhuó)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míngmíng),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 【关键词】“若夫”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是虚拟的情调,而这种 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具有典型意义。【环境描写】这里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描绘了一幅凄风苦 雨的画面。“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隐 形,也使商旅不前,有时还会出现暮色深沉、“虎啸猿啼”的凄凉景象。这里极写环境的恶劣。【借景抒情】如此恶劣的天气加上“虎啸猿啼”,自然会使本来就已经饱 经人生忧患的“迁客骚人”触目伤怀,乃至引发他们“去国怀乡”之慨, “忧谗畏讥”之感,“感极而悲”之情。
内容概括:答:
实词意义
(1)霪雨霏霏,( )(2)连月不开( )(3)阴风怒号()(4)浊浪排空( )(5)山岳潜形( )(6)薄暮冥冥( ) (7)则有去国怀乡( )( )(8)满目萧然( )(9)感极而悲者矣( )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2.本部分中的“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答:
原 文 译 文 阅读技巧点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lán)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yuè)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烈,花叶茂盛。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子般的光点,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 【关键词】“至若”是列举性的词语,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嗓亮,格调上也变 得明快有力。本段由“至若”引领,展示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景物描写】“春和景明郁郁青青”写出了白天之景。春风和暖,湖水清 碧,沙鸥、游鱼自由闲适,花草生机勃勃,这些景色令人赏心悦目。【景物描写】“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写出了夜晚之景。长空无 云,皓月千里,湖波闪亮,月影如璧,渔夫对歌,相互应和。真是良宵( 景,令人陶醉。“而或”一词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 推向了高潮。【借景抒情】如此美丽怡)的景色,使“登斯楼”的心境变成了“宠辱偕 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潇洒。精神愉悦,心境开阔,怎能不“喜洋洋 者矣”?【对比】这两段分写阴晴两种天气下的洞庭湖景色和迁客骚人由此产生 的悲喜不同的心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了鲜明对比。情景交融, 意境优美。
内容概括:本部分描述色彩绚丽的景物和迁客骚人,喜悦的心情,与前段形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实词意义
(1)至若春和景明( )(2)一碧万顷()(3)锦鳞游泳( )(4)而或长烟一空( )(5)渔歌互答( )(6)此乐何极( )(7)心旷神怡( )( )(8)宠辱偕忘(9)把酒临风( )( )(10)其喜洋洋( )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2.迁客骚人”的“喜”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答:

原 文 译 文 阅读技巧点拨
.嗟(jiē)夫!予尝(cháng)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 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王担忧。由此看来在朝廷做官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关键词】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承上启下】以“迁客骚人''因“览物”而产生的或悲或喜的感情与“古仁)之 心”相比,进而设问,从而既紧承了上文,又开拓了新的意境$【对比】作者重点阐释了“古仁)”旷达博大的胸怀。他们不以外物的好坏和 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是“进亦忧,退亦忧”,不以一己为念,也不受 客观环境的影响,始终为人民疾苦而忧,为国家民族而忧。这是一种超出以 上两种情怀的更高的理想境界,是时时处处忧国忧民的思想品格,这与那些 “迁客骚人”的思想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下文】作者就上文“进亦忧,退亦忧”拟出这一问题,引发读者思 考,也引出下文的回答。【主旨句】作者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抒情】结语悲凉慷慨,令人感喟。既表达了作者的坚定志向,又含蓄地 给友人滕子京以勉励。
内容概括:答:
实词意义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古仁人( )。③或异二者之为( )。④或异二者之为( )。
⑤处江湖之远(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⑦后天下之乐而乐( )⑧微斯人( )。⑨吾谁与归( )
问题探究
1.就本部分来看,范仲淹古人人之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2.本部分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答:
3.作者在结尾写“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目的是什么?
答:
4.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
答:
课文总结
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1)具:通 惧: 全;皆。 (2)属 通 “嘱”
二、古今异义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文章 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2、微:没有,微斯人;今:细小。
3、气象:景象,气象万千;今: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三、词类活用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先”“后”是形容词,在这里意思是“在…之前”和“在…之后”,作状语。 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乐。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四、一词多义
①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一:一,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
④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⑤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尽,此乐何极。
⑦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⑧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
⑨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
⑩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⑾夫:那,予观夫巴陵盛状;发语词,不译,夫环而攻之;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
⑿去:离开,去国还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逃离,逃跑,委而去之。
⒀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
主题归纳
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 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豁达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宏大政治抱负
写作特色
1.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本文章法极佳。首先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开头,最后以 “微斯人,吾谁与归”收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第③④两段以 极细腻的笔法,写景话情,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 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而这种“悲”“喜”是因“物”因“己” 而生。由此自然转到第⑤段的“古仁人之心”上来,揭示全文中 心。这样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步步深入,运乎自然,形成了波 澜起伏、紧凑严谨的结构美。
2.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
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文章先叙事, 交代了作记的缘由,并赞美了滕子京的政绩$。由此作者很自然 地开始写景,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的全景并提岀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从而引岀“迁客骚人”因“己”而悲, 因“物”而喜的两段文字。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形成鲜 明对比。此处的写景,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最后将“迁客骚人”的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自然引岀议论, 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表 达自己的旷达胸襟。作者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体,扼 要的叙事,生动的写景,简明的议论,衔接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彩。
3.骈散结合,语言凝练,工于对偶,音韵和谐。
本文骈散兼用,音调铿锵,四字句如珠落玉盘。 “日星隐 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句,对偶工整,音律和 谐。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中 的“衔”和“吞”,恰当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一 “衔” 一 “吞”,赋予洞庭湖以生命力,也就抓住了总体的“神”,把山水写活了
难点突破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记 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 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借《岳阳楼记》一文广为 人知。
“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儒家的仁爱思想。范仲 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易难, 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 信念。他在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澄清吏治、忧国忧民 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 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考点精练
【2022★陕西】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是进亦忧,退亦忧 ( )(2)先天下之忧而忧 ( )
(3)始治官舍 ( )(4)引流种树 (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以雨名,志喜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2分)
答:
(2021广西贵港)(一)文言文阅读(9~14小题,16分)
岳阳楼记(节选)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 以刀劈狼首(《狼》)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
C. 发于声,而后喻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 舜发于畎亩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B. 把酒临风 临表涕零(《出师表》
C. 衡于虑,而后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D. 征于色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_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13. 《岳阳楼记(节选)》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
答:
1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的作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
【链接材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②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③,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以,介词,根据。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敬君上,畏惧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答:
【2020年中考天津卷】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樯倾楫摧 倾:倒下
D.宠辱偕忘 偕:和谐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至若春和景明 D.而或长烟一空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点。
C.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第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2018·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
16.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7.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
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书好品设计 考试一路绿灯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好品设计解析版
课文梳理
原文 译文 阅读技巧点拨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ǐ)予作文以记之。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好的和现代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伏笔】“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谪守”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 且暗含对仕途沉浮的悲慨,这为后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笔【导引】写滕子京的政绩,这也反映了作者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被贬, 也要奋发有为$由此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文的导引。【作记缘由】交代作此文的缘由乃是受朋友之托。
内容概括:本部分书序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交代写作缘由
实词意义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谪( )守( )(2)越明年。 越( )明年( )
(3)政通人和。 政通( )人和( ) (4)百废具兴 具( )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增( )制( ) (6)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作文()
【答案】
(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2)越:到。 明年:第二年
(3)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
(4)具,通“俱”
(5)增,扩大。制:规模。
(6)属,通“嘱”,嘱托、嘱咐。作文,写文章。
问题探究
1.本部分胜算了投资金怎样的证据?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忠于职守,使得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重点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目的是什么?
交代作记缘由,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政绩,为后而盛赞他的扩大胸襟做铺垫。
3.文中交代“谪守”的作用是什么?
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且暗含作者对仕途的感慨,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
原 文 译 文 阅读技巧点拨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huī)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的诗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总写】此句总写巴陵郡的胜景“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的范围。【景物描写】描写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远景。“衔”“吞”,写出了洞 庭湖的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这里从空间上来形 容湖面的广阔和水势的浩荡无涯,令人顿感心胸开阔;“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从不同时间洞庭湖的不同景象的角度,表现了它景象的千变万 化。描写简练生动,写景之中蕴含着作者的胸怀和气度。【承上启下】“前人之述备矣”,结束写景,承上启下,并照应前文“刻唐贤 今人诗赋于其上”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辞,又暗含转机【情景交融】用“然则” 承,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引出“迁客骚人''来此, 由景入情,引出下文关于景物之“异”的描写。作者巧妙地将自然景物 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扩大了文章的境界,说明文章并 非只是客观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还将设想“迁客骚人”观洞庭时的主观 感受。
内容概括:本部分描绘洞庭湖行为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实词意义
(1)予观夫巴陵胜状( ) (2)浩浩汤汤 ( )(3)朝晖夕阴(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前人之述备矣( )(6)南极潇湘( )(7)迁客骚人( )( )
(8)多会于此( )(9)览物之情( )
【答案】(1)胜状,胜景,好景色。 (2)水波浩荡的样子。 (3)晖:日光。(4)大观,雄伟景象。(5)备,详尽,完备。(6)极,尽。(7)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8)会,聚集。(9)览:观看,欣赏。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是怎样突出洞庭湖景象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景象特点,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的多变。
根据本部分的内容,说说略写巴陵胜状,而详写览物之情的原因?
【答案】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劝友人所以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承上启下照应前文“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句,由景入情,领起下文。
原 文 译 文 阅读技巧点拨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zhuó)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míngmíng),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 【关键词】“若夫”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是虚拟的情调,而这种 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具有典型意义。【环境描写】这里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描绘了一幅凄风苦 雨的画面。“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隐 形,也使商旅不前,有时还会出现暮色深沉、“虎啸猿啼”的凄凉景象。这里极写环境的恶劣。【借景抒情】如此恶劣的天气加上“虎啸猿啼”,自然会使本来就已经饱 经人生忧患的“迁客骚人”触目伤怀,乃至引发他们“去国怀乡”之慨, “忧谗畏讥”之感,“感极而悲”之情。
内容概括:本部分描述阴冷暗淡的景物和迁客骚人,感伤的心境。
实词意义
(1)霪雨霏霏,( )(2)连月不开( )(3)阴风怒号()(4)浊浪排空( )(5)山岳潜形( )(6)薄暮冥冥( ) (7)则有去国怀乡( )( )(8)满目萧然( )(9)感极而悲者矣( )
【答案】
(1)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2)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3)号,呼啸;(4)排空,冲向天空。(5)潜,隐没形,形迹。(6)薄,迫近。(7)去,离开。国,国都,有,产生……(的情感)。(8)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9)感慨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阴冷暗淡的自然风物,触发了千客骚人的悲苦之情,引出下文对古人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个更高境界的议论。
2.本部分中的“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答: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之路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原 文 译 文 阅读技巧点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lán)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yuè)金, 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烈,花叶茂盛。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子般的光点,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 【关键词】“至若”是列举性的词语,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嗓亮,格调上也变 得明快有力。本段由“至若”引领,展示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景物描写】“春和景明郁郁青青”写出了白天之景。春风和暖,湖水清 碧,沙鸥、游鱼自由闲适,花草生机勃勃,这些景色令人赏心悦目。【景物描写】“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写出了夜晚之景。长空无 云,皓月千里,湖波闪亮,月影如璧,渔夫对歌,相互应和。真是良宵( 景,令人陶醉。“而或”一词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 推向了高潮。【借景抒情】如此美丽怡)的景色,使“登斯楼”的心境变成了“宠辱偕 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潇洒。精神愉悦,心境开阔,怎能不“喜洋洋 者矣”?【对比】这两段分写阴晴两种天气下的洞庭湖景色和迁客骚人由此产生 的悲喜不同的心情,一暗一明,一悲一喜,形成了鲜明对比。情景交融, 意境优美。
内容概括:本部分描述色彩绚丽的景物和迁客骚人,喜悦的心情,与前段形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实词意义
(1)至若春和景明( )(2)一碧万顷()(3)锦鳞游泳( )(4)而或长烟一空( )(5)渔歌互答( )(6)此乐何极( )(7)心旷神怡( )( )(8)宠辱偕忘(9)把酒临风( )( )(10)其喜洋洋( )
【答案】(1)景,日光。(2)一:全(3)鳞,代指鱼(4)或:有时。(5)应和(6)穷尽(7)旷,开阔。怡,愉快。
(8)宠:荣耀。辱:屈辱。 (9) 把:持,执。临,面对。 (10)高兴的样子。
问题探究
1.本部分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情暖美丽的自然风触发了千客骚人的喜悦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人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2.迁客骚人”的“喜”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答:面对和暖美丽的景象,忘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喜悦。。
原 文 译 文 阅读技巧点拨
.嗟(jiē)夫!予尝(cháng)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 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王担忧。由此看来在朝廷做官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关键词】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承上启下】以“迁客骚人''因“览物”而产生的或悲或喜的感情与“古仁)之 心”相比,进而设问,从而既紧承了上文,又开拓了新的意境$【对比】作者重点阐释了“古仁)”旷达博大的胸怀。他们不以外物的好坏和 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是“进亦忧,退亦忧”,不以一己为念,也不受 客观环境的影响,始终为人民疾苦而忧,为国家民族而忧。这是一种超出以 上两种情怀的更高的理想境界,是时时处处忧国忧民的思想品格,这与那些 “迁客骚人”的思想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下文】作者就上文“进亦忧,退亦忧”拟出这一问题,引发读者思 考,也引出下文的回答。【主旨句】作者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抒情】结语悲凉慷慨,令人感喟。既表达了作者的坚定志向,又含蓄地 给友人滕子京以勉励。
内容概括:抒发作者旷达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突出主旨
实词意义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古仁人( )。③或异二者之为( )。④或异二者之为( )。
⑤处江湖之远(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⑦后天下之乐而乐( )⑧微斯人( )。⑨吾谁与归( )
【答案】
①〔求〕探求。②〔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③〔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语气。
④〔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⑤〔处江湖之远〕身处⑥〔先〕在……之前。
⑦〔后〕在 之后。⑧〔微〕没有。⑨〔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问题探究
1.就本部分来看,范仲淹古人人之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2.本部分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答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作者在结尾写“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人人之心,志存高远,含蓄表达自己愿与古人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4.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
【答案】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过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课文总结
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1)具:通 惧: 全;皆。 (2)属 通 “嘱”
二、古今异义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文章 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2、微:没有,微斯人;今:细小。
3、气象:景象,气象万千;今: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三、词类活用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作状语,“先”“后”是形容词,在这里意思是“在…之前”和“在…之后”,作状语。 句意: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乐。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四、一词多义
①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②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一:一,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
④开:放晴,连月不开;打开,开我东阁门;开设,设置,旁开小窗。
⑤则: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尽,此乐何极。
⑦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⑧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
⑨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
⑩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⑾夫:那,予观夫巴陵盛状;发语词,不译,夫环而攻之;丈夫,女子的配偶,夫鼾声起。
⑿去:离开,去国还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逃离,逃跑,委而去之。
⒀为:行为,活动,或异二者之为;做,为,全石以为底。
主题归纳
作者借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 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豁达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宏大政治抱负
写作特色
1.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本文章法极佳。首先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开头,最后以 “微斯人,吾谁与归”收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第③④两段以 极细腻的笔法,写景话情,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 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而这种“悲”“喜”是因“物”因“己” 而生。由此自然转到第⑤段的“古仁人之心”上来,揭示全文中 心。这样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步步深入,运乎自然,形成了波 澜起伏、紧凑严谨的结构美。
2.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
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文章先叙事, 交代了作记的缘由,并赞美了滕子京的政绩$。由此作者很自然 地开始写景,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的全景并提岀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从而引岀“迁客骚人”因“己”而悲, 因“物”而喜的两段文字。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形成鲜 明对比。此处的写景,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最后将“迁客骚人”的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进行对比,自然引岀议论, 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表 达自己的旷达胸襟。作者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体,扼 要的叙事,生动的写景,简明的议论,衔接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彩。
3.骈散结合,语言凝练,工于对偶,音韵和谐。
本文骈散兼用,音调铿锵,四字句如珠落玉盘。 “日星隐 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句,对偶工整,音律和 谐。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中 的“衔”和“吞”,恰当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一 “衔” 一 “吞”,赋予洞庭湖以生命力,也就抓住了总体的“神”,把山水写活了
难点突破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记 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 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借《岳阳楼记》一文广为 人知。
“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儒家的仁爱思想。范仲 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易难, 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 信念。他在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澄清吏治、忧国忧民 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 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考点精练
【2022★陕西】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是进亦忧,退亦忧 ( )(2)先天下之忧而忧 ( )
(3)始治官舍 ( )(4)引流种树 (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 D.以为休息之所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以雨名,志喜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2分)
答:
【答案】
15.(1)这 (2)在······之前 (3)修建 (4)水,水流
16.B
17.(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这件喜事。
18.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与民同乐”。
【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1)句意为:这(他)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是,这。
(2)句意为: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先,在……之前。
(3)句意为:开始修建官邸。治,修建。
(4)句意为: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流,水,水流。
1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理解。
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为:助词,的。
A.助词,的。
B.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C.助词,的。
D.助词,的。
故选B。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语为:
(1)微,如果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2)以,用;名,命名;喜,喜庆,值得欢喜。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想表现的是做官之人应该尽到的责任与使命;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范仲淹的认为应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的乐之后去乐,所以他的忧乐观是先忧后乐
根据【乙】文“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林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可知,百姓因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忧愁,后来终于天降大雨,百姓和乐,苏轼在修建亭子时也不忘百姓,可见苏轼是关心百姓疾苦,处处思虑百姓的,表现苏轼的“与民同乐”的忧乐观。
参考译文:
【甲】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下此事,认为今年会是丰年。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2021广西贵港)(一)文言文阅读(9~14小题,16分)
岳阳楼记(节选)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以物喜 以刀劈狼首(《狼》)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
C. 发于声,而后喻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D. 舜发于畎亩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A.不同。因为/用。B.相同。则,就。C.不同。表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
D.不同。在,从/比。故选:B。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B. 把酒临风 临表涕零(《出师表》
C. 衡于虑,而后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D. 征于色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A.相同。一,全,都。B.相同。临,当着,对着。
C.不同。奋起,指有所作为/兴起。D.相同。色,脸色。故选:C。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探求 ②违背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②句意: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拂,违背。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答案】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浮光,浮动的光;壁,碧玉。句意: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13. 《岳阳楼记(节选)》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
答:
【答案】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衬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突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写法的理解。通过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表现可知,他们的悲喜观是由外物的影响决定的,作者以此来衬托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1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的作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
【链接材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②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③,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以,介词,根据。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敬君上,畏惧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答:
【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出了忧患则生、安乐则亡观点;[链接材料]则提出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从反面说明了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治国之道;链接材料第一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即明确提出了治国之道。
【2020年中考天津卷】阅读《岳阳楼记》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B.朝晖夕阴 晖:日光
C.樯倾楫摧 倾:倒下
D.宠辱偕忘 偕:和谐
【答案】D
【解析】D.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故本题选D。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至若春和景明 D.而或长烟一空
【答案】A
【解析】
A.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属:通“嘱”,嘱托、嘱咐。故本题选A。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点。
C.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第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文章第③④两段,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迁客骚人在不同的情境下登上岳阳楼的不同心境,因此,本题C项“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的表述是错误的,不是作者,是迁客骚人。故本题选C。
(2018·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14.B
【解析】B选项中的“浊浪排空"中的“排空”是冲向天空。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
15.我看那巴陵的没好情状,全在洞庭湖上。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答题时注意“夫”是指示代词,译为“那”;“盛状”译为“美景”;“一”译为“全”。
16.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分)
答:
16.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内涵的理解。阅读文章,根据“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等语句组织答案。
17.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7.第一问:用滕王阁、黄鹌楼层层铺垫,村托岳阳楼。 第二问:语段(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语段(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表现手法的理解主旨的理解。语段二写岳阳楼的时候,南昌滕王阁和武昌黄鹤楼,用它们与岳阳楼做对比,进行描写,重在展现岳阳楼之美景,而语段(一)描写岳阳楼美景,写景是为了抒情,展现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