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课题 古人计数 单元 第七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古人计数》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节。本课主要是认识11~20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从本课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一个数,而是以十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摆一摆,数一数。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二是捆一捆,认一认。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10个1就是1个10。同时,在本部分的内容中又呈现了数的组成,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让学生初步体会数位的概念。三是数的认识和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看图写数、猜数等活动。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在捆一捆、摆一摆的动手操作中,认识十位、个位,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所以教科书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算法的价值。
重点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组成1个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1.数一数,连一连,把同样多的连起来。2.凑十歌。导入新课师: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那么你知道古人是如何计数的吗?播放视频:师:古人真得太的聪明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古人计数,看看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板书课题:古人计数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学生跟着视频做“凑十歌”游戏。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通过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摆一摆,数一数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古时候的牧羊人是怎么管理管理好羊群的吧!课件播放视频:师:你看懂了吗?反馈:牧羊人用石子计数。牧羊人用1个石子表示1只羊。……师:古人用石子表示样,那么你能用一根小棒代表1只羊,数一数,有几只羊,需要几根小棒?展示:师:有几根小棒?师生一起数一数:1,2,3,4,…,10,数到10提问:比10多1是多少?二、捆一捆,认一认课件出示: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师:刚才你们是怎么数出10根小棒的?数了多少次?反馈:我们是一根一根地数的,数了10次。师:一根小棒是1个一,那么10根小棒就是……师:一排小棒那么多,眼花缭乱的,你们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是10根?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现在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几?师:原来10个一是一个十。那么怎样在计数上表示10呢?课件出示: 师介绍: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是1个一,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颗珠子就表示是1个十。现在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吗?说说你的想法。反馈:10的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所以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个位上是0,表示没有,所以不拨珠子。师:给一捆小棒再添一根是多少根?课件出示:师:观察小棒,说说11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导学生得出: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所以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就是11。师: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反馈:10根添上1根是11根,所以10+1=11。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说。展示: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1个。师:这两个珠子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引导学生得出: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一。三、做一做,说一说师:请大家快速摆出19根小棒,并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反馈:先摆出1捆,再摆出9根。师:结合小棒图,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9? .师: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反馈:先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1个。师:给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课件出示: 师:满10根捆成一捆。 一捆小棒表示1个十,那么两捆呢?课件出示:师:原来2个十是20,利用小棒图,你能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师:19再添上1颗珠子,接下来怎么做?引导学生得出:去掉个位上的10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四、试一试师:你能读出尺子上面的数字吗?倒着读你会吗? 师:老师在直尺上找了两个数,12和14,比一比,谁大?谁小?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比一比。课件出示:反馈:在直尺上,数越往右数越大,12,13,14,14大。师:还可以怎么比较?反馈:我摆小棒,都有一整捆,比较单根就可以了。4比2大,14大。师:古人是这样表示12的,你看懂了吗?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一个大石子表示1个十,2个小石子表示2个一。一条横线表示1个十,2条表竖线示2个一。师:那么你能用这样的方式表示13吗? 学生了解牧羊人计数的方法。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摆一摆,数一数,然后展示。学生和老师一起数一数。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是11。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回答:有10根。学生自由说说。学生:10根小棒是10个一。学生: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学生:1个十。学生尝试拨一拨,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是11根。学生自由说说。学生尝试列出算式,然后集体展示。学生拨计数器,并说说。学生自由说说。学生摆小棒,然后展示反馈。学生:1个十,9个一,是19。学生:10+9=19。学生独自在计数器上拨出19。学生:是20。学生:表示2个十。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10+10=20。学生自由说说。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集体展示。学生独自思考,然后自由说说。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尝试画一画,然后展示反馈。 借助教材提供的牧羊人计数的方法,顺利引入小棒,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认识11的组成,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做准备。通过捆一捆,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为后面认识11的组成做准备。通过认识计数器,让学生了解计数器上的数位以及表示的意义,不仅较深了对数的认识,同时又让学生初步体会数位的概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通过小棒表示数,让学生知道了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时也渗透了10加几的计算,将数与计算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前面学习的经验学习19,自主探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小棒、计数器学习20,渗透“满十进一”,初步体验十进制,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建立初步的数感。通过在在直尺上读数,感受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比较数的大小提供帮助。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转化的方法。利用古人计数的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数,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有助于更好的认识数。
课堂练习 1.看图写数。2.连一连。3.找出最大的星星。4.拓展应用:按顺序连一连。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古人计数 —11~20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1个一,是11。 10 + 1 =11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