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搭积木》教学设计
课题 搭积木 单元 第七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搭积木》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2节。搭积木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这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运算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事情出发,以淡定生喜欢的游戏为主,体验探索出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利用搭积木的活动,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学习内容分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是学习其他计算知识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 数位意识,体会计算的多样化。通过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 掌握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数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1.看图写数。2.新龟兔赛跑。导入新课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师: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有的方,有的圆,五颜六色真漂亮,平时不用盒中放,能搭长桥能盖房。(打一玩具) 师:搭积木不仅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还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你瞧,笑笑和淘气在搭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搭积木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学生:喜欢。学生独自猜一猜:是积木。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新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笑笑搭积木用了13块。师:笑笑说了什么?师:根据知道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师:根据我们过去学的知识,你能列出算式吗?师:13+2等于多少呢?想想可以怎样计算?可以借助计数器、小棒等。反馈:我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4,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两个珠子,14、15。 师:为什么要在个位上再拨两个珠子呢?反馈:13+2中的2表示2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再拨两个珠子。师:还可以怎样计算。展示:先把单个的加在一起,然后再加10。3+2=5 10+5=15师:用口算又应该怎么计算呢? 反馈:因为3+2=5,所以13+2=15。师:现在你能告诉老师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吗?二、还剩多少块积木?师:你瞧,下面是淘气搭的积木。课件出示:师:数一数,淘气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师: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课件出示:师:根据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师:要求还剩多少块积木,应该怎么列式?师:18-2等于多少呢?用刚才的方法算算。师:你们是怎么计算的?谁来说说?反馈:在计数器上先拨出18,由于2表示2个一,所以从个位拨走2个珠子,17、16。 (2)2块积木是从8块中拿走的,所以先算8-2=6,再算10+6=16。(3)我用口算:因为8-2=6,所以18-2=16。师:所以还剩……三、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师:除了用计数器、积木等计算,还可以怎么计算呢?下面的做法你能看懂吗? 课件出示: 13+2=□ 反馈:计算13+2,可以从13往后数两个数,14,15。师:下面这幅图呢?课件出示: 18-2=□反馈:计算18-2,可以从18往前数两个数,17,16。师:通过观察毛毛虫画面,大家又学会的用数数的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你们真聪明!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学生:笑笑说再放2块。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算式是13+2。学生独自尝试计算,然后集体反馈。学生自由说说。学生:我搭积木。学生自由说说。学生:一共用了15块积木。学生独自数一数,然后集体反馈:一共有18块积木。学生:淘气拿走了2块。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还剩多少块积木?学生:算式是18-2。学生尝试用计数器、积木等计算。学生一边说一边展示反馈。学生:还剩16块积木。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观察图意,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尝试用是多种方法计算,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本环节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感受知识的相互联系。采用毛毛虫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既有趣又渗透数数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不在感觉数学的枯燥。
课堂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2.看图填一填。3.4.拓展应用:从前往后数小明排第6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排第12个,这一队有多少人?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搭积木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