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29 20: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2先天性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学习以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为基础。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只需学习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本节介绍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在“想一想,议一议”中,教材创设的情景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乌鸦,会利用汽车压碎坚果,从而吃到美食。这个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思考教材提出的问题:乌鸦的行为生来就有吗?如果不是,这种行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教材在介绍这两种行为概念的基础上,安排了一个资料分析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习得的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深入认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认识这两种行为对于生物生存的意义。 在介绍了行为的概念之后,教材介绍研究行为的方法,并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动手实验,亲自研究一种动物行为,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 本节最后安排了一篇“科学,技术,社会”文章“动物行为学家的新装备”,开阔学生视野。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能列举说出一些动物的行为,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常见的行为能区分是生来就会的还是学习获得的,但缺乏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本质的认识,以及未曾思考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这些通过学生独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不同行为,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2.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3.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例,知道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两种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难点 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策略 问题启发式教学、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 教材 ,PPT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某果农养的一只鹦鹉在火灾发生时大喊“火”,叫醒了熟睡的主人,挽救了他们的生命。引导学生思考: 1.鹦鹉能够大喊“火”,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吗 2.你认为它的这种行为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后作答: 1.不是。 2.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教师引出本课主题: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以及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教学任务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出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动物所进行的取食、防御、求偶等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 学生:通过图片和生活经验,认识动物的行为,并举例。积极思考讨论,认识各种行为的功能。 教师总结:动物的行为按功能可分为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 2.展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图片:“母袋鼠与幼袋鼠”“小鸟喂鱼”“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图片中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如何获得的 (2)不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否有差别 为什么 (3)刚出生的袋鼠如果不具有这种先天性行为,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4)你是如何理解“小鸟喂鱼”中美国红雀的这种行为的 试着说说先天性行为有没有局限性。 小组讨论交流,对先天性行为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后回答: (1)生来就具有的行为。 (2)有差别。因为动物的遗传物质不同,先天性行为的表现也不一样。 (3)可能会死亡。这种先天性行为是它生存下去必须具有的。 (4)这只美国红雀不能随着雏鸟的死亡而停止育雏行为,说明先天性行为是有局限性的。 教师总结: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先天性行为的内涵。 3.展示学习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并提出问题: (1)为什么大公鸡不能像鹦鹉那样学人说话 (2)年幼的黑猩猩学习钓取白蚁,成年黑猩猩堆叠木箱取高处的香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蚯蚓是否具备学习行为 对它的生存有影响吗 由此说明什么 (4)你家的小猫或是小狗听话吗 你是如何训练它们的呢 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后回答: (1)学习行为以遗传因素为基础。 (2)说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3)蚯蚓有学习行为。对它的生存有影响。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4)描述自己训练动物的经历。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学习行为。 4.组织学生阅读资料:狼孩的故事 世界上已知由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不吃素食而要吃生肉。一个狼孩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能说几句话。 提问:狼孩的这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学生:对人类的学习行为归纳总结,思考后回答:是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经历,提高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建立的。 教学任务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教师介绍探究活动的目的:观察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形成一种新的行为的过程。 1.针对这个实验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围绕提出的问题,你们又作出了怎样的假设呢 3.在实验实施以前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1)本活动的研究对象是小鼠,为什么从实验的前一天晚上开始,就不给小鼠喂食物(但要喂水),喂食会对实验有什么影响吗 (2)各组的小鼠在品种、年龄、体形上差别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为什么? (3)你打算如何记录小鼠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呢 4.如果把小鼠换成蚯蚓,你认为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并实施实验计划。 1.小鼠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才能成功走出迷宫 2.小鼠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越多,最后小鼠走出迷宫所需的时间越短。 3.(1)小鼠在实验前处于饥饿状态,使小鼠有较强的取食倾向。 (2)差别越小越好,利于减少误差。 (3)记录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或者记录小鼠每一次找到食物的时间。 教师总结:蚯蚓“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比小鼠多。说明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知识的主要内容,交流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 1.按照行为的表现形式 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 2.按照行为的获得途径 (1)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遗传物质决定 (2)学习行为:遗传因素为基础,环境因素的作用,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教学反 思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小故事导入着手,从而快速将学生带入课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便于同学们充分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给同学们列举了大量动物行为的例子,并且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加清楚、直观地判断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