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会描述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
件。
能力目标: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情感目标:
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实物】:木耳、蘑菇、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等。
讨论:它们都是哪些生物?
展示:变质的米饭、牛奶、长“毛”的馒头,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任务一:观察菌落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菌落?
2、根据展示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出示的菌落实物比较:
比较细菌菌落特点、真菌菌落特点、菌落大小、菌落颜色、菌落形态 。
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有哪几个步骤,怎样配制培养基?什么是接种?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借助挂图、实物,师生之间共同分析、总结。
任务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p68页中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并分组讨论p69页的“讨论”1、2、3、4、5。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
交流。
1、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
问:我们为什么要经常洗手?洗过的手和没有洗过的手上的细菌的数量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细菌和真菌在哪种环境中最适宜?我手上有细菌吗?等等
3、确定问题和假设
4、制定探究计划。
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 参考计划:
(1)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
(2)材料:每组两套装有牛奶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标签纸、透明
胶带、放大镜等。
(3)实验步骤:
①.配制好培养基。(分成两套,一套培养皿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培养皿在选
定的环境中处理,为实验组)
②.按要求在各种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
③.把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放在恒温箱中或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3~4天。
4 观察、填表。
你的结论是:细菌和真菌存在十分广泛。
5 实施探究计划。(强调严格按照探究计划进行。)
6 引导各小组得出结论:
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广泛的生物。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请你解释:新买的豆腐放上一两天就会变质发黏,买来后如果用食盐腌制,则可以放置的时间长一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还能想出那些可以防止变质的方法?
菌类有好坏之分:在菌类家族中,坏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绝大多数菌类却是人类的朋友。馒头、面包蓬松香甜,是由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淀粉形成的。泡菜、酸牛奶,酸溜溜的,营养
价值很高,这是乳酸菌的杰作。
大量动植物尸体也要经腐败细菌分解,才能成为植物生长和所需要的养料。沼气可以用来煮饭、照明等。这些气体是麦秆、稻草等在无氧条件下由甲烷细菌分解产生的。 醋酸菌可以用于酿醋,制造葡萄酸等;还有酱油、青霉素也是由菌类制成的。至于蘑菇木耳更是有名的食用真菌!
【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将本节知识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