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难题突破
03
史料研读
能力提升
1.1941年1月,为妥善解决“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我们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采取必要步骤。在政治上全面揭破蒋之阴谋,但暂时不提蒋名字,见《新中华报》社论及中共发言人谈话,惟仍取防御姿态……”中国共产党这一做法( )
A. 消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B. 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
C. 削弱了全民族抗战的力量
D. 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
2.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反映党的学说发展状况,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进程,反映党的建设的成熟程度。不同时期的党章会根据现实情况作出不同程度的修改。想了解毛泽东思想,可以查阅( )
A. 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 B. 中共三大修正的党章
C. 中共四大修正的党章 D.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
D
3. 胡乔木在回忆194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某次大会时写道:“毛主席对这次会议评价非常高,认为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最盛大最完满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
A.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
4. 题4图漫画《洗刷尽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19世纪40年代
B. 19世纪90年代
C. 20世纪3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D
5. 从1941年7月至1945年6月,大后方通过征购和征借等方式从农民手中所获得的稻麦总量约为4亿石左右,从而保证了正面战场官兵和非农业人口的粮食供应。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农民为了支援战争,掀起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材料体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 )
A. 土地革命提升农业产量 B. 正面战场的抵抗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D. 广大农民的支持
D
6. 历史照片是保存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题6图反映出( )
A.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D. 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
7. 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日本“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A.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B. 提高了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威望
C. 是一场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D. 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A
难题突破
8. 题8图是彦涵于1943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图中四位农民打扮的人正努力托举着一位穿军装的人对敌射击,而另一位持枪者正在奋力攀出战壕。在他们的身下,一个年幼的小孩一只手支撑半趴在地,另一只手高举一枚手榴弹,准备递给上方的游击队员。该漫画( )
A. 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形
B. 展现了我军灵活的作战方式
C. 表现了军民协力抗敌的情景
D. 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C
9. 题9表中的书籍均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些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
C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之 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
雄传记》
题9表
A. 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 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 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 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10. 八路军某师宣传队员回忆说:“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的广播向全世界播放后,延安整个城就‘爆炸’了,有人突然嚎啕大哭,有人下炕找鞋都找不见……有人认为应该拍一部真实反映这一伟大时刻的电影来纪念。”对该宣传队员的回忆,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 八路军宣传队员的回忆完全真实地记录了日本投降的情景
B. 日本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是研究日本投降的第二手史料
C. 纪念日本投降的电影是研究中国抗战的第一手史料
D. 该回忆再现了中国14年抗战胜利时人民的激动喜悦
D
11. 1944年1月15日,日本《朝日新闻》刊发的一则报道: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经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在交战回数15 000次中,与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作战占75%。这说明了( )
A. 国民党政府不抗战
B.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 日本侵略军的惨败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成功
B
12. 1942年1月,反法西斯同盟国宣布建立中国战区。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指挥在该区作战之陆空军。中国战区所辖区域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战区。这反映了中国( )
A. 成为二战主战场
B. 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C. 开始全民族抗战
D. 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
D
13. 1943年1月,中英、中美分别在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签订了《中英新约》和《中美新约》,宣布废除英、美两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等项治外法权。这两个条约得以签订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华民族坚持抗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
C. 中国的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D. 中国坚持抗战维护了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利益
A
史料研读
14.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这就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这就是中国民族战争的特点。
——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军民的抗战有力地阻止了日军“北进”的阴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中国军队在亚太战场还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阻止了日军“南进”的战略企图,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事务的协调,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大国的地位。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摘编自周新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3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或:正面战场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敌后战场牵制、打击日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至少从两个角度阐述)(4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