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现代诗二首 表格式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 现代诗二首 表格式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08:3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现代诗二首(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巢、苇”等2个生字,理解“归巢、驮着、一瞬”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2个生字。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出示相关图片)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美的景色,我们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秋晚的江上)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3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35分钟)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秋晚的江上》,圈画不懂的地方。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A.想一想:诗歌第1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第1节,把握其中出现的景物以及它们的行动,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B.理一理: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引导学生回答:诗中描绘的景物有归鸟、斜阳、江面、芦苇,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黄昏秋江图。)C.辨一辨:“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句诗中鸟儿和斜阳的位置关系如何?具体分析一下。(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句子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即“掉”的双方,然后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塑造的鸟的形象。)D.品一品:“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一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颜色的对比有什么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E.写一写:这首诗歌生动优美,节奏和谐,你们能仿照再写一首吗?(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即选取自然事物组织画面,表达感情。这是仿写时可以借鉴的思路。)F.诵一诵:多读几遍诗歌,熟读成诵,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课堂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罗、眠”等4个生字,理解“压扁、霸占、滴溜溜”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4个生字。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徐志摩笔下的一首描写花牛的诗。(板书课题:花牛歌)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35分钟)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花牛歌》,圈画不懂的地方。2.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题目,学生分组交流讨论。A.议一议: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理解其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B.品一品: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情感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诗歌主要讲述的是花牛在草地里行动的景象,诗人寓情于景,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C.写一写: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你们能仿写一段吗?(引导学生明白仿写的要领。仿写时,应先观察原文的内容和格式,再围绕主题,以相同或相似的格式写出新的描写点。这首诗先写了花牛在草地做什么,随后写了在做的同时,花牛本身或自然环境的状态。可使学生想一想,花牛还会做些什么,结果又怎样呢?)(仿写示例: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株红玫瑰。/花牛在草地里眠,/晚霞霸占了半边天。/花牛在草地里走,/耳朵扇得扑棱棱。/花牛在草地里做梦,/月亮到西山的青峰游玩。)D.诵一诵:指导学生多读几遍,熟读成诵。同桌相互背一背,教师进行点评。
课堂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