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 课件 (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梅兰芳蓄须 课件 (共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08:3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主讲老师:
日期:20XX.01.01
23 梅兰芳蓄须
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人物介绍
梅兰芳(1894—1961),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他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
同学们,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上海沦陷,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请梅兰芳到电台播音,梅兰芳看清了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于是他做出来怎样的决定?
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播音
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唱戏,使性情温和的梅兰芳终于发怒了,从而他再一次果断地做出什么决定?
拒绝为日本人唱戏
面对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纠缠与骚扰,他被迫离开上海,躲避到了香港,其实他躲避是为了什么呢?
不去为日本人演戏
面对日本人别有用心的“邀请”?梅兰芳选择了怎样的生活?
贫困、清淡、危险、担惊受怕的生活。
蓄(xù)须 被迫(pò)
租(zū)界 纠(jiū)
缠(chán) 邀(yāo)请
骚扰(rǎo) 拒(jù)绝
签(qiān)订(dìnɡ)
宁(nìnɡ)可 要(yāo)求
妄(wànɡ)想
认一认
◆部首归类:
辶:迫(强迫)邀(邀请)还(归还)迈(迈步)
纟:纠(纠正)缠(缠绕)纺(纺织)绽(绽放)
◆近、反义词归类:
近义词:占领——占据 躲避——逃避
反义词:坚持——放弃 拒绝——接受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照应文题,说明梅兰芳有过一段蓄须的历史。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因为家国沦陷,梅兰芳决定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侵略军表演。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抗战胜利后,梅兰芳继续表演,令人钦佩。
段落大意
思考:①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梅兰芳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②为什么那么多人来看他的演出,甚至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呢?
他剃掉胡须,高兴地宣布自己该登台演出了。
因为大家都非常喜爱他高超的表演技巧,同时更敬佩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悟一悟:这篇课文让你产生了哪些感触呢?请大家说一说。
作为一个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热爱舞台;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梅兰芳赤诚的爱国情,超越生死的爱国行为,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他是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
主讲老师:
日期:20XX.01.01
教学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