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学案(第1、2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学案(第1、2节,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9 20:44:12

文档简介

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水的分布水的分布水的存在形式液态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固态水:极地和高山上的冰川气态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水的循环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持续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水循环的过程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蒸发: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释放出来,转化为大气水升华: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成为大气水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来,落到陆地,成为陆地水,落到海洋成为海洋水陆地水→海洋水、地下水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在地球的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汇集成河流水、湖泊水,并形成地表径流,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并形成地下径流,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当然,还有少量陆地水转化为冰川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据统计,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正在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来越困难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的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严重缺水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水与生命水对植物的作用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各大器官中都含有水,但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如根尖、嫩芽等含水量为60%~90%,干种子为10%~40%。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如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水对动物的作用动物也离不开水,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一般动物体的含水量高于植物,约为70%~80%,其中水母体内的含水量高达98%左右。一些动物有着自己特殊的结构,可以适应缺水的环境水对人体生命的作用对于人的生存活动来说,水也是至关重要的物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一个人可以十几天不进食,但不能不补充水。偶尔摄入较多的水对人体几乎是无害的,但是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造成脱水,严重脱水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操作:往水电解器中注满水,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接通直流电。2、实验现象:a.通电后,发现两个电极的表面都有气泡产生; b.电解后,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约是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的 2 倍; 3、气体检验: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为氢气;连接电源 正极的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 4、实验结论:a.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b.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5.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注意:(1)理论上,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但是由于氧气微溶(不易溶)于 水,氢气难溶于水,因此体积比大于 2:1。(2)氧气的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小木条复燃。氢气的检验方法:点 燃,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干冷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巧计:“正氧负氢,氢多氧少,体积比为二比一”。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分子的构成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专题精讲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 )A.陆地水 B.大气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2.能使陆地上不断得到淡水的水循环是 ( )A.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 B.海洋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 C.陆地与陆地问的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水循环3.下列关于我国基木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B.土地资源丰富,后备耕地充足C.水资源南丰北缺 D.工业分部西密东疏4.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 B.植物蒸腾作用 C.大气运动 D.水的一态变化5.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于( )A.太阳 B.地球 C.海洋 D.生物6.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转变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7.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洋循环8.根据水循环的观念,试判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字面含意的正确性(  ) 选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A正确正确B正确错误C错误正确D错误错误9.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 、 和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 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的水主要以 形式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 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10.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 升水,主要的供水途径是 和 。11.读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所示水圈的各种水体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A. ;B. ;C. ;E. (2)在上述各种水体中, 为水圈的主体, 为陆地淡水的主体..(3)在图中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 ,数量最少的是 .11.水是生命之源,保扩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填数字)施加影响.(2)嘉兴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12.水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1)一般动物含水量占总质量的 ,其中水母体的含水量高达 左右。(2)参与地球上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即生物的 活动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 。(3)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13.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紧缺型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人均水量/(米3/年)1700~30001000~1700500~1000<500上述资料显示,北京属于 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你家中的节水办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14.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 (填“淡水”或“海水”)。二、专题练习1.地球上各种水体中,储量最多的是(  )A.大气水  B.江河水 C.地下水 D.海洋水2.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3.地球上淡水总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A.河流水 B.大气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4.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A.大气水 B.河流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5.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补充、更新的是(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D.生物循环 6.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地更新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7.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A.水的物理性质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空间分布 D.水汽含量多少8.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 环的主要环节是(  ) A.蒸发 B.径流 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9.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  )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的降水 C.植物的蒸发 D.河流,湖泊水的蒸发10.下列有关地球上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1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 C.地表径流 D.大气环流1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  )A.降水和径流 B.径流和下渗 C.蒸发和降水 D.水汽输送和径流13.地球上淡水很少,可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它主要包括(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B.湖泊水、江河水、冰川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深层地下水、陆地水14.目前浙江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减少水汽蒸发 ④减少地表径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5.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16. 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米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中,其中_______是咸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17. 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陆地淡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虽然占总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体的种类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18.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_____的形式存在。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19.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20.通过水循环的过程,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更新最快的是________,更新周期为9~11天;更新最慢的是______,更新周期约10000年。21. 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1)海洋水通过B______,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______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______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______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______或_______流入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______形成大气水。(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陆地水和_______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①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__(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3)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课后练习我学会了 1、水的电解: 实验装置:在________的玻璃管里________,接通________,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了_______,两支玻璃管内液面_______。 产生气体的比较与检验: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________气体能使________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________气体能在空气中____,产生________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即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分子的构成: 水电解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________。 水分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 水的电解产生新物质,是________变化。 二、我理解了 3、检验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果复燃则可能是氧气 B.用鼻子闻一下 C.用嘴巴吸一口,感觉舒服的是氧气 D.用眼睛观察 4.在水通电分解的实验中,产生的两种气体体积比大致是----------------------------(  ) A.1∶1 B.1∶2 C.1∶3 D.1∶4 5.关于水的电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物理变化 B.是化学变化 C.是物理性质的表现 D.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 6、如图所示是电解水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电解水的现象 B.研究电解水产物的性质 C.探究电解水的条件 D.验证水是由氧和氢组成 7、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电源后,两支玻璃管内 的水面都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B.接负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一样快 D.不确定 8、关于电解水的实验,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水通直流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9.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玻璃管内产生氧气 B.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很多杂质 D.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B.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 C.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水在电解前后,氢和氧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 11.查阅资料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 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2、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A.增强水的导电性 B.增加生成的氧气的量 C.增加生成的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3、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1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 b应接电源的_______。 (2)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 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毫升。 (4)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 C )A.陆地水 B.大气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答案】C【解析】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2.能使陆地上不断得到淡水的水循环是 (A)A.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 B.海洋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C.陆地与陆地问的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水循环【答案】A【解析】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部分还来自陆地表面的蒸发。海洋水通过蒸发成为大气水,然后凝结降落到地面,形成江河、湖泊水,通过径流到海洋。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3.下列关于我国基木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A.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B.土地资源丰富,后备耕地充足C.水资源南丰北缺 D.工业分部西密东疏【答案】C【解析】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4.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A.太阳辐射 B.植物蒸腾作用 C.大气运动 D.水的一态变化【答案】A【解析】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5.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于( A )A.太阳 B.地球 C.海洋 D.生物【答案】A【解析】地球上的能量除了核能、地热能、潮汐能(也就是引力能)外,都是来自于太阳光能,水体运动的本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而导致的热量及物质流动。6.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转变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答案】A【解析】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7.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B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洋循环【答案】B【解析】海陆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8.根据水循环的观念,试判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字面含意的正确性( B ) 选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A正确正确B正确错误C错误正确D错误错误【答案】B【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分的蒸发,使水蒸气到空中,在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的形式落在地面上,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吸收,剩余的水汇集入江河,由此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汇集流入海洋,海洋中的水不会倒流入河,回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又会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的形式从天上来到陆地.从生物圈的水循环角度来看,陆地上的水可以汇入海洋,海洋中的水也可再返回陆地,所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错误的。9.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 、 和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 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的水主要以 形式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 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答案】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 液态 固态 气态 温度【解析】见本节知识点扫描。10.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 升水,主要的供水途径是 和 。【答案】2.5 饮水 饮食【解析】见本节知识点扫描。11.读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所示水圈的各种水体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A. ;B. ;C. ;E. (2)在上述各种水体中, 为水圈的主体, 为陆地淡水的主体..(3)在图中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 ,数量最少的是 .【答案】(1)A.海洋水;B.地球上的淡水;C.陆地成水;E.地下淡水(2)海洋水 冰川水 (3)永冻土底冰 生物水【解析】见本节知识点扫描。11.水是生命之源,保扩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填数字)施加影响.(2)嘉兴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答案】(1)⑤ (2) BC【解析】(1)“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工程”对⑤地表径流环节有影响。(2)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造成水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植树造林,涵养水源能保护水资源,故B符合题意;随手关闭水龙头可节约水资源,故C符合题意,故选BC。12.水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1)一般动物含水量占总质量的 ,其中水母体的含水量高达 左右。(2)参与地球上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即生物的 活动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 。(3)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答案】(1) 70%~80% 98% (2) 生命 要有充足的水分 (3)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需要水。【解析】水对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的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例如,有“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一次可以喝大量的水并储存在胃(里面有可以储水的水脬)中,之后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解析】 由题图可知,Ⅰ为海洋水变为大气水,是蒸发;Ⅱ为地表水汇入海洋,是地表径流;Ⅲ为地表水转为地下水,是下渗;Ⅳ为地下水汇入海洋,是地下径流。故选D。13.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紧缺型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人均水量/(米3/年)1700~30001000~1700500~1000<500上述资料显示,北京属于 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你家中的节水办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 极度 用洗菜水冲洗厕所(或用节水型水龙头等,合理均可)【解析】 对照图表可知,北京市人均水量低于500米3/年,属于极度缺水城市。节水办法有多种,可从尽量减少水的用量、循环用水等方面考虑。14.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 (填“淡水”或“海水”)。【答案】 蒸发 液化 淡水【解析】 (1)太阳辐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膜发生液化。 (3)蒸发时从海水中出来的物质只有水蒸气,没有食盐等杂质,水蒸气液化得到的一定是淡水。参考答案:1—15 DCDAA AACAC BACDA16. 海洋 陆地 大气 生物体 海洋水17. 冰川水 地下淡水 湖泊淡水 土壤水 河水18. 液态 固态 气态19.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沿地表或地下流动20. 水 大气 岩石 生物 大气水 冰川21. (1) 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降水 河流 地下河 蒸发(2) 海洋水 大气水22. (1)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2) 海陆间循环 海洋 陆地(3) ①使海水不断淡化,为陆地提供大量淡水资源;②使陆地水不断得 到补充;③使水资源不断循环和更新。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水的分布水的存在形式液态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固态水:极地和高山上的冰川气态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水的循环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持续运动的过程,包括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水循环的过程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蒸发: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释放出来,转化为大气水升华: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成为大气水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来,落到陆地,成为陆地水,落到海洋成为海洋水陆地水→海洋水、地下水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在地球的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汇集成河流水、湖泊水,并形成地表径流,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并形成地下径流,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当然,还有少量陆地水转化为冰川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据统计,全球大约有60%的地区正在经受着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来越困难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的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严重缺水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水与生命水对植物的作用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各大器官中都含有水,但同一株植物不同部位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如根尖、嫩芽等含水量为60%~90%,干种子为10%~40%。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也是不同的,如水生植物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水对动物的作用动物也离不开水,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一般动物体的含水量高于植物,约为70%~80%,其中水母体内的含水量高达98%左右。一些动物有着自己特殊的结构,可以适应缺水的环境水对人体生命的作用对于人的生存活动来说,水也是至关重要的物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一个人可以十几天不进食,但不能不补充水。偶尔摄入较多的水对人体几乎是无害的,但是当人体内含水量不足时就会造成脱水,严重脱水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操作:往水电解器中注满水,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接通直流电。2、实验现象:a.通电后,发现两个电极的表面都有气泡产生; b.电解后,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约是连接电源正极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的 2 倍; 3、气体检验:连接电源负极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蓝色火焰,为氢气;连接电源 正极的试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 4、实验结论:a.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b.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5.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注意:(1)理论上,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但是由于氧气微溶(不易溶)于 水,氢气难溶于水,因此体积比大于 2:1。(2)氧气的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小木条复燃。氢气的检验方法:点 燃,发现它会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干冷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巧计:“正氧负氢,氢多氧少,体积比为二比一”。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分子的构成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专题精讲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是 ( )A.陆地水 B.大气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2.能使陆地上不断得到淡水的水循环是 ( )A.海洋与陆地间的水循环 B.海洋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 C.陆地与陆地问的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水循环3.下列关于我国基木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B.土地资源丰富,后备耕地充足C.水资源南丰北缺 D.工业分部西密东疏4.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 B.植物蒸腾作用 C.大气运动 D.水的一态变化5.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于( )A.太阳 B.地球 C.海洋 D.生物6.对于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陆地和大气之间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蒸发、蒸腾和降水B.水循环过程中,水一定经历了三种状态的转变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7.科学研究表明:水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后,就会变成老化水,俗称“死水”,不利于饮用。能使陆地上的水成为“活水”,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内陆循环 D.海洋循环8.根据水循环的观念,试判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字面含意的正确性(  ) 选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A正确正确B正确错误C错误正确D错误错误9.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 、 和 。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 的形式存在,空气中的水主要以 形式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 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10.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 升水,主要的供水途径是 和 。11.读世界水储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所示水圈的各种水体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A. ;B. ;C. ;E. (2)在上述各种水体中, 为水圈的主体, 为陆地淡水的主体..(3)在图中F所代表的各种水体中,数量最多的是 ,数量最少的是 .11.水是生命之源,保扩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填数字)施加影响.(2)嘉兴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12.水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1)一般动物含水量占总质量的 ,其中水母体的含水量高达 左右。(2)参与地球上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即生物的 活动离不开水。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 。(3)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13.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紧缺型轻度缺水中度缺水重度缺水极度缺水人均水量/(米3/年)1700~30001000~1700500~1000<500上述资料显示,北京属于 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你家中的节水办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14.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获取淡水。回答问题:(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 (填“淡水”或“海水”)。二、专题练习1.地球上各种水体中,储量最多的是(  )A.大气水  B.江河水 C.地下水 D.海洋水2.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3.地球上淡水总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A.河流水 B.大气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4.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A.大气水 B.河流水 C.海洋水 D.冰川水5.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补充、更新的是(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D.生物循环 6.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地更新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7.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A.水的物理性质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空间分布 D.水汽含量多少8.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 环的主要环节是(  ) A.蒸发 B.径流 C.水汽输送 D.太阳辐射9.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  )A.海洋水的蒸发 B.大气的降水 C.植物的蒸发 D.河流,湖泊水的蒸发10.下列有关地球上水体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A.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淡水 B.土壤水,湖泊淡水,大气水C.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 D.地下淡水,河流水,湖泊淡水1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 C.地表径流 D.大气环流1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  )A.降水和径流 B.径流和下渗 C.蒸发和降水 D.水汽输送和径流13.地球上淡水很少,可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上全部淡水资源的0.3%,它主要包括(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B.湖泊水、江河水、冰川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深层地下水、陆地水14.目前浙江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减少水汽蒸发 ④减少地表径流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5.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16. 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米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中,其中_______是咸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17. 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陆地淡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虽然占总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体的种类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18.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_____的形式存在。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19.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20.通过水循环的过程,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更新最快的是________,更新周期为9~11天;更新最慢的是______,更新周期约10000年。21. 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1)海洋水通过B______,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______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______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______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______或_______流入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______形成大气水。(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_______、陆地水和_______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数字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①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__(2)图中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和______之间。(3)简要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课后练习我学会了 1、水的电解: 实验装置:在________的玻璃管里________,接通________,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了_______,两支玻璃管内液面_______。 产生气体的比较与检验: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________气体能使________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________气体能在空气中____,产生________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即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分子的构成: 水电解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________。 水分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____和____组成的。 水的电解产生新物质,是________变化。 二、我理解了 3、检验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果复燃则可能是氧气 B.用鼻子闻一下 C.用嘴巴吸一口,感觉舒服的是氧气 D.用眼睛观察 4.在水通电分解的实验中,产生的两种气体体积比大致是----------------------------(  ) A.1∶1 B.1∶2 C.1∶3 D.1∶4 5.关于水的电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物理变化 B.是化学变化 C.是物理性质的表现 D.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 6、如图所示是电解水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电解水的现象 B.研究电解水产物的性质 C.探究电解水的条件 D.验证水是由氧和氢组成 7、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电源后,两支玻璃管内 的水面都下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B.接负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快 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一样快 D.不确定 8、关于电解水的实验,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水通直流电能生成氢气和氧气 9.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 玻璃管内产生氧气 B.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很多杂质 D.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B.水电解时水分子被破坏 C.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水在电解前后,氢和氧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 11.查阅资料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 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12、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A.增强水的导电性 B.增加生成的氧气的量 C.增加生成的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3、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14、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 b应接电源的_______。 (2)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毫升。 (4)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