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4.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4.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9 21:3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与人类活动
1.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的自然景观图片以及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景观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赤道附近能同时看到森林、草原、冰川三种不同的自然景观?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学生阅读教材P66文字内容,归纳出下面知识:
一个地方的气候受该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讨论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多媒体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纬度位置会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吗?
提示:会。气温: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降水: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纬度位置为什么会影响气温?
提示:纬度不同,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不同。一般来说,纬度低,接收太阳光热多,气温就高;纬度高,接收太阳光热少,气温就低。
(3)总结纬度位置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纬度位置 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讨论2: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风光、内蒙古高原以及辽宁省东部景观图。
教师提问:三地纬度位置差异不大,可为什么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
提示:海陆位置不同。
(2)探究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两个要素: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补充:对气温的影响:陆地吸热快 ,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则相反。
对降水的影响: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温差小;远离海洋的内陆,一般降水少,温差大。
(3)总结海陆位置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海陆位置 ①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②距海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 距海近,降水多; 距海远,降水少
  讨论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教材P56图3.18“气温的垂直变化”及教材P67图3.30“山地对降水的影响”,分析地形是如何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学生将讨论结果填入下面表格。
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地形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3.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材P66—67活动。
提示:活动1:(1)地形:海拔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纬度位置:海南岛纬度低,位于热带;黑龙江北部纬度高,位于寒温带;(3)海陆位置:塔里木盆地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燥;北京距海较近,水汽容易到达,气候相对湿润。
活动2:A、B两地的差异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差异:A地全年炎热,B地终年严寒;A地全年多雨,B地终年少雨。
气温的差异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A地位于赤道,纬度低,温度高;B地位于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AB两地降水的差异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A地位于赤道,水汽充足;B地位于南极大陆,水汽难以到达。
活动3:A坡降水多。
(二)气候与人类活动
1.拓展探究:联系教材P67内容,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另一组讨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2.合作探究: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完成教材P68活动。
活动1:从同学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试着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活动2:我国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常会发生严重旱灾;而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
提示:活动1:左边同学的家乡位于北方的温带地区,林木属于落叶林,冬季寒冷,树叶都掉落。右边同学家乡位于南方的亚热带地区,林木属于常绿阔叶林,四季常青。若把南方地区的树木运到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冬季寒冷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树木枯萎或死亡。
活动2:旱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所谓灾害是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如果没有人类活动也就没有了所谓的灾害了。在我国南方一些雨量充沛的地区,往往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稠密,一旦一个月不下雨,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就要受到影响,造成巨大的损失。而在沙漠地区,荒无人烟,长时间不下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来说不会造成危害,也就不会发生旱灾。
教师点拨: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南方地区的树、农作物等移种到北方地区,不能凭主观意愿做事,人类的活动必须要遵守自然规律。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得多。
3.多媒体出示我国南北方不同饮食视频。
教师提问: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国南北方饮食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教师展示表格,拓展讲解。
主食 饮食偏好
北方地区 面食为主(馒头、面条、饺子) 咸、辣(口味重)
南方地区 大米及其制品(米饭、年糕等) 甜(口味清淡)
  4.多媒体出示下列图片,并阅读教材P68活动3“气候变暖”的材料,了解关于气候变暖的知识。
教师提问:全球变暖有什么危害?是什么导致的?该采取什么对策?
学生合作探究,派代表交流。
教师总结:全球变暖是由人们大量燃烧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引起地球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影响农业生产以及动植物的生存等。因此,我们要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世界的气候
见课件
本课时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对于影响气候的几大因素学生经常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多列举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时第二部分我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讨论中去体会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树立自觉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