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1课时 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1.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人口分布不均的自然、人文因素。
教学重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下列图片,思考:
(1)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
(2)你知道这几个日期有哪些特别之处吗?
(3)你知道地球上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吗?
(4)你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吗?
教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世界人口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学生阅读教材P70的内容及图4.1“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了解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怎样的?
(2)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提示:(1)不断增长。
(2)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2.阅读教材P72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完成下列活动,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活动1: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2011年的70亿,人口每次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并把计算所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人口数/亿 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
10~20 100
20~30 30
30~40 15
40~50 12
50~60 12
60~70 12
活动2:组织学生根据计算所得到的数据讨论:
从1830年至2011年,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有何变化?这种时间的变化,说明了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何变化?
提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直至趋于稳定。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渐加快。
3.学生分组讨论: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速度为何越来越快?
提示:如图所示:
4.想一想: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什么来衡量呢?
提示:人口自然增长率。
追问: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哪两个因素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等于0、小于0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提示:人口自然增长率=×100%-×100%
自然增长率 人口数量
>0 增长
=0 维持稳定
<0 下降
5.学生阅读教材P71图4.2,完成以下任务:
(1)哪个大洲人口最多?哪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2)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增长比欧洲快得多,为什么?
学生归纳如下:(1)从图上看亚洲人口最多,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2)北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增长比欧洲快得多,主要是因为北美移民较多。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1.想一想: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是均匀分布在地球上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通常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人口密度=
2.多媒体出示教材P72图4.4“世界人口分布”,学生分两组完成,一组找出人口稠密区,一组找出人口稀疏区,并分析影响这种分布的原因。
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
分布地区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四密地区) ①自然条件,四地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多在平原地区;位于临海地带,交通便利。②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亚洲的东、南部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农业发展较早,养育众多的人口;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人口稀疏地区 沙漠地区、高纬度地区、高原山地地区、雨林地区(四疏地区) 干旱;寒冷;高寒;湿热
3.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材P73活动。
见课件
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对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课文字说明较少,直观图表、阅读材料、活动探究内容增加。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上。如让学生阅读与书上相关的图片,展示课件,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分布情况。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应也较积极,特别是学生在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教学目的基本达到。
仔细回想,有些细节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课件的使用中,多媒体教学方式确实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但过多过繁,对学生来说就是“走马观花”。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