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三章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举一反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三章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举一反三(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30 10:47: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考点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一)地壳变动的结果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二)地壳变动的速度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如火山喷发地震等),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如珠穆朗玛峰上升速度很慢)。
(三)地壳变动的信息
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典例1:(2022·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___________交界处最易发生。
(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___________。
(1)高山上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3)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 (4)风蚀的岩石
A.(1)(2)(3) B.(1)(2)(4) C.(1)(3)(4) D.(2)(3)(4)
【答案】板块 A
【解析】(1)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地球板块交界处最易发生。
(2)高山上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陆变迁,能说明地壳在不断运动,故(1)符合题意;
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说明地壳运动,故(2)符合题意;
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说明地壳运动,故(3)符合题意;
风蚀的岩石是风力侵蚀形成的,不能说明地壳运动,故(4)不符合题意。
变式1:(2022·浙江七年级期末)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运动信息的是(  )
A.断层 B.褶皱 C.火山 D.风蚀蘑姑
【答案】D
【解析】地壳变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选项中A岩层的断裂、B岩层的褶皱、C火山喷发,都属于地壳变动;D风蚀蘑菇属于地球的外力作用中的风力侵蚀,造成的地貌形态,不符合题意。
变式2:(2022·江干模拟)以下证据中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海陆变迁是地壳变动导致的;
②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海洋,支持地壳变动;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是流水带来的泥沙,是外力作用,不支持地壳变动;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岩层的弯曲是内力作用导致,支持地壳变动;
变式3: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________的作用下,或发生________,或引发________,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________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答案】(1)内力;弯曲;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解析】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的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考点二、火山
地壳在不断运动,地壳内部喷出的高温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称为火山。
(一)组成: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二)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
不同火山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
名称 活动特点 实例
活火山 正在喷发的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日本的富士山、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希火山
死火山 史前曾经喷发,而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 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阿空加瓜山、我国山西省北部的大同火山群
休眠火山 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 我国东北地区五大连池火山群
(三)分布
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500余座。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典例1:(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印度尼西亚有很多火山,很多农民在火山口附近居住、种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口附近有肥沃的火山灰 B.火山口附近有许多温泉
C.火山口附近有清新的空气 D.火山口附近有充足的热量
【答案】A
【解析】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这里很多农民在火山口附近居住、种地,主要原因是火山口附近有肥沃的山灰,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根据题意。
变式1:(2022·浙江舟山·七年级期末)2021年10月20日日本阿苏山发生火山喷发,这已经是该火山2000年来第六次喷发。专家认为其周边地质极不稳定,后续火山喷发的可能性大增,为此,周边居民都进行了紧急撤离。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阿苏山火山属于死火山 B.引起火山活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外力作用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 D.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干“这已经是该火山2000年来第六次喷发”,可知日本阿苏山火山属于活火山,故A错误。
B.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引起火山活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内力作用,故B错误。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圈层中的软流层,故C正确。
D.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弊。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火山喷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故D错误。
变式2:(2022·婺城模拟)2020年8月 10日,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卡罗县的锡纳朋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锡纳朋火山近年来进入活跃期,请回答:
(1)火山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之一;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右图地球内部结构中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1)地壳变动 (2)②
【解析】(1)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喷发物主要有火山灰和岩浆。
(2)火山喷发物中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解答】(1)火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貌,是由地下熔融物以及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形成的,是岩浆活动的变现形式之一.
(2)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是在地球内部的地幔,根据图中所示, ② 为地幔。
变式3:(2022七上·嘉兴期末)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动着.如图是日本新岳火山与最近发生喷发的情景,喷出的火山烟尘高达7000米.
(1)火山喷发是________变动的证明.
(2)日本地震和火山多发是因为处在________两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1)地壳 (2)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解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1)地壳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地震和火山,故火山喷发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温度,板块与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考点三、地震与防范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一次地震的时间大约持续几十秒、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地震是“刹那间的巨变”。
(一)发生频率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只有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才能测知。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二)组成要素
(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 300千米处。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4)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
(5)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三)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与火山的分布大体一致
(四)地震的防范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1)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就地躲避。
(2)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秒钟)。
(3)高楼: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来不及逃离时,可根据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
(4)室外: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典例1:(2022·浙江金华·一模)2020年1月1日以来,我国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106次,1月19日在新疆伽师发生了6.4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答案】B
【解析】A.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A错误。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故B正确。
C.发生地震时应迅速进逃到空旷的野外去,不能入室内抢运物品,故C错误。
D.现在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报,若能及时准确的做出预报,提前采取措施,会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故D错误。
变式1:(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2022年5月9日14时23分,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6.2级地震。下列有关此次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次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
B.发生地震的海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上
C.发生地震的海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此次地震没有释放能量,不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答案】A
【解析】A.此次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A正确。
B.发生地震的海域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错误。
C.发生地震的海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错误。
D.地震释放能量,可能会引起地形的变化,D错误。
变式2:(2022·浙江七年级期中)世界上地震分布与火山分布相似,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一带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解析】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
变式3:(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阶段练习)2017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多起强烈的地震,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2017年9月8日,日本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460千米。2017年9月8日墨西哥沿岸近海发生8.2级地震。这些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__________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和__________一带。
(2)地震是一种会给人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不合适的是__________。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
C.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在桌子底下
D.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台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答案】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D
【解析】(1)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2)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故不合适的是D选项
1.(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统计显示,2019年1月至5月末三级以上地震统计为243次,地震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对地震还不能准确预测 B.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C.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D.西部易发地震是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
【答案】B
【解析】A.目前科技发展有限,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故A正确。
B.地震时会发生停电,不能乘电梯逃离,故B错误。
C.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故C正确。
D.西部易发地震是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故D正确。
故选B。
2.(2022·浙江七年级阶段练习)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地震无法逃跑时,应躲避在墙角或坚固的桌子底下,双手抱头
B.若所在位置是底楼,地震时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处
C.火灾无法逃跑时,如果楼层在五层以下可考虑从窗户跳下逃生
D.发生火灾时,应用湿布掩住口、鼻,保持呼吸道通畅
【答案】C
【解析】A、发生地震时,若无法逃跑,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故A正确。
B、发生地震时,若所在位置是底楼,可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处,故B正确。
C、火灾时,盲目从楼上跳下来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故C不正确。
D、发生火灾时,用湿布掩住口、鼻,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有毒气体进入呼吸道,故D正确。
3.(2022·浙江舟山·七年级期末)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下列有关地震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B.全球地震分布与火山分布相似
C.发生地震时,若时间许可,应迅速跑到室外
D.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能够对地震作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答案】D
【解析】A.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故A正确。
B.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有相同之处,就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因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B正确。
C.发生地震时,若时间许可,应迅速跑到室外。来不及跑时,可选择狭小的房间或坚固的床、桌下躲避,故C正确。
D.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测报地震的仪器,不具备预报地震的功能,故D错误。
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答案】A
【解析】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解答】高山上的岩层中出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海洋,支持地壳在变动这一观点;
峭壁上岩层断裂,说明岩层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菜市场上弯曲的岩层,说明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挤压,支持地壳变动这一观点;
风蚀的岩石,风力导致的,与地壳没有关系;
5.(2021·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⑤
【答案】D
【解析】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正确;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绝大部分地震不会造成破坏,错误;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正确;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正确;
⑤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一般都在板块的交界处,错误。
6.(2021·越城模拟)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其高度在不断升高,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峰的新高度为8848.86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珠峰不断升高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
B.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C.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很少有地震发生
D.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为地壳运动提供了证据
【答案】D
【解析】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地震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板块张裂形成海洋,板块碰撞形成山峰。
A、珠峰不断升高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常有地震发生,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为地壳运动提供了证据,D符合题意。
7.(2022·金衢模拟)地壳变动由地球的内力引起。下列各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A.断层 B.褶皱
C.火山 D.风蚀蘑菇
【答案】D
【解析】断层是由于岩层受挤压过度产生断裂错动;褶皱是岩层在构造运动水平压力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火山多数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地。 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A、由于地壳运动是因为岩层发生断裂,然后沿断裂面发生移动,形成断层
B、地壳运动(最主要形式):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因此属于火山喷发,C不符合题意。
D、风蚀蘑菇的成因是风力的侵蚀作用,与地壳变动无关系,D符合题意。
8.(2021·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为小科模拟火山喷发的课外实验。他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再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模型中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剧烈表现形式之一 B.实验中“红色气泡”模拟的是岩浆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D.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解析】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火山的成因和地貌特点是千差万别的。按其活动情况,可将火山分为三类: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正确。
BC.实验中“红色气泡”模拟的是岩浆,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正确。
D.火山喷发会造成空气污染;人类活动不会导致火山喷发的,错误。
9.(2021·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关于火山喷发,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出 B.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答案】D
【解析】A、火山喷发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出而形成的,选项正确;
B、火山喷发烧毁森林、树木,覆盖田野,污染空气等,但火山喷发会在地下形成铁、金刚石等,即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选项正确;
C、火山喷发后,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选项正确;
D、火山喷出物是指火山喷发时从地下喷出的物质,包括火山气体、熔岩和固态的岩石屑等,不全是高温岩浆,选项错误,故选D。
10.(2022·浙江金华市七年级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8月6日16时11分在距台湾岛约39公里的宜兰县海域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不少网友表示福建多地有震感。另据日本气象厅发表消息,称熊本县阿苏山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0日上午发生火山喷发,这已是该地区自2000年以来的第六次火山喷发了。请回答:
(1)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___________的证明。
(2)台湾多地震以及日本地震、火山多发的原因是两地均处在___________处。
【答案】地壳运动 板块交界
【解析】(1)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2)地震与火山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台湾和日本位于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11.(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24 日 13 时 11 分, 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北纬 24.55°、 东经 121.8°)发生6.3 级地震,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杭州(北纬 30.26°、 东经 120.19°)。
(1)地震是由地球___________(选填“内力”或“外力”) 作用引起的。
(2)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位于杭州的___________方向。
(3)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在十楼,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C.被埋压在废墟中,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答案】内力 东南 C
【解析】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引起这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引起的震动现象,引起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板块的挤压。
(2)台湾省经纬度为(北纬 24.55°、 东经 121.8°),杭州经纬度为(北纬 30.26°、 东经 120.19°),根据经纬度定向法可知,台湾位于杭州的东南方向。
(3)A.发生地震后应跑道室外空旷的地方,不能再跑到楼内躲避,错误;
B.发生地震时,可能会停电导致被困在电梯,错误;
C.被埋压在废墟中,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正确;
12.(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
(1)如右图,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_________;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岩浆通道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_________岩。
(2)为减少地震灾害,建筑师们设计了抗震建筑物。如左图所示。这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________楼房。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_________。
【答案】软流层 岩浆 基础隔离的 基础隔离支架
【解析】(1)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岩浆岩。
(2)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基础隔离支架,能避免房屋倒塌,所以这两种设计中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基础隔离的楼房。
13.(2021·浙江杭州七年级期中)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______层中。(填字母)
(2)将图一中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______。
(3)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如图二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4)下图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______
A.①震中②震源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D.①震中②震源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5)全球的火山地震区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
【答案】B A<B<C 地壳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解析】(1)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图中各圈层的名称:A地壳;B地幔;C地核,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B)。
(2)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核半径平约3470千米,所以其厚度从小到大为:A<B<C。
(3)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判断,A处位于地壳。
(4)据课本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即图中的①;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即图中的②;把地面的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即图中的③;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即图中的④。故选B。
(5)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考点一、地壳变动的证明
(一)地壳变动的结果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二)地壳变动的速度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如火山喷发地震等),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如珠穆朗玛峰上升速度很慢)。
(三)地壳变动的信息
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典例1:(2022·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___________交界处最易发生。
(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___________。
(1)高山上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2)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3)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 (4)风蚀的岩石
A.(1)(2)(3) B.(1)(2)(4) C.(1)(3)(4) D.(2)(3)(4)
变式1:(2022·浙江七年级期末)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运动信息的是(  )
A.断层 B.褶皱 C.火山 D.风蚀蘑姑
变式2:(2022·江干模拟)以下证据中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
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
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变式3: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________的作用下,或发生________,或引发________,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________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考点二、火山
地壳在不断运动,地壳内部喷出的高温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称为火山。
(一)组成: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二)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
不同火山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
名称 活动特点 实例
活火山 正在喷发的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日本的富士山、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希火山
死火山 史前曾经喷发,而有史以来未活动的火山 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阿空加瓜山、我国山西省北部的大同火山群
休眠火山 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火山 我国东北地区五大连池火山群
(三)分布
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500余座。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典例1:(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印度尼西亚有很多火山,很多农民在火山口附近居住、种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口附近有肥沃的火山灰 B.火山口附近有许多温泉
C.火山口附近有清新的空气 D.火山口附近有充足的热量
变式1:(2022·浙江舟山·七年级期末)2021年10月20日日本阿苏山发生火山喷发,这已经是该火山2000年来第六次喷发。专家认为其周边地质极不稳定,后续火山喷发的可能性大增,为此,周边居民都进行了紧急撤离。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阿苏山火山属于死火山 B.引起火山活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外力作用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软流层 D.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变式2:(2022·婺城模拟)2020年8月 10日,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卡罗县的锡纳朋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锡纳朋火山近年来进入活跃期,请回答:
(1)火山是________的表现形式之一;
(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右图地球内部结构中的________。(填图中序号)
变式3:(2022七上·嘉兴期末)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动着.如图是日本新岳火山与最近发生喷发的情景,喷出的火山烟尘高达7000米.
(1)火山喷发是________变动的证明.
(2)日本地震和火山多发是因为处在________两板块的交界处.
考点三、地震与防范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一次地震的时间大约持续几十秒、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地震是“刹那间的巨变”。
(一)发生频率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只有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才能测知。而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二)组成要素
(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 300千米处。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4)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
(5)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三)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与火山的分布大体一致
(四)地震的防范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1)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许可,要有序地快速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就地躲避。
(2)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秒钟)。
(3)高楼: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来不及逃离时,可根据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放在头顶等。
(4)室外: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典例1:(2022·浙江金华·一模)2020年1月1日以来,我国共发生三级以上地震106次,1月19日在新疆伽师发生了6.4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
C.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变式1:(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2022年5月9日14时23分,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6.2级地震。下列有关此次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次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
B.发生地震的海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上
C.发生地震的海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此次地震没有释放能量,不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变式2:(2022·浙江七年级期中)世界上地震分布与火山分布相似,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一带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3:(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阶段练习)2017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很多起强烈的地震,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2017年9月8日,日本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460千米。2017年9月8日墨西哥沿岸近海发生8.2级地震。这些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1)从全球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__________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和__________一带。
(2)地震是一种会给人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不合适的是__________。
A.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
C.如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在桌子底下
D.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台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1.(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统计显示,2019年1月至5月末三级以上地震统计为243次,地震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对地震还不能准确预测 B.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C.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D.西部易发地震是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
2.(2022·浙江七年级阶段练习)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地震无法逃跑时,应躲避在墙角或坚固的桌子底下,双手抱头
B.若所在位置是底楼,地震时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处
C.火灾无法逃跑时,如果楼层在五层以下可考虑从窗户跳下逃生
D.发生火灾时,应用湿布掩住口、鼻,保持呼吸道通畅
3.(2022·浙江舟山·七年级期末)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下列有关地震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B.全球地震分布与火山分布相似
C.发生地震时,若时间许可,应迅速跑到室外
D.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能够对地震作出准确、及时的预报
4.(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5.(2021·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房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⑤
6.(2021·越城模拟)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其高度在不断升高,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峰的新高度为8848.86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珠峰不断升高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
B.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
C.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很少有地震发生
D.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为地壳运动提供了证据
7.(2022·金衢模拟)地壳变动由地球的内力引起。下列各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A.断层 B.褶皱 C.火山 D.风蚀蘑菇
8.(2021·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为小科模拟火山喷发的课外实验。他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再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模型中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剧烈表现形式之一 B.实验中“红色气泡”模拟的是岩浆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D.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9.(2021·浙江·七年级专题练习)关于火山喷发,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出 B.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10.(2022·浙江金华市七年级期末)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1年8月6日16时11分在距台湾岛约39公里的宜兰县海域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不少网友表示福建多地有震感。另据日本气象厅发表消息,称熊本县阿苏山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0日上午发生火山喷发,这已是该地区自2000年以来的第六次火山喷发了。请回答:
(1)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___________的证明。
(2)台湾多地震以及日本地震、火山多发的原因是两地均处在___________处。
11.(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北京时间 2021 年 10 月 24 日 13 时 11 分, 我国台湾省宜兰县(北纬 24.55°、 东经 121.8°)发生6.3 级地震,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杭州(北纬 30.26°、 东经 120.19°)。
(1)地震是由地球___________(选填“内力”或“外力”) 作用引起的。
(2)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位于杭州的___________方向。
(3)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在十楼,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C.被埋压在废墟中,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12.(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
(1)如右图,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_________;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岩浆通道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岩石,叫_________岩。
(2)为减少地震灾害,建筑师们设计了抗震建筑物。如左图所示。这两种设计属于抗震建筑物的是________楼房。在抗震楼房中,起抗震作用的关键设计是_________。
13.(2021·浙江杭州七年级期中)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______层中。(填字母)
(2)将图一中代表各圈层的字母按照其厚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______。
(3)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如图二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4)下图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______
A.①震中②震源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③等震线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D.①震中②震源③震中距④等震线
(5)全球的火山地震区域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