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单元测试卷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30 20: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单元测试卷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一、单选题
1.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和N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M和N互为同分异构体
C.M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D.N能发生取代,消去,加成反应
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核酸的基本组成单元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是尿嘧啶,则此图是组成的原料 B.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③的种类
C.若②为脱氧核糖,则与②相连的③有五种 D.和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只在②方面
3.丙烯醛(结构简式为CH2=CH—CHO)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加成 ②消除(消去) ③水解 ④氧化 ⑤还原 ⑥加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
4.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对生物体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B.核酸指挥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分裂,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C.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D.RNA不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5.实验室可用硫酸酸化的Na2Cr2O7溶液氧化正丁醇制备正丁醛(反应温度90~95 ℃),实验装置和相关数据如下:
物质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 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 7 微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a、b的水银球中有错误的一处是b
B.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d口进、c口出
C.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可用分液的方法
D.用蒸馏法除去产品中的正丁醇,可控制温度为117.2 ℃
6.下列实验能证明苯酚具有弱酸性的是
A.苯酚在常温下溶解度不大
B.苯酚可与FeCl3反应
C.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
D.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后,浊液变澄清,生成苯酚钠和水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与结论
A 检验鸡皮是否含有脂肪 将几滴浓硝酸滴到鸡皮上 若一段时间后鸡皮变黄,则鸡皮含有脂肪
B 检验火柴头中的氯元素 将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稀硝酸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C 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有蛋白质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若溶液出现紫玫瑰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蛋白质
D 检验海带中的碘元素 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再加入萃取 若下层出现紫红色,则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A.A B.B C.C D.D
8.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蛋白质的α-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是
B.人体内所有氨基酸均可以互相转化
C.两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
D.人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9.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②二者都易溶于水 ③二者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都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④葡萄糖能发生酯化反应,而果糖不能 ⑤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 ⑥果糖是最甜的糖,而葡萄糖并不甜
A.①②③ B.④⑤ C.④⑥ D.⑥
10.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常见的两种核糖为D-核糖( )和戊醛糖(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戊醛糖和D-核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它们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戊醛糖属于单糖
D.戊醛糖→脱氧核糖[CH2OH(CHOH)2CH2CHO]可看作一个氧化过程
11.在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①CH3CH2OH(酸催化) ②CH3CH2CH2CH3 ③Na ④CH3COOH(酸催化)
A.①② B.①④ C.只有② D.③④
12.下面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的一组实验:将下列四种液体分别取2 mL先后加入到盛有2 mL的新制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液体 葡萄糖溶液 乙醇 甘油(丙三醇) 水
实验现象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
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B.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
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D.葡萄糖分子碳链呈锯齿形
13.下列物质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 B.蔗糖和麦芽糖 C.淀粉和纤维素 D.乙醇和二甲醚
14.下列关于醇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B.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一定有酚类物质
C.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中丙三醇可用于配制化妆品
D.甲醇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易溶于水的液体,常用作车用燃料
15.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果糖的同系物
B.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C.葡萄糖既可以和钠反应,又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
D.葡萄糖水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16.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含、、等的可溶性盐)与蛋白质作用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其丧失生理功能,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可溶性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根据上述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gCl四种物质中,无毒的是_______。
(2)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胃肠疾病时,让病人服用硫酸钡(俗称钡餐),而不能服用碳酸钡,其原因是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__,与碳酸钡反应后,产生了一定量的能使人中毒的氯化钡,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若因氯化钡中毒,下列方案中可作为最住解毒措施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多饮糖水 B.饮用纯碱溶液
C.饮用食盐水 D.饮用大量鲜牛奶
17.聚丙烯腈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酰胺纤维和聚酯纤维。它的商品名叫腈纶,由于它的性质与羊毛性质相似,故又称它为“人造羊毛”。聚丙烯腈的单体是丙烯腈(),其合成方法很多,如以乙炔为原料,其合成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CH(乙炔)+HCN(氢氰酸)CH2=CHCN(丙烯腈)
②nCH2=CHCN(聚丙烯腈)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制备丙烯腈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8.碱基和戊糖
(1)碱基
碱基是具有碱性的杂环有机化合物。
RNA中的碱基主要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_______(U)。
DNA中的碱基主要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_______(T)。
(2)戊糖
_______
_______
19.如图为人体在某项生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字母的物质中_______代表酶。
(2)如果B代表蔗糖,则C和D代表_______(填物质名称)。
(3)下列关于葡萄糖与蔗糖相比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它们的分子式不同,但组成元素相同 B.蔗糖能水解,葡萄糖却不能
C.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
三、计算题
20.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链状有机化合物X,只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且羟基数目等于羧基数目。称取2.70 gX,与足量金属钠充分反应,生成标况下672 mL氢气;等质量X与氧气充分燃烧后,产生3.96 g CO2和1.62 g H2O。请确定X摩尔质量及分子式______,写出X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要求写出简要推理过程)
21.某一氯代烷1.85g,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加热,充分反应后,用足量硝酸酸化,向酸化后的溶液中加入20mL 1mol L﹣1AgNO3溶液时,不再产生沉淀.
(1)通过计算确定该一氯代烷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这种一氯代烷的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2.将12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并将CO2和H2O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4.4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g。
(1)请写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___。
(2)请写出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简式___。
23.酒精溶液在抗击COVID-19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现有xg乙醇(C2H5OH)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13.2gCO2、10.8gH2O及ygCO。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用消毒酒精溶液的常用浓度(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
(2)生成物中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y=___________,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使该乙醇完全燃烧,至少还需要___________LO2(标准状况)。
四、实验题
24.检验甲醛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银-Ferrozine法灵敏度较高。测定原理为甲醛把氧化银还原成Ag,产生的Ag与Fe3+定量反应生成Fe2+,Fe2+与菲洛嗪(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出甲醛的含量。某学习小组类比此原理设计如下装置测定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甲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单质银和CO2,氮化镁与水反应放出NH3,毛细管内径不超过1m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NH3的原因是_______。
(2)B中装有AgNO3溶液,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
(3)银氨溶液的制备。关闭K1、K2,打开K3,打开_______,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瓶中,当观察到B中_______,停止通NH3。
(4)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①用热水浴加热B,打开K1,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1L室内空气,关闭K1;后续操作是_______;再重复上述操作3次。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
②向上述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1,再加入足量Fe2(SO4)3溶液,充分反应后立即加入菲洛嗪,Fe2+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562nm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成Fe2+1.12mg,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___mg·L-1。
25.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设计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试剂1为稀硫酸(1:5),作用是___;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
(3)试剂2为___,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4)为检验淀粉是否已完全水解,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则证明淀粉未完全水解的现象是___。
(5)用2%AgNO3溶液和2%氨水溶液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是___。
26.花椒油是从花椒籽中提取的一种香精油,具有挥发性,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花椒籽粉,经分离提纯得到花椒油。
实验步骤:
i.在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中装入容积的水,加2~3粒沸石。同时在装置B中的圆底烧瓶中加入20g花椒籽粉和50mL水。
ii.加热装置A中的圆底烧瓶,当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时关闭弹簧夹,进行蒸馏。
iii.向馏出液中加入食盐至饱和,再用15mL乙醚萃取2次,将两次萃取的醚层合并,加入少量无水Na2SO4;将液体注入蒸馏烧瓶,蒸馏得花椒油。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装置B中圆底烧瓶倾斜的目的是___。
(2)步骤ii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现象时,可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下列操作的顺序为___(填标号)。
a.停止加热 b.打开弹簧夹 c.关闭冷凝水
(3)在馏出液中加入食盐的作用是___;加入无水Na2SO4的作用是___。
(4)实验结束后,用稀NaOH溶液清洗冷凝管(冷凝管中的残留物以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5)为测定花椒油中油脂的含量,取20.00mL花椒油溶于乙醇中,加入92.00mL0.5000mol L-1NaOH的乙醇溶液,搅拌,充分反应;加水配成200.0mL溶液,从中取出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l L-1HCl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消耗HCl溶液20.00mL。则该花椒油中含有油脂___g L-1(油脂用表示,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4)。
27.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可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钙可通过以下流程制得:
葡萄糖溶液悬浊液葡萄糖酸钙
已知:a.(葡萄糖)(葡萄糖酸)
b.(葡萄糖酸)(葡萄糖酸钙)
c.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葡萄糖酸钙 葡萄糖酸 溴化钙
水中的溶解性 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可溶 易溶
乙醇中的溶解性 微溶 微溶 可溶
回答下列问题:
(1)①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下列装置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他试剂,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新制 b.酸性溶液 c./葡萄糖氧化酶 d.银氨溶液
(2)第2步中固体需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
(3)第③步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_______。
(4)第④步加入乙醇的原因是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A.M中含有羟基, N中含有醛基,M、N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正确;
B.M的分子式为C10H14O,N的分子式为C10H16O,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 分子中,标有*号的碳原子至少有1个不再苯环决定的平面上,不可能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N不含羟基或卤素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选A。
2.A
【解析】A.若③是尿嘧啶,则该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是组成的基本单元,A正确;
B.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③(碱基)的排列顺序,B错误;
C.若②为脱氧核糖,则该核苷酸为脱氧核糖核苷酸,与②相连的③有4种,C错误;
D.和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除了在②方面,还有③方面,D错误;
故选A。
3.C
【解析】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含有醛基,可发生加成、氧化、还原反应,则①④⑤⑥正确,故选:C。
4.C
【解析】A.核酸包括DNA和RNA,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病毒的RNA在蛋白质外壳内),DNA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A错误;
B.核酸包括DNA和RNA,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病毒的RNA在蛋白质外壳内),DNA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B错误;
C.DNA大量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C正确;
D.RNA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错误;
答案选C。
5.C
【解析】控制反应温度为90~95 ℃,共热硫酸、Na2Cr2O7、正丁醇的混合物,正丁醇被Na2Cr2O7氧化为正丁醛,正丁醛、正丁醇挥发、部分水蒸发,用冷凝管冷凝,在锥形瓶中收集得到正丁醛、正丁醇、水的混合物。
【解析】A.温度计a测定的是反应液的温度,应将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A错误;
B.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B错误;
C.由于正丁醛微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除去粗产品中的水分,C正确;
D.若控制温度为117.2 ℃,则正丁醛必将同时被蒸出,D错误;
选C。
6.C
【解析】A.苯酚的酸性是化学性质,而苯酚在常温下溶解度不大是物理性质,二者没有因果关系,A不合题意;
B.苯酚可与FeCl3反应不能说明苯酚的酸性强弱,B不合题意;
C.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苯酚有酸性,但不能和NaHCO3溶液反应,说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更弱,而已知H2CO3是弱酸,故可得苯酚是弱酸,C符合题意;
D.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后,浊液变澄清,生成苯酚钠和水,只能说明苯酚有酸性,但不能说明其为弱酸,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D
【解析】A.蛋白质遇浓硝酸变性,发生颜色反应变为黄色,而不是脂肪,故A错;
B.将火柴浸于水中,不能电离出氯离子,应加还原剂将氯酸根还原为氯离子,再加硝酸银、硝酸检验,故B错;
C.蛋白质与双缩脲溶试剂反应液出现紫玫瑰色,双缩脲化合物与氢氧化铜反应也能出现紫玫瑰色,则溶液出现紫玫瑰不一定含蛋白质,故C错;
D.海带中的碘离子被氯气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则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再加入萃取,下层出现紫红色,则海带中含有碘元素,故D正确;
答案选D。
8.B
【解析】A.α-氨基酸是指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氨基,结构简式是,A正确;
B.人体内的氨基酸有的可以在体内转化成为非必需氨基酸,有的不能转化,只能从食物中获得,为必需氨基酸,B错误;
C.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以后形成的含有酰胺键的化合物叫做二肽,C正确;
D.氨基酸经过脱氨基作用,含氮部分转化成尿素,不含氮部分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9.C
【解析】①葡萄糖与果糖的分子式都是C6H12O6,但二者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①正确;
②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羟基是亲水基,因此二者都易溶于水,②正确;
③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够发生银镜反应,也可以被新制Cu(OH)2悬浊液氧化而产生砖红色沉淀;果糖是多羟基酮,在羟基的影响下也酮基可以转化为醛基,因此果糖也能发生银镜反应,也可以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③正确;
④葡萄糖、果糖分子中都含有多个羟基,因此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④错误;
⑤葡萄糖与果糖分子式都是C6H12O6,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因此二者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六元醇,⑤正确;
⑥果糖是最甜的糖,而葡萄糖也具有甜味,但不如果糖甜,⑥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④⑥,故合理选项是C。
10.D
【解析】D-核糖和戊醛糖的分子式都为C5H10O5,二者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分子中都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和消去反应,其中戊醛糖含有醛基,可发生氧化反应,以此分析解答。
【解析】A.D-核糖和戊醛糖的分子式都为C5H10O5,二者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A正确;
B.二者分子中都含有羟基,都可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
C.戊醛糖是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糖,属于单糖,C正确;
D.由戊醛糖→脱氧核糖( CH2OH-CHOH-CHOH-CH2-CHO),为物质的失氧过程,可看成是一个还原过程,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1.C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的官能团为醇羟基、羧基,含有苯环;
①含有羧基,可与CH3CH2OH(酸催化)发生酯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②有机物不与CH3CH2CH2CH3发生化学反应,符合题意;
③含有的羟基与羧基均可与Na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④含有羟基可与CH3COOH(酸催化)发生酯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B
【解析】A.多羟基的物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会生成绛蓝色溶液,与醛基无关,A项错误;
B.根据乙醇(一个-OH)、甘油(三个-OH)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后的溶液颜色变化可知,葡萄糖溶液呈绛蓝色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B项正确;
C.实验无法确定分子式,不能由实验得出,C项错误;
D.实验无法确定碳链,不能由实验得出,D项错误;
答案选B。
13.C
【解析】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不符合题意;
B.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淀粉和纤维素是多糖,二者的分子式均可表示为(C6H10O5)n,但n值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符合题意;
D.乙醇和二甲醚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解析】A.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A正确;
B.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不一定含苯环,所以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不一定有酚类物质,B错误;
C.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无色液体,其分子中分别有2个羟基和3个羟基,可与水及乙醇分子形成氢键,故易溶于水和乙醇;其中丙三醇有护肤作用,故可用于配制化妆品,C正确;
D.甲醇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易溶于水的液体,其含氧量高,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故常用作车用燃料,D正确。
故选:B。
15.B
【解析】A.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果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OCH2OH,二者结构不相似,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A错误;
B.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选项B正确。
C.葡萄糖中含有羟基,能与钠反应,但不含有羧基、酯基等,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选项C错误;
D.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与水不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6.(1)AgCl
(2) HCl
(3)D
【解析】(1)
AgCl为难溶水的盐,故无毒。
(2)
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HCl,会溶解碳酸钡,故不能服用碳酸钡。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3)
若要解毒,可以饮用大量鲜牛奶,故选D。
17. 加成反应 26.4%
【解析】(1)乙炔中的三键断裂,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烯腈,故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8.(1) 尿嘧啶 胸腺嘧啶
(2) 核糖 脱氧核糖
【解析】略
19.(1)A
(2)葡萄糖和果糖
(3)C
【解析】(1)
由图示知:A+B=AB,AB=A+C+D,A表示酶,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酶对于许多有机化学反应和生物体内进行的复杂的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作用;
(2)
蔗糖是二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所以C和D各代表葡萄糖和果糖;
(3)
A.葡萄糖与蔗糖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A正确;
B.蔗糖是二糖,可以水解,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B正确;
C.葡萄糖和蔗糖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
D.蔗糖是二糖,可以水解,葡萄糖是单糖,D正确;
故选C。
20. 90 g/mol、C3H6O3 、HO-CH2CH2-COOH
【解析】(1)2.70 gX与氧气充分燃烧后,产生3.96 g CO2和1.62 g H2O。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C)=n(CO2)=,n(H2O)=,n(H)=2n(H2O)=0.18 mol,2.70 g X中含有O的物质的量n(O)=,n(C):n(H):n(O)=0.09 mol:0.18 mol:0.09 mol=1:2:1,故X的最简式为CH2O。由于X只含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且羟基数目等于羧基数目,羟基和羧基都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因此X分子中最少含有1个-COOH,1个-OH,X分子中最少应含有3个O原子,此时物质分子式是C3H6O3,其摩尔质量是90 g/mol,2.70 g X的物质的量是n(C3H6O3)=,其中含有0.03 mol的-OH和0.03 mol的-COOH,与Na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实际上2.70 g X与足量Na反应生成标况下672 mL氢气,n(H2)=,说明化学式C3H6O3就是该物质的分子式,故X摩尔质量是90 g/mol;
(2)X分子中含有3个C原子,其中一个羧基,一个羟基,两个官能团可能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也可能连接在两个不同的碳原子上,故其可能的结构为、HO-CH2CH2-COOH。
21. C4H9Cl CH3CH2CH2CH2Cl、CH3CH2CHClCH3、CH3CH(CH3)CH2Cl、(CH3)3CCl
【解析】(1)20mL 1mol L﹣1AgNO3溶液中银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2L×1mol L﹣1=0.02mol,则1.85g改一氯代烷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所以该一氯代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5/0.02=92.5,含有1个Cl原子,所以烃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5-35.5=57,利用商余法计算该烃基为-C4H9,所以该一氯代烷的分子式是)C4H9Cl;
(2)丁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烷的一氯代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异丁烷的一氯代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所以共4种结构,分别是CH3CH2CH2CH2Cl、CH3CH2CHClCH3、CH3CH(CH3)CH2Cl、(CH3)3CCl
22. C3H8O CH3CH2CH2OH、、CH3CH2OCH3
【解析】(1)由浓硫酸增重14.4g可知,有机物中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1.6mol,由碱石灰增重26.4g可知,有机物中含有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有机物中含有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3H8O,由于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个数已达到饱和,所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8O,故答案为:C3H8O;
(2)分子式为C3H8O的有机物可能为醇或醚,若为醇,可能为1—丙醇、2—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若为醚,可能为甲乙醚,结构简式为CH3CH2OCH3,故答案为:CH3CH2CH2OH、、CH3CH2OCH3。
23. 75% 1:2 2.8 1.12
【解析】(1)医用消毒酒精溶液的常用浓度(体积分数)是75%,低于75%消毒效果不理想,浓度太大会使蛋白质表面形成硬膜,阻止乙醇分子破坏病毒内部蛋白质,无法杀死病毒;
(2) xg乙醇(C2H5OH)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生成13.2gCO2、10.8gH2O及ygCO,13.2gC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10.8gH2O的物质的量为=0.6mol,因此生成物中C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0.3:0.6=1:2,0.6molH2O中含有1.2molH,1mol C2H5OH含有6molH,则含1.2molH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碳原子守恒,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质量y=0.1molx28g/mol=2.8g;该反应中C2H5OH、CO2、CO、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0.3:0.1:0.6=2:3:1:6,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由此可知,0.1mol的CO完全燃烧需要消耗0.05molO2,则这些氧气标况下的体积为0.05molx22.4L/mol=1.12L,则使该乙醇完全燃烧,至少还需要1.12LO2(标准状况)。
24.(1) Mg3N2+6H2O=3Mg(OH)2↓+2NH3↑ 饱和食盐水可减缓生成氨气的速率
(2)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
(3) 分液漏斗的活塞与旋塞 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
(4) 打开K2,缓慢推动滑动隔板,将气体全部推出,再关闭K2 减小气体的通入速率,使空气中的甲醛气体被完全吸收 0.0375
【解析】在仪器A中Mg3N2与H2O反应产生Mg(OH)2和NH3,NH3通入到AgNO3溶液中首先反应产生AgOH白色沉淀,后当氨气过量时,反应产生Ag(NH3)2OH,然后向溶液中通入甲醛,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产生单质Ag和CO2气体,产生的Ag与加入的Fe3+定量反应生成Fe2+,Fe2+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562 nm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成Fe2+1.12 mg,据此结合反应过程中电子守恒,可计算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
(1)Mg3N2与水发生盐的双水解反应产生Mg(OH)2和NH3,反应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单位体积溶液中水的含量降低,可减缓生成氨气的速率;
(2)根据仪器B的结构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三颈烧瓶;
(3)银氨溶液的制备:关闭K1、K2,打开K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与旋塞,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瓶中,首先发生反应:Ag++NH3+H2O=AgOH↓+NH,后又发生反应:AgOH+2NH3·H2O=[Ag(NH3)2]++OH-+2H2O,当观察到B中白色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就得到了银氨溶液,此时关闭K3和分液漏斗旋塞;
(4)①用热水浴加热B,打开K1,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1 L室内空气,关闭K1;后续操作是打开K2,缓慢推动滑动隔板,将气体全部推出,再关闭K2;再重复上述操作3次。毛细管的作用是减小气体的通入速率,使空气中的甲醛气体被完全吸收。②甲醛和银氨溶液加热反应生成银,银具有还原性,被Fe3+氧化,结合甲醛被氧化为CO2,氢氧化二氨合银被还原为银,甲醛中碳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4价,银+1价变化为0价,生成的银又被铁离子氧化,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生成亚铁离子1.12 mg,物质的量n(Fe)====2×10-5 mo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计算,设消耗甲醛物质的量为x mol,则4x=2×10-5 mol×1,x=5×10-6 mol,因此实验进行了4次操作,所以测得1 L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1.25×10-6 mol,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1.25×10-6 mol×30 g/mol×103 mg/g=0.0375 mg/L。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的计算的应用、物质性质等,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了解反应原理、根据反应过程中电子守恒分析解答。
25. (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做催化剂 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NaOH溶液 H++OH-=H2O 溶液显蓝色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便得到银氨溶液
【解析】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葡萄糖,稀硫酸在水解过程中作催化剂,加快了淀粉的水解速率;水解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中和硫酸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1) 淀粉的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故答案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2) 稀硫酸在淀粉的水解过程中作催化剂,加快了淀粉的水解速率,水浴加热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故答案为:做催化剂;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3) 水解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中和硫酸,试剂2为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答案为:NaOH溶液;H++OH-=H2O;
(4)如果加入淀粉后显示蓝色,则证明淀粉没有完全水解,故答案为:溶液显蓝色;
(5) 配制银氨溶液要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操作是: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便得到银氨溶液。故答案为: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便得到银氨溶液。
26. 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 防止飞溅起的液体进入冷凝管中(或缓冲气流) 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 bac 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干燥) +3NaOH→3R1COONa+ 442.0
【解析】(1)关闭弹簧夹后,装置A烧瓶内压强最大,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故玻璃管的作用为:平衡气压,以免关闭弹簧夹后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圆底烧瓶倾斜的目的为防止飞溅起的液体进入冷凝管中(或缓冲气流);
(2)由于液态花椒油为油状液体,故经过冷凝后,牛角管中流下的是油状液体,若仪器甲处馏出无油状液体,则说明蒸馏完全,可停止蒸馏;蒸馏结束时,应先打开弹簧夹,让大部分水蒸气从弹簧夹处逸出,再停止加热,最后停止通冷凝水,故顺序为bac;
(3)加入食盐,可降低花椒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无水Na2SO4有一定吸水能力,可以除去花椒油中的水(或干燥);
(4)残留物中含有油脂花椒油,利用油脂碱性水解生成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从而清洗冷凝管,对应方程式为:+3NaOH→3R1COONa+;
(5)该测量方法为返滴定法,标准液HCl测出的是剩余NaOH的量,与花椒油反应的NaOH的量=NaOH总量-剩余NaOH量,再结合反应比例:花椒油~3NaOH,求出花椒油的量,具体计算过程如下:n(NaOH,余)=n(HCl)=0.1 mol/L×20 mL×10-3 L/mL×=0.016 mol,与花椒油反应的n(NaOH)=n(NaOH,总)- n(NaOH,余)=0.5 mol/L×92 mL×10-3 L/mL-0.016 mol=0.03 mol,由关系式:花椒油~3NaOH,得n(花椒油)=,则花椒油含量=。
27.(1) B c
(2)使葡萄糖酸全部转化成葡萄糖酸钙
(3)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若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4)葡萄糖酸钙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有利于葡萄糖酸钙结晶析出
【解析】本题是一道常见物质制备类的实验题,本题中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水浴加热的特点是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加热温度小于100度,测量的温度是水的温度而不是反应液的温度。然后根据实验流程,再根据图表中所给溶解性的信息来答后面的问题。
(1)
①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选用水浴加热装置,水浴加热的特点是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加热温度小于100度,测量的温度是水的温度而不是反应液的温度,所以应先B。答案为B;
②制备葡萄糖酸钙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化也可用其他试剂,选用最适合的是O2/葡萄糖氧化酶,因为在催化氧化过程中不引入新的杂质,故选c;
(2)
可使葡萄糖酸完全转化为葡萄糖酸钙,则加入的碳酸钙应过量,因盐酸酸性比葡萄糖酸强;
(3)
为了在过滤的过程中防止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需趁过滤,答案为: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
(4)
因为葡萄糖酸钙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在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可降低葡萄酸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葡萄糖酸钙的析出,答案为:葡萄糖酸钙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小,有利于葡萄糖酸钙结晶析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