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短歌行
曹 操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建安时期的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解 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较短促,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83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文武百官,饮至半夜,忽闻乌鹊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赋诗《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pì
jīn
wèi
yōu
duō
qì
mò
zā
bǔ
读准字音、节奏
思考问题:
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忧
本诗诗眼是哪一个字?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人因何而忧?
诗人如何写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反问,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抒发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心中的苦闷。
借代,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指代酒,以美酒来消愁,寄托忧思。
诗人因何而忧?
诗人如何写忧?
借代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借代,多数借代词为名词。并且,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更形象具体。
举例: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用:
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尊重贤才的思想感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才比作皎洁的明月,比喻人才难得,写出求贤若渴而贤才不至的苦闷。
对比:“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写有客人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写出诗人在求贤过程中有忧有喜的心情,及对贤才的礼待。
比兴手法:
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说明:“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集,其中赋、比兴是其中的写作手法。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了诗人的惋惜焦急之情。
比喻:
用典:
化用《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暗喻自己像山、海一样,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用《史记 鲁周公世家》中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明确:
一忧“人生苦短”
二忧“贤才难得”
三忧“功业未就”
背诵全文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三国志》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裴松之《三国志(注)》
“曹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术也,非道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资治通鉴》司马光)
“曹操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位英雄。”
——鲁迅《而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