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30 09:1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中国古风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中国古风
1.经济发展的表现。
2.经济重心的南移。
3.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学习目标
导入
同学们,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民族融合加强时期,经济继续发展,古代经济发展的表现主要为几个方面?
本课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几个方面做了概括。



中国古风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整理农业的发展概况,完成下列表格。
朝代 特点 意义
宋朝
辽夏金元
耕作制度: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开始种植。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改变。
边疆地区: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有辽显著进步
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
南方植棉:元朝逐渐普遍
带动辽纺织业的发展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阅读教材,整理手工业的发展概况,完成下列表格。
部门 特点 意义
纺织业
制瓷业
采矿业
印刷业
元朝时期的纺织业得到发展
推动棉纺织技术革新;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特色瓷器,(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②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北宋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迅速发展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知识拓展:
汝窑
官窑
定窑
哥窑
钧窑



中国古风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材料一:
材料二:
据统计,到北宋元丰(1078—1085年)年间,宋境共有市镇1871个。南宋疆域缩小,但见诸记载的市镇仍有近2000多个,此外还有4000——5000个集市。两者相加,宋代大约有6000——7000个圩集市镇,作为新型的工商业据点,散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
——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根据两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两宋时期,边界市场、基层市场、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商品越来越丰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阅读教材整理内贸和外贸以及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
内贸:
①宋与辽夏金贸易,官方设置(榷场),民间贸易十分活跃。
②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外贸: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国库重要财源;大型远洋货船装载货物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主要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
城市:
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市场活跃,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知识拓展:
材料一: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材料二: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由于金属货币重,不便于携带,再加上商业发展的需要,催生了纸币“交子”。
总结:商业都市的发展;市镇贸易的繁荣;商业税的占比增多;榷场贸易的进行;对外贸易的发达;纸币的出现。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风

经济重心的南移
阅读教材并结合图片,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开始趋于平衡
②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③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
④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选自《宋史》
材料二:宋代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期间),“五月辛未,江、淮、两浙旱,(官府)给占城稻种,教民种之。”
——《宋史》
(1)什么原因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原因:经济因素: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政治因素:北方多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国家政策的扶持。
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经济重心的南移
影响:带动南北交通运输业发展(漕运、海运);文化重心南移,北宋科举考试被迫采取南北分卷。
(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南宋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发展生产,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中外交往、民族融合加强、交通便利(大运河、丝绸之路)、人民的辛勤劳动
金融:纸币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社会的变化
中国古风

社会的变化
1、阅读教材,思考门第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
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政治上衰落,但家族门第观念仍然流行。
②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政治上增添了活力。
③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什么样的原因导致门第观念发生变化?
经济的发展;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实行。

社会的变化
3、宋朝人身关系又有怎么样的发展?
①宋朝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
②宋代在家内服役的奴婢由世袭变为雇佣;
③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契约外的人身束缚。
4、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有怎么样的发展?
①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
②朝廷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社会的变化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辽宋金夏元时期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出现纸币;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也南移。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活跃推动了宋朝社会出现新变化。
课后作业:


1、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
①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在边界地区设立榷场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粮仓
③货币铸造量明显增长并出现纸币
④出现了百万人口的商业大都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旅美学者刘子健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国已经步入近代时期。下列不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
A.中央集权加强
B.海外贸易的繁荣
C.人身束服的松动
D.商业革命的出现
课后作业:

3、据有关资料显示,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这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开始向江南地区转移
B.江浙地区成为元朝的统治中心
C.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D.江北各省经济均落后与江南各省
板书设计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经济繁荣的时代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唐宋的社会变化
门第观念的变化
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国家控制相对松弛
谢谢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中国古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