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07:5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统编版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拓宽视野,在反复诵读中能达到“整合信息,作出推断”等阅读要求。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介绍自然常识、拓宽学生视野的课文。本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多么有趣。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二、说学情分析
  统编版教材要求孩子们加大阅读量,课文中的内容学生可能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所以,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是否理解课文的意思,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字,会写“野外、大自然”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但是,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足,方向感很弱,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是,那是平面的,和本文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的方向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作为教学重点,把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先说教法。实际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因此,本课以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
  2.再说学法。学法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读中悟,以朗读为突破口,这体现了新教材的要求。具体操作步骤为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细读品位,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六、说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属于启发思维阶段,从“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这个问题入手,导入“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这时引入“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 。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例如:沟渠里的积雪怎样给人指点方向?一般人的认知包括成年人,都会认为南面的积雪化得快,这是受阳面积雪化得快的影响,实际上沟渠里的情况恰恰相反,这是一个难点。我利用图示的形式展示给孩子看,让他们有切身的感受,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配合幻灯片的演示,再通过假设情景的表演,增强了趣味性,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诗歌教学应该强调多读少讲,“书读百遍,而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因此,这一环节我有意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果”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仿写诗歌,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课文的导入时,用“要是你在城里迷了路怎么办”,为仿写诗歌内容上作了铺垫,而诗歌的形式,学生自己能够悟出一点来。这种仿写,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
  
  七、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互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实现了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