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目录
02
素养目标
04
看图说史
06
随堂练习
07
素养提升
01
课程标准
05
释疑难解
08
拓展阅读
03
知识梳理
课程标准
1. 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
2. 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及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3. 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4.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相关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时空观念:运用《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示意图》等史料,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历史解释: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敌后战场是抗战胜利的坚固支撑。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史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识梳理
林彪
不可战胜
亡国论
速胜论
论持久战
抗日持久战
抗日根据地
延安
游击战争
精兵简政
减租减息
大生产
囚笼政策
扫荡
1940
彭德怀
交通线
据点
共产党
看图说史
1.八路军在_________伏击日军
2.《_________战》(绘画)
平型关
地道
3._______________在前线
彭德怀
1. 正确书写: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彭德怀。
2.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 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释疑难解
4.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5. 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它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历时一个月,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一举歼灭板垣师团辎重队1 000多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材料中主要论述了(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万家岭战役 D. 豫湘桂战役
A
2.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一论断( )
A. 指导我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B. 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C. 扭转了中国正面战场的进攻颓势
D.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3.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当时,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在( )
A. 重庆 B. 延安
C. 长沙 D. 太原
B
4. 陈云在1938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描述道:“抗大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几千里外都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等等。”这一现象表明( )
A.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取得成效
B.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日主战场
C. 全面抗战路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D.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决定性转折
C
5.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这段歌词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 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B. 两大战场的密切配合
C. 采取恰当战略战术 D. 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
C
6. 1938年5月,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争……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毛泽东发表这一言论意在( )
A. 肯定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价值
B. 阐述相持阶段对日作战的方针
C. 宣扬抗日根据地建立的重大作用
D. 批评正面战场的消极抗战态度
A
7.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要求晋察冀军区以主力10个团破坏正太铁路平定(不含)至石家庄段,重点破坏娘子关、平定段:对边区周围的北宁、津浦、德石、沧石、平汉等铁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破袭之,阻击可能向正太铁路增援之敌。与这一作战命令有关的战役是
( )
A. 平型关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D
8.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一次战役:“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连厮杀了5个月。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敌人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该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是( )
A. 李宗仁 B. 张自忠
C. 佟麟阁 D. 彭德怀
D
9. 抗日战争期间,轮船招商局员工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兼程,抢运人员物资入川,千方百计开展敌后军事运输与商货运输,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竭尽了全力。材料说明( )
A. 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敌后战场取得辉煌战绩
D.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紧密配合
B
10. 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重重阻碍来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让外界得以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 )
A. 提升了中国军民抗战信心
B. 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
C. 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 扩大了敌后战场的国际影响
D
二、非选择题
11.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后战场抗击日军所占比例简表(部分)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抗击侵华日军所占比例/% 58.8 63 75
题11表
材料二 1940年8月20日晚8时,八路军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8月20日到9月10日,是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八路军拔除了敌人在华北各主要铁路、公路上的无数大小据点,使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网完全陷于瘫痪。在战役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八路军侧重于粉碎敌人大规模的报复“扫荡”。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冉淮舟、朱海燕《北方有战火·百团大战卷》
材料三 解放区的战争,是伟大的真正全面的人民战争。……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又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这种与敌人相持的战争,如果解放区战场的战争不能在最困难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下来,那么敌人就会继续长驱向西南、西北进攻……抗日战争的局面早已是不堪设想的了。
——朱德《论解放区战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表中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的变化趋势。(1分)分析1938年后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敌后战场抗击日军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2)根据材料二,概述百团大战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团大战的影响。(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参战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巩固“解放区战场”所采取的措施。(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素养提升
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人民没有被难倒。中国共产党认为,人民群众是战争舞台的真正主角,是打不破的铜墙铁壁。抗日民主根据地聚集的是一支困不死、打不散、压不垮的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中共中央具体地分析存在着的困难方面和有利方面,强调在新的残酷的斗争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广大根据地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战胜困难,争取胜利。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根据材料,简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3分)→侧重考查历史解释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壮大抗战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拓展阅读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战略地位不同。正面战场在较长的历史时间,特别是战略防御阶段起着主战场的作用;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为支撑持久抗战、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领导武装力量不同。正面战场是国民政府领导的国军系列部队;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部队。
3.作战方式不同。正面战场以大规模战役为主,对日军进行正面阻击,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目标,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敌后战场以小规模的特种作战为主,深入敌人后方,破坏对方交通、后勤、通信、军事等设施和指挥机构,为前线提供支持,主要战术为游击战、运动战等。
二、联系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并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关系。正面战场是国民党部队与日军的正面碰撞,延缓了日军侵略中国的步伐,打破了日军占领全中国的幻想;敌后战场的开辟,不仅直接给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分散和削弱了侵华日军的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而且迅速填补了因正面战场作战失利留下的空白,压缩了敌占区的范围,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图谋,为维护团结抗战、持久抗战发挥了主战场作用。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