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
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难题突破
03
史料研读
能力提升
1. 题1图是一幅名为《势如破竹》的时事漫画,发表于1911年11月,刊登在《神州日报》上。该漫画的寓意是( )
A. 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B.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 反帝统一战线形成
D. 资产阶级力量重组
B
2. “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这一段就职誓词成为“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原因在于( )
A. 中国取得真正民族独立
B.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C. 人民真正实现当家做主
D. 结束专制政体建立民国
D
3.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同时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这一决定( )
A. 适应了政治革新的需要
B. 标志着近代民主制的确立
C. 旨在与国际纪年法接轨
D. 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彻底性
A
4.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各类教科书务令合于共和民国宗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教科书一律禁用,废止“有碍民国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这些法令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 )
A. 主张废除八股取士
B. 注重维护学生利益
C. 要求促进经济发展
D. 普及民主共和思想
D
5.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曾流传这样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首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东西”。该对联讽刺的是( )
A.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B.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C. 清朝宣统皇帝被迫退位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
6. 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认为辛亥革命( )
A. 已经取得成功
B. 革命不够彻底
C. 实现民族独立
D. 革命组织涣散
B
7. 中华民国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旧邦新造”的是( )
A. 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 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 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8.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 废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 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 规定中华民国的国民一律平等
B
难题突破
9.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据此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政策的核心是( )
A. 坚决打倒帝国主义列强
B. 谋求中国与列强的和平共处
C. 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
D. 努力建设国际社会的新秩序
B
【解析】根据题干“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由于特殊的国情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希望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和承认。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
1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之自由,有请愿、选举、参政等权利。由此可知,该法律( )
A. 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B. 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 肯定了民主自由的原则
D. 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
11. 中华民国成立时,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的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的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
A. 立法具有现实目的
B. 政治具有随意性
C. 总统无法操纵权力
D. 民主政治被践踏
A
12. “在那时的中国,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目前的问题是:皇帝下了马,历史依旧徘徊不前。”“历史徘徊不前”体现在(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B.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
13. (2021济宁)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材料旨在说明( )
A. 辛亥革命没有打倒帝国主义列强
B. 辛亥革命没彻底废除封建制度
C.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D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 )
A. 维新派对美帝国主义依旧抱有幻想
B. 知识分子完全抛弃了中国的政治传统
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革命派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了,民主政治名存实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这说明照搬西方政治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史料研读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十九条十一款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近代大学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同年,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积极推行资产阶级教育方针,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废除“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蔡元培认为,只要培养一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蔡元培主张文理两科必须设各种研究所,帮助学生建立社团。这样一来,近代中国大学的体制,越发成熟和现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践行民权主义采取的重大举措,并分别概括其实质。(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化、法制化。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怎样限制总统的权力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参议院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弹劾总统,否定总统决定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封建教育与近代教育有什么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教育与近代化探索运动的关系。(2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封建教育以“忠君”“尊孔”等为教育宗旨;近代教育则旨在为国家培养人才。近代化探索运动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为近代化探索运动培养了人才。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