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 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洋务运动 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30 10:5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
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 务 运 动
目录
01
能力提升
02
难题突破
03
史料研读
能力提升
1.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制造机器的生产设备),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到19世纪90年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材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 )
A. 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D. 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B
2. (2020荆州)张之洞认为:“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之于铁。”为此,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创办了(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C. 汉阳铁厂 D. 福州船政局
C
3. (2021雅安)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等;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 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D.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A
4. (2021台州)李鸿章创办的官办企业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的时间,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 300多万两。这表明洋务运动( )
A. 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
B.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经济侵略
C. 推动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 极大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B
5. (2021绵阳·改编)“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题5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野蛮摧残人类文化
C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开办轮船招商局 中国近代航运业逐渐发展起来
题5表
D
6. 小明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如下资料(见题6图)。他要研究的主题是近代中国( )
C
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 ②北洋舰队的兴衰
③轮船招商局的发展 ④京师同文馆的变迁
⑤詹天佑等幼童留学纪要
题6图
A. 民族经济的发展 B. 教育近代化历程
C. 向近代化迈进 D. 军事变革的轨迹
7.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简单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其所训练的“洋务”人才,预定为中国旧式官僚手下之技术助手,所以传统教育制度不因之而更变,科举取士的程序也原封不动。由此可知,黄仁宇认为“自强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 这场运动具有封建性
B. 这场运动对资金有依赖性
C. 洋务企业的管理腐朽
D. 洋务企业有资本主义性质
A
8.孙中山曾评价洋务运动“育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有招商轮船。……已先后辉映”,又言洋务运动终因“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所以犹不能与欧洲颉颃”。材料主要说明洋务运动( )
A. 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富兵强
B. 促使资产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C. 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C
难题突破
9.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用洋器洋法……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据此可知,清政府( )
A. 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重视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D. 推动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
D
10. 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题10表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
问题 类型 应用科学、各种技术 自然常识 基础科学 其他问题
占比/% 42.5 22.8 17.5 17.2
题10表
C
A. “中体西用”思想传播受到抑制  
B. 中外交流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C. 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 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11. 题11表为“轮船招商局改组前后上海至各口岸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对表中运费变化原因的推论,最准确的是( )
上海所至口岸 日本 汉口 天津
改组前运费 4两 4两 6钱
改组后运费 1.5两或2两 2两 3钱或4钱
题11表
D
A. 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
B. 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存在差异
C. 中日之间经济联系尤为密切
D. 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解析】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企业,它在改组后上海至各口岸的单位吨重运费大幅下降,这有利于增强轮船招商局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说明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D选项符合题意;轮船招商局运费的调整无法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排除A选项;题干反映的是上海至各口岸运费,运费的差异一般由距离长短造成的,不能体现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的差异,排除B选项;表格数据无法说明中日之间经济联系密切,排除C选项。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12. (2021福建)到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广东等海军。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北洋水师发展后期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这说明当时( )
A. 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B. “自强”“求富”已经实现
C. 海军建设步履艰难
D. 军队改制全盘西化
C
【解析】根据题干“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北洋水师发展后期连续多年无法添置新的舰船”可知,清政府虽建立起新式海军,但海军建设步履艰难,C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与题干主旨相反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且与史实不符,排除。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13.1890年,李鸿章主持筹建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投产。1893年3月,湖北有50名十六七岁的少年赴该局学艺。“待学艺完成,即将在武昌织布官局中工作。……去冬来沪(学艺)之幼童30名,均已回鄂。”这段话主要表明洋务运动( )
A. 促进近代技术传播
B. 催生民族资本主义
C. 普遍使用幼童劳动
D. 使强国梦想逐渐破灭
A
14. 奕?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称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 之称;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年则心酸地说:“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 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
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发展近代军事、民用、交通工业,实现了“自强”“求富”
的目标
C. 用西方先进技术进行自救的过程,阻力重重并非一帆风顺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C
【解析】根据题干“鬼子六”“丁鬼奴”“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等内容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负面评价,由此说明洋务运动用西方先进技术进行自救的过程,阻力重重并非一帆风顺,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均是对洋务运动的正面评价,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
史料研读
15.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自救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是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摘编自刘真《留美教育》
材料二 1881年6月8日,清总理衙门上奏称留美幼童“外洋之长技尚未周知,彼族之浇风早经习染,已大失该局(驻美留学事务局)之初心……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当年8月,120名留美幼童绝大多数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材料三 《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称:“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他们将什么也得不到。”
——摘编自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材料)(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
成绩优异;道德高尚;国家荣誉感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派幼童留美的“初心”,并分析清政府将留美幼童强行召回的原因。(4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赴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学成回国效力于清政府,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担心留美幼童接受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文化,从而违背了清政府的初衷,甚至威胁其统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利用相关史实分析《纽约时报》评论的合理性。(3分)→侧重考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却不学习其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不进行政治变革,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