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一部分 章 节 复 习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目录
01
02
易错点剖析
思维导图
03
重点突破
思维导图
【例1】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平衡量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B.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C.判断天平衡量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D.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易错点剖析
易错点1: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B
易错点拨:天平的使用流程为天平放平,游码归零;调节螺母,横梁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拨动游码,横梁平衡。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不能用手接触砝码,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中。
1.托盘天平是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
(1)使用前,要调节天平平衡,调节的方法是
a.把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易于操作的地方;
b.用镊子把游码轻轻拨至标尺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c.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判断横梁平衡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零刻度线
指针指向分度盘中线处
(2)使用已平衡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是
a.把待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中;
b.估计待测物体质量的大小,用镊子在右盘中加减砝码;
c.用镊子轻轻拨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码对应的示数
(3)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某文具盒的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内加了几个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左;当再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要测出文具盒的质量,应该__________(填字母)。
A. 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B. 取下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线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C. 不取下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D. 不取下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线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B
【例2】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M6-1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量杯质量为20 g
B. 4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 g
C. 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
D. 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易错点2:密度计算中的图像问题
A
易错点拨:物质的m-V图像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质的密度大小。对于液体的m-V图像,当m表示总质量时,图像与m(纵)轴的交点的纵坐标表示容器的质量(注意图像上点的纵坐标不是表示液体的质量),液体的密度必须通过图像上的两个点才能求得。
2. (2021南充)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M6-2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kg/m3, 空烧杯的质量是__________g。
0.9×103
150
【例3】下列变化中,物体的密度不变的是( )
A. 把一块木板锯下一段前后
B. 篮球中的气体在打气前后
C. 碘颗粒升华为碘蒸气前后
D. 煤油温度计中的煤油在温度升高前后
易错点3:密度的“变”与“不变”
A
易错点拨:固体、液体用掉一部分,密度不变,一定体积的气体使用一部分后密度会变小。通常情况下物体热胀冷缩,但也有特殊的物质在某些情况下热缩冷胀,例如0~
4 ℃的水。
3.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 kg/m3的氧气,给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 g水结成冰后使用(ρ冰=0.9×103 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氧气的质量不变
B.瓶内氧气密度变小了
C.水全部变成冰后,状态变了,总质量也变了
D.密封的水袋变成冰袋,体积变小了
B
重点1:天平的使用
重点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测量前,只能调节平衡螺母;测量中,只能调节游码和加减砝码;调平时,根据指针位置采用“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方式。
(2)放置物体与砝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3)加减砝码及移动游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
重点突破
1.在一次实验中需用天平称取10 g细沙,要求在天平盘内垫一张适当大小的白纸,以下几种称量方案中最佳的一种是( )
A. 调节天平平衡;在左盘中放白纸,在右盘中加10 g砝码;
在纸上加细沙,小心地增减细沙使天平平衡
B. 在左盘中放白纸,并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中加10 g砝码;
在纸上加细沙,小心地增减细沙使天平平衡
C. 调节天平平衡;在左盘中放白纸,并在纸上加细沙;
在右盘中加10 g砝码,小心地增减细沙使天平平衡
D. 在右盘中放白纸,并调节天平平衡;在左盘中加10 g砝码;
在纸上加细沙,小心地增减细沙使天平平衡
B
2. 关于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称量过程中可以调节平衡螺母
B. 潮湿的物体可以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
C.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
D. 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只在左盘垫一张纸即可
C
3.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C
4.现有许多完全相同的零件,要用天平测出每个零件的质量,但手头只有一个100 g砝码。当左盘放400个零件,右盘放这个砝码,天平不能平衡。如果再在右盘上放15个零件,天平恰能平衡。这时可求得每个零件的质量约为( )
A.0.28 g B.0.26 g
C.0.24 g D.0.25 g
B
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块橡皮泥的质量,操作步骤如下:
a.整理器材;
b.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
c.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左端所对的刻度值,即为橡皮泥的质量;
e.将橡皮泥放在右盘内,用镊子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以上步骤中,一个步骤有遗漏,一个步骤有错误,请在下列括号中填上该步骤的字母代号,并在横线上补充改正。
(1)有遗漏的步骤:(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错误的步骤:(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序号为__________。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将橡皮泥放在左盘内
cbeda
重点2:密度的测量
重点分析:(1)测固体密度时,应先测质量后测体积,以免结果偏大。(2)测液体的密度时,应使用差减法得出液体的体积,以免因体积偏差带来影响。
6.在“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中:
(1)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M6-3甲所示,金属块质量m为__________g。
(2)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 mL水的量筒内,水面如图M6-3乙所示,则金属块体积V为__________cm3。
(3)计算出金属块密度ρ=__________g/cm3。
(4)实验中所用细线会对测量结果造成一定误差,导致所测密度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7
10
2.7
偏小
7.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M6-4甲所示,天平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m=__________g。
32
(2)没有量筒,用下列方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2.4 g;
②如图M6-4乙所示,将烧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③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65.2 g;
④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kg/m3。
2.5×103
(3)在上述第③步骤中,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时带出了较多的水,对小石块体积的测量值的影响是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无影响
8.某学校实验小组想知道菜籽油的密度,于是他们取了适量的菜籽油,带入实验室进行测量。
(1)先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1 g,然后将适量菜籽油倒入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M6-5甲所示,则烧杯和菜籽油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
(2)将烧杯中的菜籽油倒入量筒,其示数如图M6-5乙所示,菜籽油的体积为__________cm3。
61.8 g
28
(3)根据测量的数据,所测菜籽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kg/m3。
(4)有同学联想到家中做汤时,菜籽油漂浮在水面上,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交流后认为所测的菜籽油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03
烧杯中的菜籽油无法全部倒入量筒中,杯壁上会有
残留,使测量菜籽油的体积偏小,导致计算的密度偏大
重点3:密度的应用
重点分析:熟记水在0~4 ℃时反常膨胀,高于4 ℃才会热胀冷缩。
9.农村中常用盐水选种子,它的依据是下列物理量中的
(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颜色
C
10.密度知识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品包装选择密度较小的泡沫塑料
B.勘探队员通过采集样品的密度等信息确定矿藏种类及经济价值
C.用密度较小的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D.测量牛奶、酒精等物质的密度是检验其产品好坏的重要参数
C
1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 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 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 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
12.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传递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手举“祥云”火炬传递了第一棒,“祥云”火炬的质量是985__________,火炬外壳采用__________较小的高品质铝合金材料制造,体积虽大而质量却小,显得轻盈高贵。
g
密度
13.气体受热会膨胀,家庭里安装空调,一般把空调的风口安装在房间里靠近天花板的位置,这是因为房间的空气遇到冷气后,密度变__________,从而向下运动,而房间内的其他空气由于温度较高,密度较__________而上升。(均填“大”或“小”)
大
小
1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冰的体积变大还是变小?
在物理小组进行活动的时候,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在结冰的时候体积如何变化?”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结冰时的体积当然是变小的。”但小红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如果体积变小的话,那么冰的密度会变大,冰将会沉入水中,但事实上冰会浮在水面上,所以体积应变大。”
到底谁对谁错呢?小刚提出了通过实验去解决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小药瓶中装满水,放到冰箱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是下降了还是升高了,不就行了吗?”大家都赞同这个方法,他们立即动手实验。他们在小容器中装满水后放入冰箱让它结冰,结果发现冰面是向上凸起的。
(1)从小明他们的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经历了:A.猜想与假说;B.设计实验;C.归纳结论;D.进行实验;E.提出问题。小明他们采取的步骤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
(3)这种现象会产生什么危害?请举出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EABDC
水结冰体积变大,能把盛满水的容器撑破。例:冬天室外水管中充满水,若结冰后,水管会被撑裂
重点4:密度的计算
重点分析:密度计算中常见的隐含条件有(1)质量不变,如水和冰经历物态变化前后。(2)体积不变,如同一容器中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3)密度不变,如样品。
15.图M6-6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
B. 体积为50 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 g
C. 质量为25 g的甲物质的
体积为30 cm3
D. 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
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D
C
17.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椰子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所示。杯子两次“装满”的目的是使被测量的椰子油和水的__________相同。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kg/m3。
(ρ水=1.0×103 kg/m3)
体积
0.84×103
空杯的质量/g 水和杯的质量/g 椰子油和杯的质量/g
100 300 268
18.一只空瓶的质量为250 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50 g,而装满另外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660 g。求:
(1)空瓶装满水后,瓶子内所装水的质量。
(2)瓶子的容积。
(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解: (1)水的质量m水=m1-m0=750 g-250 g=500 g。
19.一个空烧杯的质量是200 g,装满水后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是700 g。将烧杯里的水倒出,先在烧杯内装入一些金属颗粒,称出烧杯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740 g,然后向烧杯中倒水,装满后,称出烧杯、水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 180 g,如图M6-7所示。求:
(1)烧杯内金属颗粒的质量。
(2)烧杯内金属颗粒的体积。
(3)烧杯内金属颗粒的密度。
解:(1)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m总2-m瓶=740 g-200 g=540 g。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