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黄埔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检测试卷
一、基础(共5题,共30分)
1.(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 。(《诗经 郑风 子衿》)
(2)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陶渊明《桃花源记》)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面对自己的不幸遭遇,却发出了“ , ”的呼喊,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杜甫的那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5)把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一词下片默写完整。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 。 , 。
【答案】(1)如三月兮
(2)曲径通幽处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幽 、 阡陌 、 庇 、 碾 ”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根据拼音写词语。
(1) 容不得 shù fù ,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2) 冰雪融化,草木 méng fā ,各种花次第开放。
(3) 在五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 mí màn 着青草气息的地方。
(4)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 jiǎo jié 。
【答案】(1)束缚
(2)萌发
(3)弥漫
(4)皎洁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书写。“ shù fù ”写作“ 束缚 ”;“ méng fā ”写作“ 萌发 ”;“ mí màn ”写作“ 弥漫 ”;“ jiǎo jié 写作“” 皎洁 ”。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洁是个优秀的演员,她把《金粉世家》中冷凊秋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B.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对我囯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必将自食其果。
C.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显露原型。
D.他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 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A句意思是董洁把《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十分到位,不是说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所以此处用词不当。
B.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B句意思是韩国对我国的抗议置之不理,不是说韩国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所以此处用词不当。
C.显露原型:本来的面目暴露。C句意思是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认罪伏法,不是说本来的面目暴露,所以此处用词不当。
D.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2017九上·简阳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D.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修改病句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对语法上有毛病或逻辑上有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
A.用词不当,把“参观”改为“学习”;
B.句式杂糅,删除“造成的”;
C.没有语病;
D.“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改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5.(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班里举行“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重温经典:初中学习的古诗让我们获益匪浅,让我们重温那些经典好句。根据要求,各列举一句(“色彩斑斓”指诗句中要有表示颜色的字词)。
诗中思念家乡:
诗中色彩斑斓:
(2)诗词鉴赏:请仿照示例,任选所学诗词,写一段精美的赏析。
例: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黄鹭、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句:
赏析:
【答案】(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也写出了行程的遥远。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开放性默写;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诗句积累。根据题目要求,分别从自己积累的古诗中找出思乡之情的诗句和带颜色词的诗句即可。
故答案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⑵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任选一句诗,然后从诗的思想、意境、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赏析即可。
故答案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也写出了行程的遥远。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二、阅读(共3题,共40分)
(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乙】(渊明)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妻子固请种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麾而去之 中峨冠而多髯
C.乃赋《归去来兮辞》 乃不知有汉
D.志不及也 处处志之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8.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9.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答案】6.A
7.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8.①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②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9.从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中,我们认识了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的陶渊明。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因为道济黑白颠倒,下令小吏把官家公田都用来种可酿酒的高粱,才又种了一部分粳米,仕途短暂,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他不去就职、建威参军。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参考译文:
[乙](渊明)因为父母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做了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小州吏的(卑贱)官职,没几天就自己辞官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 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他瘦弱饥饿地仰卧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檀道济对他说:“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天下没有正道时就隐退,有正道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文教昌明的社会,为什么要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做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志趣也没有达到那种境界。”道济把精美的膳食赠送给他,他却挥手让道济离开。
后来(陶渊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戚朋友说:“我想暂且出任县令,用这作为隐居生活的本钱,可以吗 ”主持工作的人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在县里,他让人在公田上全种秫谷,说:“让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女坚持请求种稻,于是他下令每一顷地中五十亩的田地种秫谷,五十亩种稻。(陶渊明)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告诉陶渊明应该整饰衣冠系上腰带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薪俸弯腰,忠谨恳切地侍奉乡里小人啊!”义熙二年,他辞官离开彭泽县,就创作了《归去来》。
6.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A.妻子:妻子儿女/妻子:妻子儿女;
B.而:表修饰关系/而:表并列关系;
C.乃:于是,就/乃:竟然。
D.志:志向/志:做标记。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句意为: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 天下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
故答案为: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遣,派。向,以前。志,记号。 馈,赠送。以,把。去,离开。
故答案为: ①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②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9.阅读[甲]文 可知,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风景优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和谐的理想世界。联系当时连年混战,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追求美好生活、对当时现实生活不满的陶渊明。由[乙]文第1段中的“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麾而去之”可知,陶渊明率真随性,不随波逐流;由第2段中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可知,陶渊明淡泊名利,厌恶官场_上的曲意逄迎,不屑与小人为伍。
故答案为: 从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中,我们认识了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的陶渊明。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因为道济黑白颠倒,下令小吏把官家公田都用来种可酿酒的高粱,才又种了一部分粳米,仕途短暂,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他不去就职、建威参军。
(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植物的“爱恨情仇”
①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
②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以驱赶对方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岀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同种,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萝兰,能使结岀的葡萄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使花繁叶茂;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至四天;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种,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
③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此水火不容。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郁金香和勿忘草、丁香花、紫萝兰都不能生长在一起,否则互不相让;小麦、玉米、向日葵这些植物不能和白花草、木樨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它们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蕃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在一起。
④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置农作物种植。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同住,以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
10.本文说明了一种什么科学道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11.指出文段②使用的三种主要说明方法。
12.文中加点的“一无所获”指什么?“同室操戈”又是指怎样的现象?
13.用判断的形式,给“生物化学群落”下一个定义。
【答案】10.植物之间有的相生,有的相克,在种植时要了解它们的习性,进行科学种植。
11.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12.指彼此不能在一起顺利生长的生物;指植物对彼此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13.生物化学群落是一门专门研究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科学。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步骤是第一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根据题干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用摘录法、归纳法、合并法或自拟法进行概括,第三整理答题,第四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完整。
⑵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⑶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⑷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一般格式为“……是……”,做这种题,要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概括。
10.本题考查说明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根据最后一段中的“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置农作物种植.“可提炼作答.
故答案为: 植物之间有的相生,有的相克,在种植时要了解它们的习性,进行科学种植。
11.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的能力.“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至四天“为作比较和列数字,还有具体的例子,这是举例子.据此可作答.
故答案为: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1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句中义。作答此类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句中义即可.一无所获的意思是一点收获也没有.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处的意思应是指彼此不能在-起顺利生长的生物.同室操戈指内部斗争.联系上下文,此处的意思应是物对彼此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故答案为: 指彼此不能在一起顺利生长的生物;指植物对彼此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13.根据最后一段中的“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可下定义为:生物化学群落是一门专门]研究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科学.
故答案为: 生物化学群落是一门专门研究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科学。
(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15.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16.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60 字以内)
17.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18.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答案】14.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5.①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②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16.要点: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7.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8.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⑸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1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根据第七段中的“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可知父亲勤劳能干, 对家庭有责任感;根据第四段中的“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可知父 亲对文化感到渺茫;根据第六段中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可知父亲对文字的向往、 对文化的虔诚(敬重) ;根据第四段中的“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可知父亲注重对 “我”的教诲和 引导;根据第九段中的“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可知父亲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故答案为: 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5.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及句子鉴赏能力。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此类问题,需先明确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同时“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极富表现力,表现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了父亲的艰辛和我对父亲的赞美与敬佩。
故答案为: ①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②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16.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作答时,需分析人物当时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揣摩人物心理即可。本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围绕对父亲的牵挂思念或愧疚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 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细读文本可知,父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一-生爱竹,我给他买这样一套衣服,就是想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理解。
故答案为: 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8.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可知,大地的恩典表现上指是的竹子,竹子给我们很多的帮助,就像是大地给人的恩典一样同时,竹子也象征着父亲,父亲就像竹子一样顽强,是他养活了一家人,并给我教育,这是父亲给我的恩典。这个题目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 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三、写作(共1题,共50分)
19.(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题目:我已不再是少年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我已不再是少年
十三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我已不再是那个幼稚的少年——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十三岁了,我必须要拒绝的就是——幼稚。
是孩子都会幼稚,可我总是有些幼稚过头,我还傻傻地充分开展想象力。当别的孩子都已经开始懂事时。当别的孩子都已经做事想清楚后果时,我行我素……
不过,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我,不再是从前那个幼稚可笑的我。做事要有点符合这个年龄段的样子,拒绝不动脑子做事,因此,我一定要做些该做的事,把心思放在该放的地方,不会再在上课时想那些不该想的,而是想想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想的事,动画片。因为这些都是我幼稚的表现!
同样,我也不能总是向妈妈撒娇,但是我总有一天要远走高飞,说近一点。同样,万事依靠父母的人是幼稚的人,什么洗碗、拖地。没有自理能力的人是幼稚的人!
真正的成熟应该是理智的,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事要想清楚后果。傻傻地,同样是幼稚的表现!
加油吧!相信我一定能走出幼稚!因为我已不再是少年!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我已经不再是少年”是一个全命题作文,从“少年”到“青年”是人生的一个质的飞越,进入青年时期,很多少年时期能做的事情、能说的话,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少年时期可以向妈妈撒娇、可以发傻、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等,青年时期就不可以做了。随着自己进入青年时期,自己也会有自己的打算。因此写作时,要写出自己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自己有什么新的打算,要选择典型片段来写,要抒写自己的感悟。
【点评】本题考查写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①审题: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②写作: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③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黄埔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检测试卷
一、基础(共5题,共30分)
1.(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 。(《诗经 郑风 子衿》)
(2)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陶渊明《桃花源记》)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面对自己的不幸遭遇,却发出了“ , ”的呼喊,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杜甫的那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5)把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一词下片默写完整。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 。 , 。
2.(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根据拼音写词语。
(1) 容不得 shù fù ,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2) 冰雪融化,草木 méng fā ,各种花次第开放。
(3) 在五月来到之时,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 mí màn 着青草气息的地方。
(4)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 jiǎo jié 。
3.(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洁是个优秀的演员,她把《金粉世家》中冷凊秋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惟妙惟肖。
B.韩国执意部署“萨德”,对我囯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必将自食其果。
C.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显露原型。
D.他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4.(2017九上·简阳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D.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
5.(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班里举行“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重温经典:初中学习的古诗让我们获益匪浅,让我们重温那些经典好句。根据要求,各列举一句(“色彩斑斓”指诗句中要有表示颜色的字词)。
诗中思念家乡:
诗中色彩斑斓:
(2)诗词鉴赏:请仿照示例,任选所学诗词,写一段精美的赏析。
例: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黄鹭、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句:
赏析:
二、阅读(共3题,共40分)
(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乙】(渊明)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妻子固请种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麾而去之 中峨冠而多髯
C.乃赋《归去来兮辞》 乃不知有汉
D.志不及也 处处志之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8.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9.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植物的“爱恨情仇”
①并不是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植物也有“爱和恨”。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能和睦相处,有的则是“冤家对头”。
②科学家经过实践证明:洋葱和胡萝卜是好朋友,它们发出的气味可以驱赶对方的害虫;大豆喜欢与蓖麻相处,蓖麻散发岀的气味使危害大豆的金龟子望而生畏;玉米和豌豆同种,两者生长健壮,相互得益;葡萄园里种上紫萝兰,能使结岀的葡萄甜味浓;玫瑰和百合是好朋友,把它们种在一起,能促使花繁叶茂;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至四天;在月季花的盆土中种几棵大蒜或韭菜,能防止月季得白粉病。英国科学家用根、茎、叶都散发化学物质的莲线草与萝卜混种,半个月内就长出了大萝卜。
③相反,有一些植物则是“冤家对头”,彼此水火不容。如丁香花和水仙花不能在一起,因为丁香花的香气对水仙花危害极大;郁金香和勿忘草、丁香花、紫萝兰都不能生长在一起,否则互不相让;小麦、玉米、向日葵这些植物不能和白花草、木樨生长在一起,不然会使它们一无所获;另外,黄瓜和蕃茄,荞麦和玉米,高粱和芝麻等,也都不能在一起。
④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置农作物种植。在栽培植物时,应注意把相互有利的栽在一起,千万不要让“冤家对头”同住,以免同室操戈,两败俱伤。
10.本文说明了一种什么科学道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11.指出文段②使用的三种主要说明方法。
12.文中加点的“一无所获”指什么?“同室操戈”又是指怎样的现象?
13.用判断的形式,给“生物化学群落”下一个定义。
(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15.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16.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60 字以内)
17.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18.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三、写作(共1题,共50分)
19.(2022九上·惠阳开学考)题目:我已不再是少年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如三月兮
(2)曲径通幽处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幽 、 阡陌 、 庇 、 碾 ”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2.【答案】(1)束缚
(2)萌发
(3)弥漫
(4)皎洁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书写。“ shù fù ”写作“ 束缚 ”;“ méng fā ”写作“ 萌发 ”;“ mí màn ”写作“ 弥漫 ”;“ jiǎo jié 写作“” 皎洁 ”。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 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A句意思是董洁把《金粉世家》中冷清秋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十分到位,不是说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所以此处用词不当。
B.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B句意思是韩国对我国的抗议置之不理,不是说韩国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所以此处用词不当。
C.显露原型:本来的面目暴露。C句意思是不管你的骗术有多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多干净,都会有办法让你在证据面前认罪伏法,不是说本来的面目暴露,所以此处用词不当。
D.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用词不当
【解析】【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修改病句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对语法上有毛病或逻辑上有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
A.用词不当,把“参观”改为“学习”;
B.句式杂糅,删除“造成的”;
C.没有语病;
D.“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改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5.【答案】(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也写出了行程的遥远。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开放性默写;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诗句积累。根据题目要求,分别从自己积累的古诗中找出思乡之情的诗句和带颜色词的诗句即可。
故答案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⑵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任选一句诗,然后从诗的思想、意境、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赏析即可。
故答案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也写出了行程的遥远。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答案】6.A
7.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8.①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②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9.从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中,我们认识了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的陶渊明。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因为道济黑白颠倒,下令小吏把官家公田都用来种可酿酒的高粱,才又种了一部分粳米,仕途短暂,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他不去就职、建威参军。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参考译文:
[乙](渊明)因为父母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做了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小州吏的(卑贱)官职,没几天就自己辞官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 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他瘦弱饥饿地仰卧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檀道济对他说:“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天下没有正道时就隐退,有正道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文教昌明的社会,为什么要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做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志趣也没有达到那种境界。”道济把精美的膳食赠送给他,他却挥手让道济离开。
后来(陶渊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戚朋友说:“我想暂且出任县令,用这作为隐居生活的本钱,可以吗 ”主持工作的人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在县里,他让人在公田上全种秫谷,说:“让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女坚持请求种稻,于是他下令每一顷地中五十亩的田地种秫谷,五十亩种稻。(陶渊明)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告诉陶渊明应该整饰衣冠系上腰带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薪俸弯腰,忠谨恳切地侍奉乡里小人啊!”义熙二年,他辞官离开彭泽县,就创作了《归去来》。
6.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A.妻子:妻子儿女/妻子:妻子儿女;
B.而:表修饰关系/而:表并列关系;
C.乃:于是,就/乃:竟然。
D.志:志向/志:做标记。
故答案为:A.
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句意为: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 天下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
故答案为: 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遣,派。向,以前。志,记号。 馈,赠送。以,把。去,离开。
故答案为: ①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②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
9.阅读[甲]文 可知,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风景优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和谐的理想世界。联系当时连年混战,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追求美好生活、对当时现实生活不满的陶渊明。由[乙]文第1段中的“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麾而去之”可知,陶渊明率真随性,不随波逐流;由第2段中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可知,陶渊明淡泊名利,厌恶官场_上的曲意逄迎,不屑与小人为伍。
故答案为: 从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记》中,我们认识了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的陶渊明。道济把粱肉赠送给他,因为道济黑白颠倒,下令小吏把官家公田都用来种可酿酒的高粱,才又种了一部分粳米,仕途短暂,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他不去就职、建威参军。
【答案】10.植物之间有的相生,有的相克,在种植时要了解它们的习性,进行科学种植。
11.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12.指彼此不能在一起顺利生长的生物;指植物对彼此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13.生物化学群落是一门专门研究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科学。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步骤是第一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第二根据题干提示定位,锁定答题范围,用摘录法、归纳法、合并法或自拟法进行概括,第三整理答题,第四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完整。
⑵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⑶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⑷本题考查学生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一般格式为“……是……”,做这种题,要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概括。
10.本题考查说明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根据最后一段中的“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科学家认为,这门]科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规划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合理布置农作物种植.“可提炼作答.
故答案为: 植物之间有的相生,有的相克,在种植时要了解它们的习性,进行科学种植。
11.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的能力.“旱金莲单独种植时,花期只有一-天,但如果让它与柏树为伴,花期可延长三至四天“为作比较和列数字,还有具体的例子,这是举例子.据此可作答.
故答案为: 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1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句中义。作答此类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句中义即可.一无所获的意思是一点收获也没有.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处的意思应是指彼此不能在-起顺利生长的生物.同室操戈指内部斗争.联系上下文,此处的意思应是物对彼此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故答案为: 指彼此不能在一起顺利生长的生物;指植物对彼此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
13.根据最后一段中的“研究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化学群落学“可下定义为:生物化学群落是一门专门]研究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科学.
故答案为: 生物化学群落是一门专门研究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科学。
【答案】14.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5.①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②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16.要点: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7.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8.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⑸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
1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根据第七段中的“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可知父亲勤劳能干, 对家庭有责任感;根据第四段中的“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可知父 亲对文化感到渺茫;根据第六段中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可知父亲对文字的向往、 对文化的虔诚(敬重) ;根据第四段中的“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可知父亲注重对 “我”的教诲和 引导;根据第九段中的“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可知父亲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故答案为: 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5.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及句子鉴赏能力。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此类问题,需先明确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同时“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极富表现力,表现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了父亲的艰辛和我对父亲的赞美与敬佩。
故答案为: ①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②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16.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作答时,需分析人物当时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揣摩人物心理即可。本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围绕对父亲的牵挂思念或愧疚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 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细读文本可知,父亲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一-生爱竹,我给他买这样一套衣服,就是想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理解。
故答案为: 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8.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可知,大地的恩典表现上指是的竹子,竹子给我们很多的帮助,就像是大地给人的恩典一样同时,竹子也象征着父亲,父亲就像竹子一样顽强,是他养活了一家人,并给我教育,这是父亲给我的恩典。这个题目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故答案为: 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19.【答案】【参考例文】
我已不再是少年
十三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我已不再是那个幼稚的少年——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十三岁了,我必须要拒绝的就是——幼稚。
是孩子都会幼稚,可我总是有些幼稚过头,我还傻傻地充分开展想象力。当别的孩子都已经开始懂事时。当别的孩子都已经做事想清楚后果时,我行我素……
不过,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我,不再是从前那个幼稚可笑的我。做事要有点符合这个年龄段的样子,拒绝不动脑子做事,因此,我一定要做些该做的事,把心思放在该放的地方,不会再在上课时想那些不该想的,而是想想作为一名中学生该想的事,动画片。因为这些都是我幼稚的表现!
同样,我也不能总是向妈妈撒娇,但是我总有一天要远走高飞,说近一点。同样,万事依靠父母的人是幼稚的人,什么洗碗、拖地。没有自理能力的人是幼稚的人!
真正的成熟应该是理智的,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事要想清楚后果。傻傻地,同样是幼稚的表现!
加油吧!相信我一定能走出幼稚!因为我已不再是少年!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我已经不再是少年”是一个全命题作文,从“少年”到“青年”是人生的一个质的飞越,进入青年时期,很多少年时期能做的事情、能说的话,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等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少年时期可以向妈妈撒娇、可以发傻、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等,青年时期就不可以做了。随着自己进入青年时期,自己也会有自己的打算。因此写作时,要写出自己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自己有什么新的打算,要选择典型片段来写,要抒写自己的感悟。
【点评】本题考查写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①审题: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②写作: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③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