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二章 声 现 象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1课时 音调、超声波和次声波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2
知识点精讲
03
课堂巩固
课程要求
1. 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 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知识点精讲
1.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__,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
2.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__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它的单位为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_。
知识点1 音调
音调
快慢
频率
快慢
赫兹
赫
Hz
1. 小梦在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2-2-1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大小的力再次拨钢尺,并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实验表明物体振动越快,发声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___有关。该探究实验用
到了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法。
相同
高
频率
控制变量
2. 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不一样,主要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____决定的。
3.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0 s内振动了7 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Hz,若该昆虫翅膀每秒振动次数增加,那么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
思路点拨: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快慢,振动得快,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音调就低。
音调
频率
350
高
知识点2 听觉与频率的关系
3.高音调的波形更__________一些,声音的频率__________;低音调的波形比较__________,声音的频率__________。
4. 声音的尖细与粗重,以及男高音和男中音都是指__________的高低。“1,2,3,4,5,6,7”的音调逐渐__________。
密集
较高
稀疏
较低
音调
升高
5.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Hz到__________Hz。通常把高于__________Hz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__________Hz的声叫做次声波。
6. 大自然的活动如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都伴有__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核爆炸也是,该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它的频率小于_________Hz。
20
20 000
20 000
20
次声波
20
4. 如图2-2-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 100 Hz
B.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
C. 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 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B
5. 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两个分别标有256 Hz和512 Hz的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如图2-2-3所示是256 Hz的音叉发出的声
音在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则下列图中
512 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显
示的波形合理的是( )
B
思路点拨:频率由低到高的顺序是次声波→可听声(20~20 000 Hz)→超声波。
课堂巩固
1. 海豚有完善的声呐系统,他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快速而准确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
A. 可听声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水波
B
2. 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它所发出的音调低于20 Hz,为__________波, 而蝙蝠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为__________波。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都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
3. 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 Hz,D调“1(do)”的频率是294 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__高。
次声
超声
不能
音调
4.如图2-2-4所示,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棉花后从下端塞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当他往下拉活塞时哨子的
音调__________(填“变低”
“不变”或“变高”)。
音调
变低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