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综合测试鲁教版五四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单元综合测试鲁教版五四制(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30 10: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一、选择题
  (2012·石家庄学业考)“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起航,于2011年11月11日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示意此次科考的路线。据此回答1~3题。
1.“大洋一号”出发时,石家庄(  )
A.已进入冬季 B.白天比黑夜长
C.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河流进入汛期
2.航行期间依次经过的海及大洋是(  )
A.南海、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黄海
B.南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黄海
C.黄海、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海
D.黄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南海
3.此次科考没有经过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013·临沂学业考)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洲或大洋,其排序正确的是(  )
A.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B.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C.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D.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5.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
B.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
C.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
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6.(2013·泉州学业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亚洲、大西洋 B.大洋洲、北冰洋
C.非洲、印度洋 D.亚洲、太平洋
7.下图中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的大洲是(  )
8.(2012·泰安学业考)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9.(2013·东营学业考)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2012·桐城学业考)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印度与我国接壤的山地主要形成于(  )
A.印度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
B.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
C.印度洋板块与南亚板块张裂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11.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C.两极地区 D.南北回归线附近
二、综合题
12.(2012·襄阳中考)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大洲A和大洲B的分界线是________。
(2)图中C是世界四大洋中的________洋。
(3)每年当F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图中D和E气温更高的是________地。
13.某班学生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
如图一,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图二,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观察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1)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________。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2)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3)举例说明地球上哪个地方存在着图一这种板块运动形式?是哪两个板块?
(4)在图中红海两侧的板块上画出其运动方向,预测红海面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请你预测地中海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
1~3.【解析】1选A,2选B,3选D。本题组考查四季变化和海陆分布的相关知识。第1题,“大洋一号”出发时间为2010年12月8日,此时我国正值冬季,黑夜比白天长,石家庄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石家庄河流汛期在夏季,不可能出现在冬季。第2题,根据题意和图可知,“大洋一号”出发的路线为广州、开普敦、厄瓜多尔、青岛,依次经过的海及大洋为南海、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黄海。第3题,沿途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洲为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没有经过南极洲。
4、5.【解析】4选A,5选A。本题考查识图能力和海陆变迁的相关知识。第4题,根据轮廓特征判断出甲、丙分别是南美洲与非洲,再根据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出乙为大西洋。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大西洋两岸有相同的动物,且动物不具备长途飞行或远渡重洋的能力,由此推测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大西洋两岸两大洲轮廓又相吻合,这就更有力说明了两大洲很有可能曾经连为一体。
6.【解析】选D。本题属于记忆性问题。世界七大洲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由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7.【解析】选C。本题考查大洲、大洋的分布。由大洲轮廓可知A是北美洲,B是非洲,C是亚洲,D是南美洲。北美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非洲濒临印度洋、大西洋,亚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南美洲濒临太平洋、大西洋。
8.【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变迁的相关证据。海螺、海蚌生活在海洋环境中,太行山中发现了这些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在地质史上太行山地区曾经是海洋,后来隆起成为陆地。
9.【解析】选A。该题考查证明大陆漂移的证据。南极大陆气温低,不能生长森林,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大陆曾位于温暖地区,后经大陆漂移才到目前的位置。南美洲与非洲轮廓几乎吻合也说明这两个大洲曾经合在一起,后经大陆漂移分开的。荷兰人工填海和大陆的形状都与大陆漂移无关。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影响。印度与我国接壤的山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11.【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上的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12.【解析】本题通过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考查了世界海陆位置的分布与海陆气候差异。第(1)题,读图得知A为非洲,B为亚洲,亚、非两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第(2)题,C位于亚洲南部、非洲东部、大洋洲西部,南接南极洲,判断C为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第(3)题,首先读图判断F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当F处出现极昼现象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D、E两地位于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此时D、E为冬季,D地位于太平洋,E地位于南美洲,而且D、E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根据同纬度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的原理,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所以同纬度冬季气温高的是位于太平洋的D地。
答案:(1)苏伊士运河 (2)印度 (3)D
13.【解析】本题借助实验深入理解板块挤压和张裂运动时产生的现象,并结合板块分布图考查板块分布,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各种地理现象。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实验,实验中的书本(纸张)代表板块,手的用力方向代表板块的移动方向,图一中表示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在地球表面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图二表示板块张裂运动,板块之间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由于挤压或张裂运动,使得地壳破碎,多火山喷发、地震现象。
答案:(1)板块 挤压 隆起形成山脉或引发火山喷发、地震现象。
(2)张裂 形成裂谷或新的海洋,并引发火山喷发、地震现象。
(3)喜马拉雅山。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4)画图略。 逐渐扩大 红海两侧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为张裂运动
(5)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从板块运动方向看,地中海两侧的两大板块为挤压运动,因此,地中海面积会逐渐缩小。
【误区警示】板块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太平洋板块几乎都被海洋所覆盖,而不能说成“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