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时间轴
目标导航
思维导图
知识要点
历史图片
解题技巧
课堂探究
过关训练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4.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一、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
1.背景:东汉末年,政局混乱。曹操把 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在农业生产上,采用 _ 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这样,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2.过程: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 。200年,双方在 进行决战。
3.结果:曹操歼灭袁绍主力,为以后统一 打下基础。
北方
官渡
北方
屯田
汉献帝
二、赤壁之战(曹操VS孙刘联军)
1.背景: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 。
2.过程:208年,曹军与 联军在 对峙,针对曹军不习 、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黄盖向曹操诈降并用 的建议,曹军毫无防备,被烧死和落水的士兵无数。
3.结果: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
火攻
水战
赤壁
孙刘
全国
三、三国鼎立
1.形成:(1)220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21年,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3)222年,孙权称吴王。 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 的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
229
刘备
曹丕
2.经济: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 。孙吴开发江东, 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
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 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 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
台湾
造船业
水利
三国鼎立形势图
D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021菏泽)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在赤壁进行大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为赤壁之战。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1.【教材材料研读】朗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
答案:
(1)材料一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研读:由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可知,这描绘了东汉末年人死了无人收尸,白骨暴露在野外,千里无人烟的景象。根据时空观念,联系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的背景可知此景象出现的原因。
景象: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答案:
(2)材料二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壮心”在这里指什么?
研读:由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曹操,诗中的“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他没有实现这一愿望。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作者:曹操。壮心:指的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
2.【史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研读:
答案:
材料中的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场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场战役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依据材料“三国周郎赤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赤壁之战有关;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在赤壁展开战争,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战役:赤壁之战。交战双方:孙刘联军与曹操。结果:孙刘联军胜,曹操败。
一、单项选择题
课堂过关(难度★)
(一)知识点:官渡之战
( )1.春秋时期,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哪项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A.招揽人才 B.发起了官渡之战
C.实行屯田 D.把汉献帝接到许
D
( )2.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烽火”是(跨学科·音乐)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B
(二)知识点:赤壁之战
( )3.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D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 )4.(教材母题:教材P81地图改编)下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跨学科·地理)
B
(三)知识点:三国鼎立
( )5.改变了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使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
A.统治者致力于恢复经济 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开垦的荒地不断增多 D.生产工具得以改进
A
( )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三国时期,派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政权是
A.吴国 B.蜀国
C.魏国 D.东晋
A
素养提升(难度★★)
( )7.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下列能够证明其策略正确性的是(史料实证)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西晋的统一
C.东晋十六国的对峙 D.南北朝并立
A
( )8.《三国演义》中“刮骨疗伤”的故事,讲述了关羽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刀刮骨去毒,旁观的人都面色如土,而关羽仍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而小明同学在史书《三国志·关羽传》中读到“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他发现: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这说明了(史料实证)
A.《三国演义》的内容更生动具体可信
B.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区别
C.《三国演义》的内容都是凭空杜撰的
D.《三国志》的描述单调乏味凭空杜撰
B
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B.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实现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条件
( )9.(教材母题:教材P83改编)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时空观念)(跨学科·地理)
D
A.民族关系治理 B.注重地区开发
C.发展国家经济 D.发展海外贸易
( )10.下表是三国时期各国部分治理措施,据此可见,其统治者都重视(史料实证)
C
三国 措施
魏 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 发展经济,调整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派卫温及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二、非选择题
1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人众多,其中有很多人物在历史上评价不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材料一中的“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指的是哪一著名战役?这次战役有何影响?(4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战役:官渡之战。(2分)
影响:为曹操后来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2分)
(2)你认为材料一这段话是诸葛亮对谁说的?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核心观点。(4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人物:刘备。(2分)
观点:曹操雄踞北方,难以抗衡,要与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抗曹。(2分)
材料二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唐〕胡曾《咏史诗·赤壁》
(3)材料二这首诗评述的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哪次著名战役?有人说,这首诗的第一句“烈火西焚魏帝旗”存在历史知识上的错误,他为什么这样说?(4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战役:赤壁之战。(2分)
原因:三国时的魏国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的,因此,“魏帝”应该是曹丕,不是曹操。所以,赤壁之战时不能说“烈火西焚魏帝旗”。(2分)
材料三 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
——易中天《品三国》
(4)材料三是易中天教授对诸葛亮的评价与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一下你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4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评价: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分析:赤壁之战前,他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他治理蜀国,大力发展经济,与吴国结盟,维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共4分,评价1分,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