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杜甫诗三首杜甫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他的诗篇广泛而
深刻的反映了“安史之乱”
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
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
被公认为“诗史”,他被尊
称为“诗圣”。杜甫一生深察人民的疾苦,其作品也多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其《三吏》、《三别》就是其中的名篇。
《三吏》指
《三别》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望岳》 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fúzì课文朗读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泰山的别称( fú )舒缓语气
自然界不尽聚集睁大眼睛登上一定要以为小借助注释理解诗文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聚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
1、《望岳》中心: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整体把握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4、(1)这首诗的诗眼是
(2)诗人从
,几个角度来望。
(3)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是: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
描写泰山雄伟秀美的是:
表达作者希望冲破一切、大展宏图的句子是:望远望(首联),近望(颔联),
细望(颈链),神望(尾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诗歌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6、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望——泰山秀美(虚写)近望——泰山高大(实写)泰山之景细望——心情激荡、眼界开阔想象中登泰山顶所望之景诗人的感受小结这首诗歌以 “望”字统摄全诗,结构严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直接描写的自然景物,有诗人赋予的象征意义;描写,抒情,议论兼而有之;炼字炼句,正应其 “语不惊人死不休”之论.泰山十八盘
春 望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写作背景溅( )——
抵( )——
搔( )——
浑( ) ——
胜( )——
簪( )——jiàn溅落dǐ值得sāo用指甲挠zānshēng承受一种束发的首饰简直hún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思念家人 )(叹息衰老 )译文: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盛。(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头发早就白了,(因为忧国念家)变的越来越少了,抓起来简直就要插不上簪子了。整体把握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3、《春望》中心: 写春城破败的景象,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4、结构分析《春望》
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
5、(1)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写战争持久,表达作者思家之情的句子是: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
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语句:
(2)全诗集中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比较阅读关键:1.找出相同点不同点!
2.分析不同点的成因。相同点——作者、五言律诗、
写景抒情、有“望”字......不同点——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诗作风格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远大抱负忧国、伤时、思家雄伟深远深沉含蓄因果律诗是近体诗,用字讲平仄,句数有定,讲究用韵,有一定的规律.
律诗由四联(八名)组成,每句五个字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 八句为尾联。颔联,颈联须对偶;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
基础知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