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如下图)有“通天大道”之称,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300米,公路两侧绝壁千仞,弯弯紧连,层层迭起,被誉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公路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聚落
2.图中山麓地带的自然植被属于(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图所示,由南到北,从背心-短袖-衬衣-西服-大衣-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4.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中国国家地理》的秋色专辑插图”。卷首语中写道:“在策划这期秋色专辑时,我们选择了4条不同路线,按照所处位置不同,我们称其为‘东线’‘中线’‘西线’‘北纬35°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合肥,广州的秋天来得更早
B.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秋色来得逐渐变早
C.中线比较平直,主要是沿线地形比较平坦
D.水稻在包头附近河套平原的生长周期要比五指山地区短
6.下列关于造成各地秋色开始早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距海远近差异形成了从喀喇昆仑山口到连云港的秋天早晚
B.海拔高低差异决定了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
C.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因为地形影响
D.纬度的影响使烟台到广州各地秋季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晚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景观图依次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长白山原始森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上面纬度基本相同的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体现了( )
A.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地方性差异)
8.导致以上自然景观差异形成的基础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示意图,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9.随海拔的升高,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
A.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 B.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
C.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 D.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提前
10.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 )
A.夏季风 B.年降水量 C.纬度因素 D.地势起伏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2.乙地( )
A.7月温和多雨 B.植被常绿,叶片坚硬 C.河流冰期长 D.黑土广布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从山麓到山顶,乔木—灌木—草甸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植物分布规律,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的情况。该地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谷底自然植被可能是( )
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
D.高寒草甸
14.该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海拔范围是金沙江( )
A.东岸3 100~4 700米 B.东岸2 100~2 700米
C.西岸2 700~4 700米 D.西岸2 100~4 100米
15.横断山区金沙江两岸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纬度较低,蒸发较强
C.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 D.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野果林生长于凉爽湿润的环境,为第三纪畏寒畏热阔叶林的孑遗树种。新疆伊犁河谷(见图)东、南、北三面环山,向西开口,在海拔1100~1600米,冬季多逆温,年降水量400~600毫米,河谷北坡前山带分布有亚欧大陆最大的原始野果林,持有2000万年前的基因密码,自发现至今500年来一直未遭人为破坏,原生态环境保存完好。20世纪90年代,新源县野果林改良场引进苹果苗木时,小吉丁虫首次传入伊犁河谷,随后开始在天山深处的野生苹果林中大面积扩散,因“外来”小吉丁虫啃食近20年及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如今这片珍稀野果林仅剩下不足三成。
材料二:薰衣草是一种喜光喜干、需水不多的植物,年降水量在500~800mm比较适合。其根系发达,多生长在土层深厚、透气良好的土壤中。薰衣草是一种名贵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天山山脉腹地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中国薰衣草种植加工的主要基地,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香料生产基地。
(1)分析伊犁河谷东部适合原始野果林生长的自然原因。
(2)说明伊犁河谷早期保存完好亚洲最大野果林的条件。
(3)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始野果林减少的原因及产生的消极后果。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填空:
(1)由D点至C点的植被更替属____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由于____的差异所造成的。
(2)沿AB线自然带的更替属____的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为基础的。
(3)沿AB线自东向西的植被更替依次是____、____、____。
(4)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而变化,形成自然带的____地带性,其雪线高度比北坡____。
(5)新疆沙漠中出现的绿洲是____现象的体现。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甲地照片所反应的植被类型是____,丙地照片反映的气候类型是____。
(2)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植被____(填“有”或“无”)季相变化,乙地的草本植物葱绿茂盛的季节是在____(1月/7月)。
(3)从气候方面分析,丁地乔木多蜡质(革质)叶片的主要原因是____。
(4)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因处于____(自然带名称)。原因____
(5)右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脉所在半球,简述判断依据;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自然带由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____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____。
(2)甲乙丙洋流,受西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是____,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是____,大陆东侧乙洋流流向____,洋流性质为____,对沿岸气候具有____作用。
(3)②气候的成因____,特征____,②植被类型为____。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地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地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它们都是由____形成的。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
(4)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湖南省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如下图)有“通天大道”之称,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300米,公路两侧绝壁千仞,弯弯紧连,层层迭起,被誉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公路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聚落
2.图中山麓地带的自然植被属于(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1.A 2.C
【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公路蜿蜒曲折,位于山区,受地形的影响,图中公路走向可以减小坡度,故A符合题意,从图文材料中,看不出气候、河流、聚落对公路走向的影响,排除BCD。故选A。
2.湖南省张家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山麓地带的自然植被与当地水平地域的植被类型相同,故图中山麓地带的自然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山麓地带的自然植被与当地水平地域的植被类型相同。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图所示,由南到北,从背心-短袖-衬衣-西服-大衣-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4.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答案】3.A 4.C
【解析】3.如图所示,由南到北,从背心—短袖—衬衣—西服—大衣—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反映了随着纬度升高,气温不断降低,热量不断减少,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带大致沿东西方向更替的现象,B项错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随着山地海拔变化,自然带发生更替的现象,C项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由局地差异引起的小尺度的分异规律,D项错误。所以选A。
4.新疆和海南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所以“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C项正确;整体性体现在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A、B项错误;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与开放性无关,D项错误。所以选C。
【点睛】穿衣戴帽与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密切,而且还很有讲究。不仅要根据不同季节、天气选择不同衣物,还要依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取相应布料,才能有利于身体健康。穿衣气象指数就是根据季节、气温、空气湿度、风及天气等相互组合,确定的一个综合性的气象参数,根据人体实验及生活体验,不同的参数应有不同的穿衣戴帽及布料等。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中国国家地理》的秋色专辑插图”。卷首语中写道:“在策划这期秋色专辑时,我们选择了4条不同路线,按照所处位置不同,我们称其为‘东线’‘中线’‘西线’‘北纬35°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合肥,广州的秋天来得更早
B.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秋色来得逐渐变早
C.中线比较平直,主要是沿线地形比较平坦
D.水稻在包头附近河套平原的生长周期要比五指山地区短
6.下列关于造成各地秋色开始早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距海远近差异形成了从喀喇昆仑山口到连云港的秋天早晚
B.海拔高低差异决定了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
C.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因为地形影响
D.纬度的影响使烟台到广州各地秋季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晚
【答案】5.B 6.D
【解析】5.相对于合肥,广州纬度位置较低,秋天来的更晚,A错;西线中,阿勒泰到拉萨,沿途经过青藏高原,海拔变高,秋色来得逐渐变早是正确的,B正确;中线沿线地形有高原、盆地、山地等,故C错误;河套平原纬度较高,热量较少,水稻生长周期较长,而五指山纬度低,水稻生长周期较短,D错误。故选:B。
6.秋天早晚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不是水分,因此和距海远近无关,A错;从包头到五指山秋天脚步的节奏主要由纬度位置(热量)来决定,不是地形,B错;阿勒泰入秋日比叶城提前主要是因为纬度影响,阿勒泰纬度高,入秋晚,C错误;烟台到广州的各地的秋季开始时间越来越晚,也是因为纬度位置(热量)不同造成的,D正确;故选;D。
【点睛】入秋早晚主要是气温的差异,气温降低的早,入秋就早。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人类活动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因素,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南方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所以造成南方比北方杏花开放时间早。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景观图依次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长白山原始森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上面纬度基本相同的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体现了( )
A.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地方性差异)
8.导致以上自然景观差异形成的基础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
【答案】7.A 8.D
【解析】7.纬度相同,但是由于距离海洋越近所获得的水汽越多,降水越多,从而植被覆盖越多,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A正确。上面纬度基本相同,B错误。由材料无法推测出垂直方向上的分异,C错误。上面各地体现的并不是非地带性分异,D错误。故选A。
8.上述各地到海洋的距离不一样,距离越近,受到海洋的水汽也多,降水越多,植被受到影响,D正确,ABC由材料无法体现,且并不是形成上述景观的主要原因,故错误。故选D。
【点睛】非地带性分异,例如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 然带的分布发 了变化。例如, 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 林带, 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示意图,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9.随海拔的升高,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
A.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 B.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
C.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 D.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提前
10.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 )
A.夏季风 B.年降水量 C.纬度因素 D.地势起伏
【答案】9.A 10.C
【解析】9.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植被开始生叶长出绿叶的新叶,称为“返青”。枯黄期是指植被随着气温降低,温差增大,植被开始由青转黄。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湿度降低,热量低,生长期缩短,高寒植被的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地的纬度较高,其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热量因素,纬度越高热量越低,返青期越晚,返青期主要受热量影响,C正确;夏季风影响不到②地区,A错误;降水量、地势起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误。故选C。
【点睛】①②两个生态区分别是针叶林区和针叶林草原区,③④两个生态区都是草甸区。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2.乙地( )
A.7月温和多雨 B.植被常绿,叶片坚硬 C.河流冰期长 D.黑土广布
【答案】11.B 12.B
【解析】11.读图分析,甲地一年中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可知甲地全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B正确;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A错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B。
12.读图可知,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7月为夏季,炎热干燥,A错误;地中海气候区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植被常绿,叶片坚硬,B正确;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冰期,C错误;黑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B。
【点睛】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从山麓到山顶,乔木—灌木—草甸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植物分布规律,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的情况。该地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地谷底自然植被可能是( )
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
D.高寒草甸
14.该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海拔范围是金沙江( )
A.东岸3 100~4 700米 B.东岸2 100~2 700米
C.西岸2 700~4 700米 D.西岸2 100~4 100米
15.横断山区金沙江两岸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纬度较低,蒸发较强
C.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 D.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答案】13.C 14.D 15.C
【解析】13.该地(28°15′N)位于亚热带,外来气流进入金沙江河谷时,会不断下沉增温,导致河谷底部气温高、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所以该地谷底最可能是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C对;中温带植被应位于寒温带和暖温带之间,不可能位于比暖温带气温更高的谷底,A错;河谷底部干旱,不可能出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高山草甸分布的海拔一般都较高,D错。故选C。
14.根据材料可知,倒置的垂直地带性表现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由图可知,金沙江东岸海拔3 100~4 700米由高到低分布着亚冰雪带、高寒灌丛草甸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不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A错;结合上题分析,金沙江东岸海拔2 100~2 700米由高到低多分布着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植被类型垂直变化不明显,B错;金沙江西岸海拔2 700~4 700米由高到低分布着亚冰雪带、高寒灌丛草甸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也不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C错;金沙江西岸海拔2 100~4 100米,由高到低分布着寒温带暗针叶林带、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D对。故选D。
15.根据材料可知,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该地山谷较封闭,受焚风效应影响,山谷底部气温高、降水少。故选C。
【点睛】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的条件1.海拔:必须有相当的高度,才能出现垂直分布现象。山地植被的垂直带谱最高层不一定都有积雪冰川带,例如我国南方的黄山、北方的大兴安岭,它们各有自己的植被垂直带谱,但它们都没有积雪冰川带,主要原因是这些山海拔不够高。雪线的高度既受山上气候的影响,也受山体海拔的影响。2.纬度:如果山体位于低纬地区,且降雨较多,山上植被就会呈现复杂的垂直带谱。如果山体位于纬度较高的地方,山麓气候寒冷,山顶温度更低,植被稀少。垂直带谱的基带植被就是山体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表现了在纬度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带性分布的特点。3.坡向:山的坡向明显地影响植被分布,坡向不同,植被得到的阳光热量也不同,阳坡热量多于阴坡,因而气温高,水蒸气不易凝结,降水少;阴坡处于背光的一面,气温较阳坡低,水蒸气较易凝结,因而水分条件比阳坡优越。因此,同一座山的阴坡和阳坡植被的垂直带谱往往不同,一般来说,阴坡植被比阳坡茂盛。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野果林生长于凉爽湿润的环境,为第三纪畏寒畏热阔叶林的孑遗树种。新疆伊犁河谷(见图)东、南、北三面环山,向西开口,在海拔1100~1600米,冬季多逆温,年降水量400~600毫米,河谷北坡前山带分布有亚欧大陆最大的原始野果林,持有2000万年前的基因密码,自发现至今500年来一直未遭人为破坏,原生态环境保存完好。20世纪90年代,新源县野果林改良场引进苹果苗木时,小吉丁虫首次传入伊犁河谷,随后开始在天山深处的野生苹果林中大面积扩散,因“外来”小吉丁虫啃食近20年及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如今这片珍稀野果林仅剩下不足三成。
材料二:薰衣草是一种喜光喜干、需水不多的植物,年降水量在500~800mm比较适合。其根系发达,多生长在土层深厚、透气良好的土壤中。薰衣草是一种名贵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天山山脉腹地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是中国薰衣草种植加工的主要基地,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香料生产基地。
(1)分析伊犁河谷东部适合原始野果林生长的自然原因。
(2)说明伊犁河谷早期保存完好亚洲最大野果林的条件。
(3)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始野果林减少的原因及产生的消极后果。
【答案】(1)三面环山,阻挡了北方寒冷和南方干热空气的侵袭;向西开口利于湿润的西风推进,气候湿润;冬季位于山地逆温层内,无严重冻害;河谷地区,土壤深厚而肥沃。
(2)地形封闭,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生态环境较稳定。
(3)自然原因:全球气温升高;原始野果林自然老化。人为原因:“外来”小吉丁虫啃食。后果:可能导致原始野果林的生态更不稳定;经济、生态和科研价值减弱甚至消失。
【分析】本题组以伊犁河谷东部新疆伊犁河 薰 草种植和野果林现状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考查植被 长条件、植被变化原因及影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向等问题,突出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等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性较强,难度较 。
(1)
森林生长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原始野果林生长的伊犁河谷东部三面环山,阻挡了寒冷和干热空气的侵袭;西侧的开口有利于来自北冰洋、大西洋的湿润的西风推进,受山地阻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冬季山地逆温强烈,无严重冻害;伊犁河谷地区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而肥沃等。
(2)
注意题 要求是亚洲最 野果林“早期保存完好”的条件;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深居内陆,且三 环 地形较为封闭,对外联系不便;地处我国西北边疆, 然条件恶劣, 稀少,受 类活动影响 ;当地 然环境没有较 的变化,环境较为稳定,所以亚洲最 野果林早期保存完好。
(3)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 然环境、 类活动影响等分析。 然原因: 业 命以来,全球 温波动升 ,影响野果林的 长环境;原始野果林树龄较 , 然 化;由材料可知由于当地引进苹果苗 导致“外来” 吉丁 啃 等,造成原始野果林减少。后果:可能导致野果林所产 的经济价值、 态价值和科研价值逐渐减弱甚 消失。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填空:
(1)由D点至C点的植被更替属____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由于____的差异所造成的。
(2)沿AB线自然带的更替属____的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为基础的。
(3)沿AB线自东向西的植被更替依次是____、____、____。
(4)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高度而变化,形成自然带的____地带性,其雪线高度比北坡____。
(5)新疆沙漠中出现的绿洲是____现象的体现。
【答案】(1) 纬度地带性(或赤道向两极) 热量
(2) 经度地带性(或沿海向内陆) 水分
(3) 森林 草原 荒漠
(4) 垂直 低
(5)非地带性
【分析】本题以我国轮廓图为背景,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注重了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
(1)
图示由D至C为我国东部地区从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热量逐渐减少,使植被由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依次更替,属于纬度地带性(或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由于热量的纬度差异造成的。
(2)
图中由A至B为我国北部地区从沿海至内陆,由于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由东部地区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依次更替,属于经度地带性(或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差异所造成的。
(3)
由上题可知,由A至B为我国北部地区从沿海至内陆,由于降水逐渐减少,所以植被由东部地区森林-草原-荒漠依次更替。
(4)
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而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北坡的雪线反而高,南坡雪线高度比北坡低。
(5)
新疆位于内陆地区,故其地带性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但沙漠中的绿洲是受局部的水分条件影响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
【点睛】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甲地照片所反应的植被类型是____,丙地照片反映的气候类型是____。
(2)与甲地相比,乙地的植被____(填“有”或“无”)季相变化,乙地的草本植物葱绿茂盛的季节是在____(1月/7月)。
(3)从气候方面分析,丁地乔木多蜡质(革质)叶片的主要原因是____。
(4)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因处于____(自然带名称)。原因____
(5)右图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脉所在半球,简述判断依据;
【答案】(1) 热带雨林 热带沙漠气候
(2) 有 7月
(3)夏季高温干燥,蒸发旺盛,防止水分过度蒸腾而脱水
(4) 热带雨林带 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5)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分布于南坡的海拔高于北坡
【分析】本题以非洲气候分布图和景观照片及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注重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非洲赤道带的西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景观图片显示该地植被高大茂密,是热带雨林。丙地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景观图片显示该地有沙丘分布,属于热带荒漠景观。故丙地气候类型应该是热带沙漠气候。
(2)
由上题可知,甲地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终年常绿;乙地位于热带雨林带与热带荒漠带之间,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夏季草木生长旺盛,冬季草木枯黄。所以乙地植被有季相变化。乙地位于北半球,7月份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草本植物葱绿茂盛。
(3)
图中丁地位于地中海南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蒸发旺盛,乔木叶片蜡质层的作用是减少水分蒸腾,有利于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
(4)
马达加斯加东侧受东南信风影响从印度洋带来充足水汽,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加之收到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影响,降水增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带。
(5)
由图可知,该山脉同一自然带分布的上限高度南坡更高,说明南坡热量更加充足,南坡为阳坡,所以山脉位于北半球。
【点睛】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自然带由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____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____。
(2)甲乙丙洋流,受西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是____,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是____,大陆东侧乙洋流流向____,洋流性质为____,对沿岸气候具有____作用。
(3)②气候的成因____,特征____,②植被类型为____。
【答案】(1) 纬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2) 丙 甲 向南 暖流 增温增湿
(3) 终年副高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荒漠
【分析】本题组以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从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洋流形成、分布规律和影响,气候成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能力。
(1)
结合图示可知,①为热带草原带,②为热带荒漠带,③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由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
(2)
由图示可知,甲乙丙洋流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海域,甲应为南赤道暖流,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丙为西风漂流。受西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是丙,受信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是甲;大陆东侧乙洋流流向自北向南,洋流性质为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3)
结合图示可知南回归线横穿②气候区,②为热带沙漠气候,它的成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炎热干燥,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点睛】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地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地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它们都是由____形成的。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
(4)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
【答案】(1) 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 G、H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或纬度地带性) 热量
(4) 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或经度地带性) 水分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考查自然带判断、分布、成因、自然带分异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体现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察。
(1)
图中C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H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两种气候的水热状况都适宜温带森林的发育,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东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形成季风气候,但因纬度不同,气温有明显差异,纬度较低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的为温带季风气候。图中G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H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成因相同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
(3)
自然带D、C、B、A处于不同纬度,位于不同的温度带,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南北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4)
自然带D、E、F离海洋远近不同,水分条件有明显差异,分别形成森林、草原、荒漠,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由沿海向内陆,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水分。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