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30 16:48: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60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 )
A.面积增大、水位升高 B.面积增大、水位降低
C.面积减小、水位降低 D.面积减小、水位升高
2.青海湖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A.加剧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石漠化 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答案】1.C 2.D
【分析】1.据图可知:水位变化量为正,青海湖水量增加,面积增大,水位上升;水位变化量为负,青海湖水量减少,面积减小,水位降低。由图可知,从1960年到2000年,水位波动变化,以负值为主,故青海湖面积总体减小,水位降低,排除 A、B、D,选择C。
2.由上题可知,青海湖总体水量减少,面积缩小,区域蒸发量减小,空气湿度降低,降水量减少,全球变暖,冰川融化,而湖水总体水量减少,说明已有冰川量在减少,每年能融化的积雪冰川减少,洪涝灾害的可能性降低,排除A;湖中生物的生存空间变小,生物多样性会受损,物种减少,湖泊环境容量减小,排除B,选择D;青海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而石漠化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的石灰岩地区,排除C,本题选D。
【点睛】注意图文转化,可以在右侧纵坐标0处画出垂直于纵坐标的直线,数值正负一目了然。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景观示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 )
A.生物 B.水 C.岩石 D.大气
4.该景观形成过程充分说明( )
A.大气圈不是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B.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生物圈的发展变化与生存环境无关
D.只有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答案】3.B 4.B
【分析】3.该景观为瀑布景观,因此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水,不是生物、岩石、大气,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4.瀑布景观的形成与水循环环节(地表径流)、岩石性质、气候特征和生物作用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其形成过程充分说明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符合题意;大气圈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的发展变化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地表四大圈层均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不是只有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省某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考查研究后得出了下图,完成问题。
5.图示各要素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复杂性 D.稳定性
6.同学们发现当地山区的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可能是
A.“之”字形公路便于山区排洪泄涝 B.“之”字形修路可以连接更多聚落
C.“之”字形有利于降低公路的坡度 D.“之”字形可以增加山区的公路密度
【答案】5.A 6.C
【解析】5.图中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项正确。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区地形崎岖,交通线的修建受地形影响大,山区公路为减缓坡度,道路呈“之”字型沿等高线修筑,C正确。“之”字形公路对山区排洪泄涝影响较小;平原公路弯曲是为了连接更多聚落;“之”字形可以增加山区的公路密度,但由于山区聚落较为分散,弯曲的目的不是增加密度,ABD错误。
(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7.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8.9.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答案】7.D 8.A
【分析】7.湖泊的地质结构没有变化,不可能是内力作用,只有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图中显示,湖泊底部有多层沉积物,使湖底不断上升,湖水外泻,湖泊变为平地而消失,D正确,故选D。
8.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的消亡导致湖泊周围的植被,土壤和水陆变迁,说明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1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 )
A.生物 B.成土母质 C.气候 D.地貌
【答案】A
【详解】通过生物活动实现了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元素在地表的富集过程,因此成土过程实质上就是母质在一定条件下为生物不断改造的过程,没有生物的作用便没有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A符合题意;成土母质、气候、地貌也会影响土壤形成,但不是最活跃的因素,排除BCD。故选A。
1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
【答案】A
【详解】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因此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是成土母质,A符合题意;生物、气候、地貌不能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排除BCD。故选A。
12.(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海面潜热通量指海面单位面积通过蒸发向大气供应的热量。读太平洋每天平均海面潜热通量(w/m2)图。图中潜热通量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丰富 B.寒暖流交汇 C.水温高空气干燥 D.海域面积更广阔
【答案】C
【详解】结合材料中的海面潜热通量的概念可知,海面蒸发量越大,海面潜热通量越大。由图中潜热通量等值线的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副热带洋面上,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降水少,多晴天,气温高,空气干燥,蒸发旺盛,蒸发量大,潜热通量大,故C正确A错误。副热带海区一般不是寒暖流交汇处,故B错误;海域面积影响蒸发量,但不是其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C。
1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貌、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③地质和④地貌因素,C正确;对土壤形成比较活跃的影响要素是①大气、②生物、⑤水文要素,ABD错误。故选C。
1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中生代的恐龙灭绝能够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开放性 D.多样性
【答案】B
【详解】由于环境的变迁,恐龙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导致恐龙灭绝,说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B正确;与差异性、开放性、多样性无关,故选B。
【点睛】
1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世界上物种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高山地区 D.寒带地区
【答案】A
【详解】四个选项相比而言,热带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合多种物种的生存,是世界物种的主要分布区,其中以热带雨林和热带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丰富,A正确。温带地区、高山地区、寒带地区的物种均无热带地区丰富,BCD错误。故选A。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17·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上图)。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
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1.景观: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
2.原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分析】考查旅游资源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及形成原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1.根据题意,从天气、植被、地貌、湖泊等方面分析秋天九寨沟的自然景观。
2.从气候类型方面分析秋天天气特征;从气候与地形方面分析植被、湖泊的特征。秋高气爽的气候特征;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夏季降水多且植被茂盛,景区水源持续充足等。
17.(2020·广西·平桂高中高一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地区的自然带名称:
①____________带;③______________带
(2)图中自然景观沿①-②-③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地域(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以____________变化为基础。
(3)在①地区实施封山育林,能使森林覆盖率___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_……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性。
【答案】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荒漠 由沿海向内陆(或经度、干湿度) 水分 提高 减少(或减轻) 整体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
【详解】(1)读图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为温带草原带;③为温带荒漠带。
(2)①-②-③植被由森林到草原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为水分。
(3)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少了流水的侵蚀作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体现了生物要素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30.8%,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该省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坡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地表水资源也较缺乏。下图为贵州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近年来,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中心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高技术企业的巨额投资。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散热需要的空调费。
(1)描述贵州的地形特征。
(2)分析贵州土地贫瘠且缺水的原因。
(3)评价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的条件。
【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地势起伏较大,地表崎岖。
(2)贵州高原地貌,地表崎岖,地势起伏较大,降水多,流水速度快,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层薄,土壤贫瘠,导致土壤养分难以积累;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多溶洞,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水缺乏。
(3)有利:贵州蕴藏有丰富的水能、煤炭等能源资源,能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贵州气候凉爽,可减少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远离地震高发区,地质条件稳定;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等。
不利:工业基础薄弱;技术相对落后,高科技人才短缺等。
【分析】本大题以贵州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形特征、工业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省内山脉绵延,河谷深切,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
(2)
从图中可看出贵州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暗河和溶洞,地表水渗漏多;人口多,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水稻种植需水量大。
(3)
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的条件,可以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回答,有利条件可以从能源、气候等方面回答,不利条件从技术、资金等方面回答。贵州蕴藏有丰富的水能、煤炭等能源资源,能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贵州气候凉爽,可减少机器设备散热消耗的电能,降低能耗;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同时贵州省工业基础薄弱,高新技术相对落后,高科技人才短缺。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答案】(1)整体性
(2) 由赤道向两极 热量 由沿海向内陆 水分
【分析】本大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气压带风带分布、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
受不同气压带与风带影响,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各种气候类型都能对应一定的陆地自然带;气压带与风带、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因而,他们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
读“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特点是东西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因而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特点是南北向延伸,东西向更替,因而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湖面海拔774m,最深处达1470m,低于海平面600m以下。周围有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湖水经卢库加河汇入刚果河。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干季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调查显示,过去10年该湖部分边缘区域,水位下降了6.1米,坦噶尼喀湖正在面临威胁。下图为坦噶尼喀湖流域示意图。
(1)湖泊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堰塞湖等,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坦噶尼喀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应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干季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构造湖。位于东非大裂谷西部裂谷部分,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中部断裂下陷,两侧相对抬升,下陷处积水成湖。
(2)周围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河水入湖后流速减慢,营养物质沉积于湖底;该湖位于东非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受东南信风影响,表面湖水流动加快,底层湖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上升流将底层营养物质带到湖面,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富集,使得该湖干季鱼类资源丰富。
【分析】本题以坦噶尼喀湖及其渔业资源为背景,涉及了构造地貌和渔业资源形成的条件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坦噶尼喀湖分布在东非大裂谷底部,由裂谷的构造带形成,所以属于构造湖。火山口湖和火山活动有关;冰川湖与冰川活动有关;堰塞湖是河流被堵塞所形成的,与坦克尼克裤成因不同。
(2)
根据材料中“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可以判断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从图中可判断是南半球,干季受东南信风影响。材料中提到“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说明周围河流跟湖中带来充足营养物质沉积于湖底,在干季东南信风影响下的上升流将湖底营养物质带到湖面,浮游生物丰富,形成富集饵料,利于鱼类生长繁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5.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60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 )
A.面积增大、水位升高 B.面积增大、水位降低
C.面积减小、水位降低 D.面积减小、水位升高
2.青海湖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A.加剧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石漠化 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景观示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 )
A.生物 B.水 C.岩石 D.大气
4.该景观形成过程充分说明( )
A.大气圈不是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B.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生物圈的发展变化与生存环境无关
D.只有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省某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考查研究后得出了下图,完成问题。
5.图示各要素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复杂性 D.稳定性
6.同学们发现当地山区的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可能是
A.“之”字形公路便于山区排洪泄涝 B.“之”字形修路可以连接更多聚落
C.“之”字形有利于降低公路的坡度 D.“之”字形可以增加山区的公路密度
(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7.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8.9.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1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 )
A.生物 B.成土母质 C.气候 D.地貌
1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决定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是( )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
12.(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海面潜热通量指海面单位面积通过蒸发向大气供应的热量。读太平洋每天平均海面潜热通量(w/m2)图。图中潜热通量高值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丰富 B.寒暖流交汇 C.水温高空气干燥 D.海域面积更广阔
1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貌、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1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中生代的恐龙灭绝能够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开放性 D.多样性
15.(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世界上物种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高山地区 D.寒带地区
二、综合题
16.(2017·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上图)。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形)景观。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
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17.(2020·广西·平桂高中高一期末)下图为我国部分陆地自然带景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地区的自然带名称:
①____________带;③______________带
(2)图中自然景观沿①-②-③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地域(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以____________变化为基础。
(3)在①地区实施封山育林,能使森林覆盖率___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_……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性。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贵州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达30.8%,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该省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坡地石漠化现象较严重,地表水资源也较缺乏。下图为贵州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近年来,贵阳已建成中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为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高科技中心之一,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电商龙头和知名高技术企业的巨额投资。数据中心电力成本占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散热需要的空调费。
(1)描述贵州的地形特征。
(2)分析贵州土地贫瘠且缺水的原因。
(3)评价贵阳能成为新崛起的科技中心的条件。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区的西部裂谷部分。湖面海拔774m,最深处达1470m,低于海平面600m以下。周围有多条河流汇入坦噶尼喀湖,湖水经卢库加河汇入刚果河。湖底沉积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流域内干湿季分明,受风带作用下的上升流影响,干季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调查显示,过去10年该湖部分边缘区域,水位下降了6.1米,坦噶尼喀湖正在面临威胁。下图为坦噶尼喀湖流域示意图。
(1)湖泊按成因可分为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堰塞湖等,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坦噶尼喀湖的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应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干季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