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3防灾减灾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3防灾减灾同步测试(达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30 16:48: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3防灾减灾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四大灾害的救灾过程中,共同准备的救灾物品有( )
①救灾食物②探生仪器③救生衣④燃料和燃具⑤净水剂⑥睡袋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答案】C
【详解】四大灾害发生后,为保证人员正常生存,故救援食物必须准备,①正确。探生仪器主要应用在地震,洪涝灾害因洪水流动性强,无法使用,②错误。救生衣主要应用在洪涝灾害,地震中用途不大,③错误。四大自然灾害后房屋可能倒塌,夜晚气候寒冷,为保证正常取暖和做饭,需准备燃料和燃具,同时大量救灾人员夜晚休息,需准备大量睡袋,④⑥正确。四大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水资源被污染,而水是生命之源,故需准备净水剂以供生存使用,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④⑤⑥正确,故选C。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台风致灾的主要原因是其可带来( )
①海啸②风暴潮③强风④暴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详解】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②、③、④对;海啸是因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而产生的破坏性海浪,①错。故选C。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洪水中互救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4.被巨大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在巨石边躲避洪水
C.通过游泳上岸 D.利用大树逃生
【答案】3.D 4.D
【分析】3.发生洪水后,应及时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员,保证生命安全,D错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划船、游泳去救人都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ABC正确;题目设问不正确的,故选D。
4.抱紧电杆易触电,A错误;可在巨石上躲避洪水,在巨石边无法躲避洪水,B错误;巨大洪水,难以游泳上岸,C错误;可利用大树躲避洪水,洪水退后可以逃生,D正确。故选D。
【点睛】在洪水危险区和多发区,有无洪灾准备,对人员伤亡起决定性作用。
对于个人来说,防洪准备要注意以下三点: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时刻准备好逃生物资。
洪水应急:遭遇洪水时,不要惊慌,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物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如果不能逃生,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者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尽量不要使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互救:一方面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常见方式有抛救生圈,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另一方面是抢救溺水人员,主要是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2001~201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一文中,提出要重点开展自然灾害监测新技术和监测仪器设备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D.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
6.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已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是( )
A.气象监测网 B.地震监测网
C.水文监测网 D.资源监测网
【答案】5.B 6.D
【分析】5.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选择B。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排除A。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如卫星、地面监测站,排除C。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排除D。故选B。
6.我国已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有:气象监测网、地震监测网、水文监测网和海洋环境监测网。资源监测网不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故选D。
【点睛】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加强灾害预警,提高防灾意识;加强监测预报,是很多灾害类措施的通用措施。
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4月26日上午,中国政府向伊朗提供的第一批用于救助伊朗洪灾灾民的慰问物资包括帐篷、抽水机和搜救用的船只等运抵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我国对伊朗的救济属于( )
A.政府救济 B.民间救济
C.国际救济 D.部队救济
【答案】C
【详解】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形式,题中提到的救济超越了国界,应属于国际救济。故选C。
【点睛】救援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形式。应急物资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所必需的保障性物质。从广义上概括,凡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过程中所用的物资都可以称为应急物资。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33.1°N,96.7°E)发生里氏7.1级地震。东方网4月20日消息,19日17时30分左右,青海消防员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压130小时的藏族妇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材料中提到的藏族妇女之所以能够在被埋压130小时后获救,得益于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9.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间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8.B 9.C
【分析】8.被埋压在废墟之下时,要在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尽量减少体力消耗,B不正确,符合题意;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都属于自救的正确措施,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灾后互救原则: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先救“生”后救“人”,即先救出更多生命,再将人从废墟中救出,仔细听呼救声、敲击声、呻吟声等;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刨乱挖,以防意外伤亡。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
【点睛】家中躲地震的原则:
一、室内避震条件好的,要首选室内。若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能形成“生命三角空间”的地方才是最佳躲避地点。如承重墙墙角、大冰箱旁边、坚固的家具旁边、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危急中也可以选择桌子、床,在其旁边抱头屈膝,让头部低于床和桌子的高度,而且尽可能用枕头、椅垫保护住头部,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体对人体的伤害,等主震后再逃生。千万不能选择在阳台或靠近外墙的地方躲避,因为从地震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楼房最终都是外墙面垮塌,但主体留存。
二、寻找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但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一旦钻进去后,肯定会丧失主动性,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也可通过敲击管道和暖气片,或打开手电筒利用声、光方式进行联系。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拍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 B.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监测工作
C.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逃生时向与沟谷垂直的两侧山坡跑
【答案】10.C 11.D
【分析】10.甲、乙、丁三幅图中的聚落位于出山口处,易发生泥石流和洪涝灾害,与题意不符,排除A、B、D;丙聚落位于山脊旁,且海拔高于河流,不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C符合题意。故选C。
11.由于泥石流多沿山谷自上而下流动,逃生时要避开泥石流的流动区域。因此,向与沟谷垂直的两侧山坡跑是正确方法,D对,C错。较陡山体凹坡容易发生泥石流,A错。泥石流的监测应在泥石流沟谷中上游,B错。故选D。
【点睛】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10月21日12时04分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发生4.6级地震。有网友拍到在地震来临前,家中的电视机弹出的预警信息(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题。地震预警系统( )
①工作原理是利用纵波、横波和电磁波速度不同的特点
②可以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做出精确的预报
③是向有可能遭受到破坏性地震的区域发布地震预警
④可以大幅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地震预警系统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更快的优势,向有可能遭受到破坏性地震的区域发布地震预警,目的是减轻因地震造成的各项损失。而电视弹出地震预警,正是电视与地震预警系统的融合。①③正确,A正确。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的地震预警系统在目前还无法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做出精确的预报,②错误。不能大幅度减少损失,④错误。B、C、D与题不符,故选A。
【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更慢,只能在固体传播,破坏力更强。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如果所在地没有应急避难场所,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是( )
A.附近的休闲广场 B.附近的大型商场内
C.居民楼顶的天台 D.市中心的大型公园
14.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
C.地震灾害 D.洪涝灾害
15.在防灾减灾中,了解学校或家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 )
A.灾前准备内容 B.灾害监测内容
C.灾后恢复内容 D.灾害救援内容
【答案】13.A 14.C 15.A
【分析】13.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应依据距离较近,属于较空旷的地区,远离高大密集的建筑物,A正确。附近的大型商场内、居民楼顶的天台、市中心的大型公园均有高大,密集的建筑,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4.应急避难场所多为开阔地,应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地震,C正确。开阔的室外无法抵御台风,排除A。开阔的室外无法抵御寒潮,排除B。开阔的室外无法抵御洪涝,排除D。故选C。
15.了解学校或家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灾前准备内容,A正确。灾害监测、灾后恢复、灾害救援一般有政府专业人员负责,排除B、C、D。故选A。
【点睛】防灾减灾手段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洪涝最严重的河流。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若干防洪措施。
①重视依法治水,依法防洪。1928年就制定了防洪法,此后又制定了《全国洪水保险法》《洪水灾害防御法》《灾害救济法》等。许多州制定了“洪泛区”土地管理法案。
②设置集中统一的防洪机构。1879年,美国设计了“密西西比河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研究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治理规划,包括防洪和通航问题,由陆军部工程师团(COE)负责。
③防洪提的建设和管理。密西西比河的干流两岸防洪提总长3540多千米,统一由COE负责设计和招标建设。由于防洪堤和护岸工程的质量好,在洪水时很少发生需要抢险的情况。
④防洪保险。防洪保险计划分三个部分:一是政府提供可观的经费;二是联邦救灾总署和州、市政府规定建筑标准;三是发动公众参加保险。
⑤防洪工程效益分析。COE每年都要编印一本“洪水年报”,另外还编写一些防洪指南和小册子进行广泛宣传。
(1)资料中所述防洪措施中,属于工程性措施的是____________。简述该工程措施在防洪中的作用。
(2)资料中所述防洪措施中,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看,大部分都属于___________层面的措施,少部分属于_________层面的措施;融合国家层面与个人层面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简述“密西西比河委员会”在防洪中的主要功能。
【答案】(1)防洪堤的建设和管理防止洪水外泄,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
(2)国家;个人;防洪保险(防洪工程效益分析)
(3)研究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治理规划,包括防洪和通航问题;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协调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等。
【分析】本题考查了洪水防灾减灾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资料中所述防洪措施中,属于工程性措施的是③防洪提的建设和管理属于工程措施。①重视依法治水,依法防洪;②设置集中统一的防洪机构;④防洪保险;⑤防洪工程效益分析均属于非工程性措施。防洪提的建设和管理可防止洪水外泄,能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
(2)基于国家层面、个人层面,设问五项措施,感悟国家层面措施的重要性。在五项措施中,大部分都属于国家层面的,少部分属于个人层面,其中有两项措施兼顾了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即防洪保险和防洪工程效益分析,但仍以国家层面为主。
(3)基于文字阅读,突出其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材料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研究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治理规划,包括防洪和通航问题,由陆军部工程师团(COE)负责;二是基于防洪的复杂性,需要成立更高级的部门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等。
【点睛】洪灾治理措施:① 加固江防大堤;② 兴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③ 修建许多水库;④ 重点治理一些河段(如荆江,川江等);⑤ 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⑥ 禁止围湖造田,政府应实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实移民建镇计划,帮助农民发展替代产来,减少抗洪压力;⑦ 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⑧ 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内容属于洪水自救与互救中的____________,简述其具体的做法。
(2)乙图为抢救落水者的控水方法。说出在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的情况下,抢救落水者的其他方法。
(3)基于丙图所示内容,简述个人应该做的防洪自救准备。
【答案】(1)自救向高处跑,如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爬到结实的大树上、跑到山丘和高坡上,以获得逃生的机会。
(2)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
(3)学会游泳、划船等基本技能;准备救生包(游泳圈等);关注天气预报;等。
【分析】本题以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为主题,以三幅情境图为呈现方式,突出考查洪水中自救与互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提升地理实践力。
【详解】(1)判断甲图所示内容在自救与互救中的类型为自救。从图中可以看出,洪水到来时,自救的基本方法是往高处跑(逃生),包括爬到坚固建筑的屋顶上,爬上高大结实的树木,或向山坡、山丘方向跑,以获得逃生的机会(等待救援)。
(2)除拨打电话之外,还可以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方法,按出体内进水并恢复呼吸。
(3)基于丙图所示内容,简述个人应该做的防洪准备。从丙图可知,基于落水者的角度,自救的防洪准备有学会游泳;准备救生包、游泳圈等自救设备,增加逃生机会;关注天气预报等。
【点睛】水灾来时,应立即向高处转移。比如说:屋顶、高层楼层、大树上面或者一些高而且不易被冲垮的地方。
如果水势蔓延找一些漂浮物如木板、床、泡沫等借助这些东西进行自我保护。
注意不要被带电的设备中电,防止接近带电的地方。
水灾后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染。
最好是学会游泳,建议早日学会。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地震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地震发生后,地震专业救援队是地震救援的主要力量。世界上多个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成立了地震专业救援队。我国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1年成立,在对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救援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国外发生强震灾害时,这支救援队也会奔赴受灾现场,与其他国家的专业救援队一起,进行救灾援助。自成立以来,我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多次参与国际地震的救助行动。
(1)属于地震专业救援队主要任务的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帮助当地交通部门恢复交通B.维护灾害发生后的社会秩序
C.搜索与营救建筑物被埋人员D.对伤员进行救治与心理疏导
(2)说明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
【答案】(1)C
(2)对一个国家而言,发生地震特别是大地震的概率很低,组建一个专业的地震救援队成本极高(专业的人员、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救援技能)。遇到强震,未建立专业救援队的国家请求国际援助,能大大降低救援成本,得到优秀的救援人员、先进的救援设备等,保证救援安全高效,受灾国家如果救援物资紧缺,可以通过国际救援获得充足的救援物资。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震防灾减灾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帮助当地交通部门恢复交通是工程队的任务,排除A。维护灾害发生后的社会秩序是公安的主要任务,排除B。地震专业救援队任务是迅速搜索与营救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建筑物破坏而被埋的人员,C正确。对伤员进行救治与心理疏导是医生的主要任务,排除D,故选C。
(2)做题时首先根据“强震”这一关键词,推测其发生的概率低;其次,地震专业救援队的组建和维护成本高(需配置专业的人员、专业的设备、救援物资等),遇到强震未建立地震专业救援队的国家请求国际援助,能在较低成本的情况下,获得专业的救援人员、先进的救援设备等,保证救援的安全高效,减少地震的损失;最后,如果受灾国家救援物资紧缺,也可以通过国际救援获得较充足的救援物资。
【点睛】防灾减灾手段包括: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各类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____,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____。
我国台湾省地震多发是因为其处于____地震带。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____。
(3)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有(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的下面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墙壁、桥梁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其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
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 地震 我国处在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且处在两大地震带的交会处 环太平洋
(2)泥石流
(3)D
(4)D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其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
我国由干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灾害频发,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我国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且处在两大地震带的交会处。我国台湾省地震多发是因为其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
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泥石流。
(3)
室内避震应用“伏而待定”法,①③正确;在影剧院,应就地躲避在排椅下,②错误;室外避震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尽量到开阔的空地,④正确。故选D。
(4)
盲目点燃柴火可能会有引燃易燃气体的危险,故①错;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以防吸入过多灰尘而导致窒息,故②对;大喊大叫会耗费过多的体力,故③错;要利用其他的方式来向外界传达呼救信息,故④对。故选D。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龙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多发的区域之一。右图为甘肃省陇南市境内白龙江流域图。
材料二:下表是白龙江上游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6-9月占比(%) 11-次年2月占比(%)
604.5mm 840.5mm 463.9mm 65.21 3.17
(1)白龙江流域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白龙江的流量变化特征有____,____。
(2)从地质角度分析该区域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3)指出当地预防地质灾害需要加强监测的主要地理现象。
【答案】(1) 西部地区 季节变化大 年际变化大
(2)多断层,多地震﹔地震多发,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地质不稳定,易形成滑坡面。
(3)地壳运动(地质变化)﹔天气变化(降水变化)﹔地下水水位变化﹔植被变化。
【分析】本题以河流流域的地质灾害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预防的了解,考查对地理现象的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1)
我国四大地区是指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由图可知,该流域位置我国的西部地区,由表格的数据可知,该河年降水量平均值是604.5mm,夏季(6-9月)降水量占比大,冬季(11月-次年2月)降水量占比小,说明流量季节化大,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大,说明年际变化大。
(2)
该流域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处我国的断层带和地震带,地震多发,使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断裂带和地震带,地质不稳定,地层多断裂,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多、易形成滑坡面,容易发生滑坡。
(3)
监测的主要地理现象包括:地壳运动的变化(包括岩层断裂和位移状况);天气变化(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地下水位变化(升降);植被变化(覆盖率高低)。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6.3防灾减灾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四大灾害的救灾过程中,共同准备的救灾物品有( )
①救灾食物②探生仪器③救生衣④燃料和燃具⑤净水剂⑥睡袋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台风致灾的主要原因是其可带来( )
①海啸②风暴潮③强风④暴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熟悉一些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洪水中互救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C.划船、游泳去救人 D.等洪水过后再去救人
4.被巨大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在巨石边躲避洪水
C.通过游泳上岸 D.利用大树逃生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2001~2010年可持续发展纲要》一文中,提出要重点开展自然灾害监测新技术和监测仪器设备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灾中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D.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
6.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已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是( )
A.气象监测网 B.地震监测网
C.水文监测网 D.资源监测网
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4月26日上午,中国政府向伊朗提供的第一批用于救助伊朗洪灾灾民的慰问物资包括帐篷、抽水机和搜救用的船只等运抵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我国对伊朗的救济属于( )
A.政府救济 B.民间救济
C.国际救济 D.部队救济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33.1°N,96.7°E)发生里氏7.1级地震。东方网4月20日消息,19日17时30分左右,青海消防员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压130小时的藏族妇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材料中提到的藏族妇女之所以能够在被埋压130小时后获救,得益于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9.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③先救“生”,后救“人”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间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拍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 B.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监测工作
C.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逃生时向与沟谷垂直的两侧山坡跑
12.(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0年10月21日12时04分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发生4.6级地震。有网友拍到在地震来临前,家中的电视机弹出的预警信息(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题。地震预警系统( )
①工作原理是利用纵波、横波和电磁波速度不同的特点
②可以对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等做出精确的预报
③是向有可能遭受到破坏性地震的区域发布地震预警
④可以大幅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如果所在地没有应急避难场所,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是( )
A.附近的休闲广场 B.附近的大型商场内
C.居民楼顶的天台 D.市中心的大型公园
14.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
A.台风灾害 B.寒潮灾害
C.地震灾害 D.洪涝灾害
15.在防灾减灾中,了解学校或家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 )
A.灾前准备内容 B.灾害监测内容
C.灾后恢复内容 D.灾害救援内容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洪涝最严重的河流。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若干防洪措施。
①重视依法治水,依法防洪。1928年就制定了防洪法,此后又制定了《全国洪水保险法》《洪水灾害防御法》《灾害救济法》等。许多州制定了“洪泛区”土地管理法案。
②设置集中统一的防洪机构。1879年,美国设计了“密西西比河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研究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治理规划,包括防洪和通航问题,由陆军部工程师团(COE)负责。
③防洪提的建设和管理。密西西比河的干流两岸防洪提总长3540多千米,统一由COE负责设计和招标建设。由于防洪堤和护岸工程的质量好,在洪水时很少发生需要抢险的情况。
④防洪保险。防洪保险计划分三个部分:一是政府提供可观的经费;二是联邦救灾总署和州、市政府规定建筑标准;三是发动公众参加保险。
⑤防洪工程效益分析。COE每年都要编印一本“洪水年报”,另外还编写一些防洪指南和小册子进行广泛宣传。
(1)资料中所述防洪措施中,属于工程性措施的是____________。简述该工程措施在防洪中的作用。
(2)资料中所述防洪措施中,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看,大部分都属于___________层面的措施,少部分属于_________层面的措施;融合国家层面与个人层面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简述“密西西比河委员会”在防洪中的主要功能。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内容属于洪水自救与互救中的____________,简述其具体的做法。
(2)乙图为抢救落水者的控水方法。说出在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的情况下,抢救落水者的其他方法。
(3)基于丙图所示内容,简述个人应该做的防洪自救准备。
18.(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地震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地震发生后,地震专业救援队是地震救援的主要力量。世界上多个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成立了地震专业救援队。我国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于2001年成立,在对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救援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国外发生强震灾害时,这支救援队也会奔赴受灾现场,与其他国家的专业救援队一起,进行救灾援助。自成立以来,我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多次参与国际地震的救助行动。
(1)属于地震专业救援队主要任务的是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帮助当地交通部门恢复交通B.维护灾害发生后的社会秩序
C.搜索与营救建筑物被埋人员D.对伤员进行救治与心理疏导
(2)说明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各类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____,它在我国多发的原因是____。
我国台湾省地震多发是因为其处于____地震带。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____。
(3)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有( )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的下面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到室外开阔空地
③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④在室外要迅速远离高层建筑、墙壁、桥梁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地震发生后被困在废墟下的人,其正确的自救做法是( )
①点燃柴火帮助搜救人员确定位置②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鼻以防吸入过多灰尘
③大喊大叫不要错过搜救的黄金期④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龙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多发的区域之一。右图为甘肃省陇南市境内白龙江流域图。
材料二:下表是白龙江上游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6-9月占比(%) 11-次年2月占比(%)
604.5mm 840.5mm 463.9mm 65.21 3.17
(1)白龙江流域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____。白龙江的流量变化特征有____,____。
(2)从地质角度分析该区域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3)指出当地预防地质灾害需要加强监测的主要地理现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