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30 16:48: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江苏·马坝高中高一期中)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
1.关于太阳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
C.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D.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
2.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一期中)读某地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4.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
A.大西洋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刚果盆地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6.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行星带位于①行星左侧 B.图中①为金星
C.小行星带位于②行星右侧 D.图中有三级天体系统
7.(2020·海南·三亚华侨学校高一期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下图为月球表面景观。月球表面坑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稀薄
B.火山多发
C.缺少大气层保护
D.昼夜温差较大
(2020·陕西·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三期中)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后“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照片中的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出现在太阳内部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温度相对较低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9.“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
A.是极光多发区 B.是最佳航空飞行层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D.天气变化显著
(2021·福建·泉州市第六中学高一期中)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密度最低的海区是( )
A.赤道地区 B.10°S附近的海区 C.高纬海区 D.10°N附近的海区
11.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12.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13.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 )
①温度越高,盐度越高②温度越高,盐度越低③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④蒸发量越大,盐度越低⑤降水量越大,盐度越高⑥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020·海南·三亚华侨学校高一期中)下图为美国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梯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丁地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二、综合题
16.(2021·江苏·金沙中学高一期中)结合所学知识,读“太阳系简图”和“太阳大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行星:D____,F____。
(2)写出字母代表的太阳外部大气层圈层名称:M____,N____,P____。
(3)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____(太阳活动类型),位于右图的____层(填字母),当它激烈发生时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现象,两极地区也可能产生____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此现象在2014年剧烈发生了1次,估计未来最近的1次将发生在约____年。
(4)依据图示信息,行星A与地球相比,不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最主要条件是____。
17.(2021·山东·滨州高新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欧亚大陆腹地。2019年3月,我国火星模拟基地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边缘的茫崖市冷湖镇建成。火星的大气压力约是地球的1%,平均温度最高约为20℃,最低达到-100℃,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下图示意青海省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MJ/m2)空间分布。
(1)描述青海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格尔木年太阳总辐射量比西宁多的主要原因。
18.(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__(单项选择题)。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2)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__,试比较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
流出区 流入区
气压 ______ ______
气温 ______ ______
(3)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19.(2022·云南·保山市瑞积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材料三:现在地球不仅面临着温室效应的困扰,还面临着一个新现象:全球变暗,即日益增多的空气污染物使晴日能见度不断下降的现象。
(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分别是____(填序号)和____(填序号)。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____(单项选择题)。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使地面辐射增强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3)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____(填序号),请列举一项在日常生活中为减缓此环境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
(4)“全球变暗”现象可以使____(单项选择题)。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不变 D.④增强
20.(2021·福建·邵武市第七中学高一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是____(用字母表示)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措施改善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___环节(用字母表示)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江苏·马坝高中高一期中)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
1.关于太阳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
C.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D.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
2.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
【答案】1.A 2.C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误,符合题意;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B正确,不合题意;煤炭和石油均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C正确,不合题意;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能丰富,D正确,不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故选A。
2.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所记载的现象为太阳黑子,当太阳黑子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使地球大气电离层产生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为地球提供热量是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A错误;地震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B错误;云雨天气的主要发生在近地面对流层大气中,不是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太阳风等,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温度相对于光球层其他地区较低,从而亮度较暗的区域;耀斑是色球层上某些区域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太阳风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一期中)读某地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4.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厚的是( )
A.大西洋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刚果盆地
【答案】3.B 4.C
【解析】3.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均可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波速较慢;横波与纵波在穿过莫霍面时速度加快。图中地震波在17千米的深处速度突然加快。因此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17千米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地表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大西洋、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刚果盆地四个地区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地壳最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
(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一期中)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6.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行星带位于①行星左侧 B.图中①为金星
C.小行星带位于②行星右侧 D.图中有三级天体系统
【答案】5.C 6.A
【解析】5.结合太阳系八大行星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为火星,②为金星。相比于火星和金星而言,地球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利于生命的繁衍,C正确;强烈的太阳辐射、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等不利于生命的繁衍,BD错;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并不是地球具备生命的基本条件,A错。故选C。
6.图中表示行星绕太阳公转,因此只有太阳系,D错;①为火星,②为金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公转轨道与木星公转轨道之间,即位于①行星的左侧,A正确,BC错。故选A。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1、自身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温度范围。
①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②适宜的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大气层的包围。
2、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①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7.(2020·海南·三亚华侨学校高一期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下图为月球表面景观。月球表面坑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稀薄
B.火山多发
C.缺少大气层保护
D.昼夜温差较大
【答案】C
【详解】由于体积和质量较小,月球上没有保留大气,周边小天体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冲向月球时,缺少大气层保护(摩擦燃烧),直接撞击月球表面,从而形成多个陨坑,这是月球表面坑多的主要原因,与火山多发、昼夜温差较大无关,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20·陕西·榆林市第十中学高三期中)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后“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照片中的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出现在太阳内部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温度相对较低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9.“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
A.是极光多发区 B.是最佳航空飞行层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D.天气变化显著
【答案】8.C 9.A
【解析】8.由图可知,照片种地黑点出现在光球层,为黑子,出现在太阳的大气层,A错误;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B错误;黑子比周边地区温度相对较低,因此显得暗,C正确;以1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D错误。故选C。
9.“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为高层大气,是极光多发区,A正确;平流层是最佳航空飞行层,B错误;气温随海拔增加先降低后升高,C错误;无天气变化,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它的温度比周围要低,所以显得暗一些。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黑子愈大、愈多,太阳活动就越强。
(2021·福建·泉州市第六中学高一期中)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密度最低的海区是( )
A.赤道地区 B.10°S附近的海区 C.高纬海区 D.10°N附近的海区
11.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12.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13.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 )
①温度越高,盐度越高②温度越高,盐度越低③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④蒸发量越大,盐度越低⑤降水量越大,盐度越高⑥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10.D 11.C 12.A 13.B
【解析】10.读图可知,海水密度曲线在10°N附近为最低值,故密度最低的海区是10 N附近的海区,ABC错误。故选D。
11.读图可知,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C正确;赤道温度高,两极温度低,A错误;赤道海水温度高于南北纬30°和南北纬40°,BD错误。故选C。
12.从图中可读出,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海水盐度较低,密度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①③⑥正确,②④⑤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①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②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③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④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⑤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⑥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或较高或较低。
(2020·海南·三亚华侨学校高一期中)下图为美国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梯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丁地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14.C 15.B
【解析】14.等压线图中,气压梯度的大小主要由等压线的疏密体现,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等压线最为密集,单位距离的气压差(气压梯度)最大,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5.根据图中等压线延伸方向及气压递变方向判断,丁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大致由东指向西,丁地位于美国东北部,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等作用下,水平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二、综合题
16.(2021·江苏·金沙中学高一期中)结合所学知识,读“太阳系简图”和“太阳大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行星:D____,F____。
(2)写出字母代表的太阳外部大气层圈层名称:M____,N____,P____。
(3)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____(太阳活动类型),位于右图的____层(填字母),当它激烈发生时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也会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__现象,两极地区也可能产生____现象,并对气候、天气产生一定影响。此现象在2014年剧烈发生了1次,估计未来最近的1次将发生在约____年。
(4)依据图示信息,行星A与地球相比,不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最主要条件是____。
【答案】(1) 火星 土星
(2)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3) 耀斑 N 磁暴 极光 2025
(4)距日太近,白天温度太高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简图”和“太阳大气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太阳的大气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为高中阶段必备的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
(1)
结合所学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可知,D为火星,F为土星。
(2)
结合所学太阳的大气结构可知,太阳的大气由内到外依次为M光球层、N色球层和P日冕层。
(3)
结合所学可知,太阳活动能量高度集中释放的形式是耀斑,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即图中的N层;耀斑可以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得地球上的无线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同时其发出的高能带电离子流可以作用于高纬度的高层大气使其产生极光现象。耀斑发生的周期约为11年,故2014年发生后,下一次发生的时间应为2025年。
(4)
结合所学可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为: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以及液态水,从图中可以看出A行星与地球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日地距离,故其不存在生命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距日太近,白天温度太高。
17.(2021·山东·滨州高新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欧亚大陆腹地。2019年3月,我国火星模拟基地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边缘的茫崖市冷湖镇建成。火星的大气压力约是地球的1%,平均温度最高约为20℃,最低达到-100℃,表面遍布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下图示意青海省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MJ/m2)空间分布。
(1)描述青海省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格尔木年太阳总辐射量比西宁多的主要原因。
【答案】(1)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西部地区差异较小,东部地区差异较大;冷湖镇附近为高值区,西宁附近为低值区。
(2)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分析】本大题以青海省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主要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可以从总体特征和具体分布两个角度进行描述,总体特征有,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具体分布是,冷湖镇太阳辐射总量最为丰富,西宁附近太阳辐射总量最低;东部等值线密集,可知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西部等值线稀疏,可知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小。
(2)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地势、日照时间、天气等。格尔木和西宁纬度日照时数相差不大,但格尔木海拔较高,而且气候干旱,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更丰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格尔木的纬度位置更低,太阳高度角更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
18.(2021·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如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__(单项选择题)。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2)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__,试比较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
流出区 流入区
气压 ______ ______
气温 ______ ______
(3)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A
(2) 由北向南(北风) 高 低 低 高
(3)(顺时针)
【分析】本大题以美国燃料乙醇工业的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美国农业带,产业发展,国家能源安全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读图可知,是由于山林和石质地面热力性质不同,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运动,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2)
由于山林和石质地面热力性质不同,冷热不均,山林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石质地面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据图可知①为北风;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②为流出去高压,③为流入区,低压;流出区,气流受热上升,气压低,④为低压,流入区,气流冷却下沉,气压高,⑤为高压。
(3)
由于山林和石质地面热力性质不同,冷热不均,山林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石质地面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点睛】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19.(2022·云南·保山市瑞积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北魏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温,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材料三:现在地球不仅面临着温室效应的困扰,还面临着一个新现象:全球变暗,即日益增多的空气污染物使晴日能见度不断下降的现象。
(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分别是____(填序号)和____(填序号)。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____(单项选择题)。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使地面辐射增强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3)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____(填序号),请列举一项在日常生活中为减缓此环境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____
(4)“全球变暗”现象可以使____(单项选择题)。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不变 D.④增强
【答案】(1) ① ④
(2)B
(3) ③ 爱护林草等植被
(4)B
【分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齐民要术》中有关于霜的描述、全球变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根本热源和直接热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影响及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1)
据材料一图中箭头特点可知,①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的反射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由所学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④,而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即①。
(2)
“天雨新晴”,晴朗的夜晚,天空中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地面散失热量多,气温低,出现霜,B正确,多雨的夜晚,云层吸收地面辐射,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气温降幅小,A错误。北方的冷空气会降低地面蒸发,C错误。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降低,D错误。故选B。
(3)
破坏植被和燃烧矿物能源,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破坏植被和燃烧矿物能源,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温室气体能够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③大气逆辐射,故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在日常生活中爱护林草等植被可减缓此环境问题。
(4)
据材料三可知,全球变暗,即日益增多的空气污染物使晴日能见度不断下降的现象。空气中污染物增多,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与大气能见度变化无关,①不变;因空气中污染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②增强;由于空气中污染物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③增强;由于空气中污染物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④减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021·福建·邵武市第七中学高一期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是____(用字母表示)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措施改善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___环节(用字母表示)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 海上内 D 修建水库
(3)B
(4)C
【分析】该题以地理原理示意图为情境,考查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意义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水循环示意图的各个环节是:A表示蒸发,B表示水汽输送,C表示降水,D表示地表径流,E表示地下径流。
(2)
根据题意,水循环包括三种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其中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水,因此它们来源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因此人们常常通过在大小河流上修建水库来改善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3)
根据题意,我国夏季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携带了大量水汽,与图中B环节相符。
(4)
根据题意,水循环的意义在于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从而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①④对。水循环不能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每个地方的降水量的多与少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同时水循环并不会单纯的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②③错。四个选项的组合中,C对,ABD错。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