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现象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北国风光,冬天“千里冰封”,春天“冰河解冻”,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水经历了( )
A.都是熔化 B.都是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D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铁块在炼铁炉中变成铁水
B.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
C.冰棒在嘴里变成水
D.用铁水浇出铸件
D
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
B.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某物质从100 ℃开始熔化,直到150 ℃还未熔化完,则该物质是晶体
B
4.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放到-2 ℃的房间里,它将( )
A.继续熔化 B.继续凝固
C.既不熔化也不凝固 D.无法判断
B
5.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
A.铁、沥青、松香 B.萘、冰、铜
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
B
6.关于固体的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B.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所以升温
C.非晶体熔化时,因为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不吸热
D.非晶体熔化时,虽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但吸热
D
7.玻璃在200 ℃时开始熔化,温度升到300 ℃时还没有熔化完,由此可知( )
A.玻璃难熔化 B.玻璃太大了
C.玻璃是晶体 D.玻璃是非晶体
D
8.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5 min时晶体开始熔化
B.晶体熔化过程持续20 min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晶体的熔点是80 ℃
D
9.海波的熔点是48 ℃,那么48 ℃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都有可能
D
10.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变成如图所示的“冻豆腐”.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________后________而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凝固
熔化
11.我们从“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中知道:
(1)晶体熔化的特点:给晶体加热,在达到它的熔化温度(熔点)之前,它的温度是__________的,但并不熔化;当温度达到它的熔点时,继续加热,晶体渐渐熔化,但温度_________;当全部熔化成液态后,继续加热,它的温度__________.
(2)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可以归纳出晶体熔化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使它的温度达到__________;二是必须对它继续__________.
升高
不变
升高
熔点
加热
12.下表是刘明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的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他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帮助刘明分析数据并回答:
(1)表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
69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温度/℃ 85 80 79 69 79 75 71
(2)请根据记录和更正后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并用平滑曲线画出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从图象可以看出该物质凝固过程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3.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自下而上
(2)将适量的固体装入试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包裹在固体中,且不碰到容器壁和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水浴法”对固体加热,目的是使固体受热________.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容器底
均匀
停表
(3)对水加热并从40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海波在第6 min时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状态;若第6 min时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固体停止熔化,再放回水中,固体又继续熔化,说明海波熔化需要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4
固液共存
吸收
(4)当固体全部熔化为液体后,取出试管自然冷却,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请你根据下列数据在丁图中画出液体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对比丙、丁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温度保持不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56 53 50 48 48 48 48 48 47 45 43 41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