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生物、细胞、生物圈
热点一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通常以选择题、识图作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发现,本专题的考查正由单一知识点的考查向综合分析题的形式过渡,估计2012年的命题可能会在分析能力和专题综合等方面加大考查力度。
【例1】(2010·四川乐山中考,3)在低倍镜下观察时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 )。
A.“上”和“6” B.“下”和“9”
C.“”和“9” D.“”和“6”
解析: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像与标本上下、左右完全相反。
答案:C
本部分内容的考查角度及解题技巧:
1.目镜与物镜的区分:物镜上有螺纹,目镜上没有螺纹。
2.放大倍数与各种结构间的关系:倍数越大,目镜越短,物镜越长,视野越暗,所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数量越少,物镜与玻片标本的距离越近。
3.物镜的改变与调节:当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前提:调节前物像清晰),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
4.区分细胞和气泡: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显现为边缘较黑、较宽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见下图)。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5.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判断显微镜下的成像形状时,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试卷旋转180°。
热点二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本部分内容在考查形式上多以选择题为主,偶尔有看图作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等。在备考中要熟练掌握关于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找出规律,来突破试题中易混淆的难点、重点。
【例2】(2010·长春中考,7)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②→①→④→③→⑤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胃,属于器官;②是上皮组织;③表示的是人体的消化系统;④表示的是一个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答案:A
应考本部分内容的重点知识清单: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发育成熟的机理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使生物体形成不同层次。
3.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细胞核,主要体现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然后均匀地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保持稳定。
4.单细胞生物体:所有细菌、单细胞植物——衣藻、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单细胞真菌——酵母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热点三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形式多种多样,细胞的各部分功能往往结合日常生活现象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如细胞膜的选择渗透性,细胞壁的支持作用,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等。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识图题的形式,结合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等综合考查。备考中要熟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例3】下面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制出的甲、乙两个细胞图,请据图回答。(在[ ]内填写图中标号,____上填写相应的文字)
(1)表示动物细胞的是图________。
(2)图甲: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________,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是[ ]________。
(3)图乙:细胞核分裂时,[ ]________的变化最明显,细胞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________(相同或不同)。细胞分裂时所需要的能量由细胞的________作用提供。
(4)图甲与图乙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细胞中没有________(结构名称)。
解析:解答本题的思维流程可表示为:仔细观察图中的两个细胞,回忆并对比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细胞分裂的过程,从而分析思考,得出结果: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分裂时细胞核的变化最大,染色体先自我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答案:(1)甲 (2)1 细胞膜 2 细胞核 (3)5 染色体 相同 呼吸 (4)叶绿体
识图作答是以生物特征性图和生理、实验流程图为素材,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而成。这类题目要求给生物的结构图、生理过程图等作出解释,或给尚未绘完的各种生物图填绘出该图缺少的部分,或根据题目要求自己绘图,然后据图回答一系列问题。这类题有如下特点:
①识图作答题是一种主观题型,是中考生物试卷中不可缺少的题型。这类题能体现对考生能力全面考查的宗旨。②识图作答题主要考查识图、辨认生物图的能力、观察能力、绘图技能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③识图作答题的作答多以填充题形式出现。
对待这类题目,识图是关键,理解是根本。应考技巧是:先入为主,顺着试题要求来作答,依次展开思路,使综合题变为单一题目,然后根据题目所赋分值,确定答题的详略程度,决定是否把分析过程和结果整理成答案。
热点四 生态系统
本部分内容考查形式以识图和分析说明为主,主要是以食物网为依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有时联系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来分析与物质循环相关的问题,联系环境问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是中考的一个趋势。
【例4】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在食物网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甲虫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甲虫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没有标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水蚤和蝌蚪存在________关系。
(3)该池塘附近的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某种重金属,使池塘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检测发现池塘生物体内已含有这种重金属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________。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__。
(4)在生态系统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参与物质循环。
解析:每一条食物链开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上,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有毒物质含量越多;食物网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能量进入生态系统并流动是从光合作用开始的。
答案:(1)5 4 水藻→水蚤→蝌蚪→甲虫→鱼→食肉动物 (2)分解者 捕食和竞争 (3)食肉动物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4)CO2
本部分内容考查热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②食物链的写法,计算食物链数量的方法;③营养级的判断及有毒物质的积累;④生物数量的判断及生物之间的关系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⑤各生物能量的源头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⑥物质循环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使用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种结构可以较大幅度地升降物镜?( )
A.遮光器 B.粗准焦螺旋
C.转换器 D.细准焦螺旋
2.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是食物的来源
B.能释放氧气
C.能净化空气
D.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为无机物
3.碱蓬是生长在盐碱地里的一种绿色植物,其体内的盐分含量远远高于周围土壤溶液中的盐分含量,但它依然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盐分,这是由于______的作用( )。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壁
4.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叶绿体的是( )。
A.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B.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C.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
D.小麦根尖的纵切片
5.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 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
A.①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
6.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甲、乙、丙分别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B.美丽的校园
C.一片树林 D.一块农田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EV71病毒 B.痢疾杆菌
C.草履虫 D.酵母菌
9.下图是番茄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①过程表示________,②过程表示________,③④过程表示________。
(2)通过图中③④过程可以看出,细胞________是组织形成的具体过程,图中③过程形成番茄果实的________组织,④过程形成________组织。
(3)一个完整的番茄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
10.显微镜是精密的放大仪器,用来观察微小的物体,请回答:
(1)人类身体中最大的卵细胞直径约0.1毫米。在一台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其直径约为0.5厘米。则此时最有可能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
A.5× 40× B.5× 10×
C.10× 40× D.10× 10×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取出显微镜时发现镜头脏了,可用干净的抹布擦一擦;②对光完成后,从目镜中能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这时的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应该在一条直线上;③为了保证观察的效果,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应尽量大而厚;④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⑤视野中光线太暗时,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⑥视野中观察的细胞偏左下角,要移动到中心时,应向右上角移动玻片;⑦小华同学已看到清晰的细胞物像了,小英同学坐在她旁边,也想看清楚细胞,就将显微镜移动到自己的身前。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 D.②④⑤
(3)下图为绿色植物细胞模式图,跟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一般都能保持一定形状,是因为有________。(填字母及名称)
(4)若被细菌感染而发炎,在显微镜下观察此人的血涂片时,则________的数量会增多。
(5)观察小鱼尾鳍时发现红细胞单行通过某血管,则该血管是________。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11.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________,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________。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________→蛇→________。
(3)图中各条________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
(4)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________(填“减少”或“增加”)。
12.阅读下面《蛇与庄稼》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
广东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田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接连几年都是这样,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把蛇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大家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老农把秘密说破了,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后来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没有蛇来捕捉它们,它们又繁殖得特别快,庄稼都被它们给糟蹋了。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1)故事中的田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________。
(3)该食物链中的蛇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者。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________。
(5)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庄稼,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13.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数量分别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种类 A B C D E
农药含量(×10-6) 0.000 5 2.0 0.5 25.5 0.04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_。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________。
(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经逐级流动,到第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最少。
参考答案
专题提升演练
1.B 2.D
3.A 因为,盐分中的钠对盐地碱蓬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C 因为,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才有叶绿体,一般存在于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及幼嫩茎的皮层细胞内。
5.A 因为,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所用的镜头放大倍数越大,细胞体积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6.B 因为,只有生产者能利用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7.A 8.A
9.答案:(1)细胞分裂 细胞生长 细胞分化 (2)分化保护 营养 (3)器官
解析:①过程是形成相同的细胞,而且细胞数目加倍,属于分裂;②过程细胞体积增大,数量不变,属于生长过程;③和④过程表示相同的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了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细胞群,属于分化;③形成的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属于保护组织;④形成的组织,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薄,所含的营养物质多,属于营养组织;一个完整的番茄由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构成,并且具有一定功能,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10.答案:(1)B (2)D (3)A细胞壁 (4)白细胞 (5)C
解析:从0.1毫米到0.5厘米,物像放大了50倍;显微镜镜头的擦拭应该用擦镜纸;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要把位于视野左下角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下角移动;已经对好光的显微镜不能随便移动;细胞壁的支持作用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体内有炎症的时候,血液中的白细胞会明显增多;毛细血管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11.答案:(1)生产者 消费者 (2)青蛙 猫头鹰 (3)食物链 (4)减少
解析: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12.答案:(1)庄稼 田鼠 蛇 (2)庄稼 (3)消费 (4)生态平衡 (5)蛇
解析:分析该故事可知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庄稼,消费者是田鼠和蛇。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各级消费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的平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将会破坏这个平衡。由于有毒物质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所以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蛇。
13.答案:(1)A→E→C→B→D (2)D (3)D (4)太阳能 五
解析:(1)根据生物富集原理可推测食物链为A→E→C→B→D。(2)D为食物链中的最高营养级,故其所富集的有毒物质最多。(3)D以B为食,B全部死亡,首先受损害的就是D。(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