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配套练习(文言文部分)
(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问题:
丙辰年指公元1076年,“丙辰”采用的纪年法叫:____________,这种纪年法是由______个天干_____ 个地支相配来纪年,一个循环是___年。
序文中的“子由”指的是________
概括上下阙的内容:
上阙:
下阙: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是月亮还是苏轼?这句什么意思?在文中有何作用?
最能表达作者豁达心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最后一句。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有许多诗人写过中秋的诗,请你写出两句:
(1)
(2)
参考答案:1.天干地支纪年法 10 12 60 2.苏辙
3.上阙:问天,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阙:问月怀人,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思念和良好祝愿
月亮 意思是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作用:内容上写出时光流逝,夜已渐深,而自己仍然无法入睡;结构上,上阙的问天,改换为问月,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衔接紧密。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6.“婵娟”,嫦娥,此处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这句用了借代的手法,以及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意思是(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这句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又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7.(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唐 刘禹锡)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宋 辛弃疾)
【参考资料】1.【译文】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2.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二)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问题:1.这首诗在体裁上看是_____________
韵脚有:___________________所押的韵是:_________
请你点评“溢”字的妙处。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2句的优美意境。
赏析最后两句。
这首诗在情感方面和上一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1.七言绝句。2. 寒 盘 看 an 3.溢”意思是满溢流泻而出,以动写静,极富动态感,写尽月光如水满则溢的动态美,冰清玉洁的光亮美,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4.晚霞渐渐消散隐去,寒气笼罩这清秋夜晚,天上的星斗在默默的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在无声的移动。5.这句的意思是:我这一生中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中秋月夜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这里先用对比突出这夜月色最是美好,以美景衬哀情,然后用设问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和弟弟聚后不久又不得不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以及对前途的忧虑。6.前一首,主要表达的是对兄弟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这一首主要表达的是难得相聚又不得不分别的哀伤与感慨,以及对前途的忧虑。
【参考资料】1.、本诗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写法上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及对前途的忧虑。
2.注释: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
3.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三)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问题:
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____”,你所知道的词牌名还有( )
( )( )等;
2.概括本诗的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表现中秋夜月色皎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说说最后句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表达的作者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5.你喜欢这首词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1.太常引 /浪淘沙、水调歌头、如梦令
2.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3.飞镜又重磨
4.(1)自己岁月流逝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以及实现报国理想的坚定;对当权朝廷主和派投降派的不满和愤慨;对金人的仇恨;对沦陷区和天下百姓能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的美好心愿。
5.喜欢。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能说得通即可)
【参考资料】
1.注释:公元1174年,辛弃疾在建康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此时距离他南归,已经十二年。当年他归来南宋是想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然而,南宋的统治者只想偏安一隅,得过且过。其间他屡次上书请求北伐,奏章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
一恍十几年过去,眼看着三十四岁的他把头发都熬白了,志向还是没有达成。别人看到月亮倒映在湖面上,感受到的是佳节喜庆的气氛,他感受到的却是岁月蹉跎。
2.译文:
一轮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仙子: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高空,俯视这天下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