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科学探究与生物技术
热点一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位于课标十个专题之首,如今已作为一种必有题型出现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大。区分对照组与实验组、设置对照的意义、变量的确立、探究过程中一些资料的分析、数据处理、随机取样等方法的运用都是中考的热点。
【例1】(2011·山东滨州中考,33)某班同学用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探究的方法是: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1粒黑子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黑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________,白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________。
(2)分别从甲袋和乙袋中各取1粒围棋子,如果组合为A,则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应对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何处理?____________。
(4)根据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生殖细胞含X或含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生殖细胞只含X;为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避免出现偶然性,实验数据应取平均值或求和;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答案:(1)Y X (2)男性 (3)取平均值(或求和)
(4)生男生女是随机的,且机会均等(或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本部分内容常见命题视角分析:
①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实验分析,通常侧重实验方法和基础知识的考查。
②借助一定的实验背景材料,正确确定实验变量、对照组和实验组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等,一般侧重对探究过程的考查。
③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完善实验方案、作出结论预测或独立设计较为简单的探究方案。主要侧重对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
热点二 生物技术
本部分内容常以选择和简答的形式考查生产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动植物的一般操作程序往往作为中考的重点,常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等知识点相联系。
【例2】下图表示转基因鼠的研制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里面去,结果使出生的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胞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 2~3 倍,体积大1倍。
(1)以上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________。图中A所示的实验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B显示,将获得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体内,你认为注入的部位应是________。最终受精卵在小鼠的________内发育成新个体。
解析:小鼠体型的变化是由于体内有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基因控制性状的表现。哺乳动物受精和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
答案:(1)转基因技术 显微注射器
(2)输卵管 子宫
1.在把有关草履虫作为操作变量的实验中,如果若干试管中有一只不含草履虫,那么该试管在实验中是作为( )。
A.资料 B.对照 C.实验 D.假设
2.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项技术称为( )。
A.克隆技术 B.嫁接技术
C.组织培养 D.转基因技术
3.太空育种是利用航天飞行器等把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过程。太空育种( )。
A.能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生物自身有利的
C.培育出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生物
D.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4.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
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各5条
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5.下列对生物学发展前景的设想,估计难以实现的是( )。
A.创造出永恒(不死亡)的生命
B.基因治疗人类疾病
C.为肾病患者克隆移植用的器官
D.将树叶转化成蛋白质食品
6.分配给你一个科研项目,测定一种水生植物(如金鱼藻)的光合作用的速率是否受二氧化碳的影响,该植物在加有二氧化碳的瓶中生长,释放出气泡。这个研究项目的对照应该是( )。
A.将同一装置放在暗处
B.比较没有加入CO2时的气泡产生情况
C.比较水温升高时气泡的产生情况
D.用一个较小的玻璃瓶
7.学习了克隆羊多利的知识后,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克隆家猫的实验方案:将黑猫体细胞的核移入除去核的白猫卵细胞中,新组合的卵细胞发育成胚胎后移入花猫的子宫里。你认为最终花猫产下的小猫的各种性状应该像( )。
A.花猫 B.白猫
C.黑猫 D.三者都不像
8.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成功仿制出一种小型气体分析仪,用于检测航天飞船座舱内的气体成分。该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 B.转基因
C.仿生 D.生物防治
9.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
编号
种子的
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A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20 ℃
B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10 ℃
C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 20 ℃
D
50
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 20 ℃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________?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
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________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________(填“没有”或“有”)影响。
10.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生态瓶内有河水、水草、小鱼、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态瓶实质上就是一个________。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李明同学在两片载玻片上都滴有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如下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含好氧的草履虫较多的液滴应从培养液的________(填“表”或“底”)层吸取。
(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目的是________。
A.刺激草履虫 B.给草履虫供氧
C.连通两个液滴 D.杀死草履虫
(3)用镊子夹取一点该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液滴的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的草履虫的变化(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应结论是:(以下三空填“有害”“有利”或“既不有利也不有害”)
①若左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__刺激。
②若右侧液滴中草履虫都向左侧液滴运动,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__刺激。
③若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则该物质对草履虫是________刺激。
参考答案
专题提升演练
1.B 2.D
3.A 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
4.B 因为用作实验的蚯蚓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
5.A 因为生物大都由细胞构成,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6.B 因为该实验的变量是CO2。
7.C 因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8.C
9.答案:(1)温度 (2)A C (3)充足的空气
(4)有光 没有
10.答案:(1)A (2)生态系统 相同 (3)高
(4)用太阳能热水器(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或步行;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合理即可)
11.答案:(1)表 (2)C (3)有利 有害 既不有利也不有害
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在培养液中大都聚集在表层,是因为可以获得充足的氧气。要研究草履虫的应激性,需要连通两个液滴,便于观察草履虫的反应。动物的应激反应表现在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