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6张PPT)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海洋空间资源的概念、类型及利用的优缺点。(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空间的方式,分析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评价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4.通过对海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的意识观念。(人地协调观)
探索 《海底两万里》
1.思考“鹦鹉螺”号在海上航行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天气
现象、洋流现象或自然景观?
“鹦鹉螺”号航行路线
台风、热带风暴、龙卷风、
飓风、海雾、海冰、极光
主要洋流:南赤道暖流、北赤道
暖流——红海、地中海、大
西洋之间的密度流——加那
利寒流—巴西暖流——南赤
道暖流—北赤道暖流—墨西
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
主要自然景观:热带雨林景观--热带草原景观-- 热带荒漠景观- - 亚热
带常绿硬叶林景观--热带荒漠景观- -- 热带草原景观- -- 温带荒漠
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一-热带草原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亚热
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温带荒漠景观--苔原带景观等;
探索 《海底两万里》
2.用红笔描出“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说出“鹦鹉螺”号所经过的海洋、海峡的名称,与同学探讨《海底两万里》书中的情节并互相交流。
“鹦鹉螺”号航行路线
海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
提问:人类为什么越来越关注海洋空间?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有怎样的关系?
海洋面积巨大,超过2/3的地球表面,
资源丰富,空间资源立体
一、海洋空间资源
想一想 海洋空间包括哪些部分?
包括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
垂直方向上包括海洋上空和平均3800米深的水体空间
1.海洋空间
海岸
海上
海中
海底
2.海洋空间资源:
想一想 什么是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类型有哪些?
指可供利用的海洋空间,包括海岸带与海岛空间资源、
海面空间资源、海中与海底空间资源等类型。
(1).海岸带与海岛空间资源
旅游
城镇
农业
工业
运输
利用
(2).海面空间资源
国际、国内运输通道
可建设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东人工岛
海上军事试验演习场所
海上旅游和体育运动
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
利用
(3)海中与海底空间资源
潜艇和其他水下交通工具运行空间
潜水等体育项目
人工渔场
海底居住和观光
海水中观光旅游
利用
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
想一想 海洋空间资源
的开发利用有什么
优点?
(1).优缺点和困难
优点:节约土地资源,无需移民搬迁,交通运输便利,
水下自然环境相对稳定、安全、隐蔽,适于铺设海底
电缆、仓储等。
海洋空间广阔,立体利用
想一想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利用有什么困难?
缺点
① 海上:
② 深海:
多变的海洋天气和海水运动
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③ 海水腐蚀性强、海洋生物的
附着性、海冰破坏性大
海洋开发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高风险的特点
想一想 海洋空间开发利
用方式有哪些?
(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交通运输:
生产空间:
储存空间:
文化娱乐设施:
通信空间:
海洋运输、海底隧道、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
海上电站、海上石油开发、海上牧场(海水养殖)等
海底仓库、海洋废弃物处理场、海底油库等
海底电缆
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洋旅游、海上运动等
由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生产、通信、
输电、储藏、文化娱乐等领域
(3).海洋空间开发的意义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意义:
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生存空间。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 .保护海洋环境,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② .保护海洋空间资源,保障海洋安全,做好避灾、
防灾工作。
2.海岸带与海岛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想一想 什么是海岸带?
由哪几部分组成?
(1).海岸带
①.概念(组成)和作用与开发利用
概念: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海岸、潮间带
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水下岸坡
海平面升到最高处(高潮水位)
海岸带的组成(沙砾质海岸)
海岸线:
海平面升到
最高处(高
潮水位)与
海岸的交点
我国海岸带调查范围为:由海岸线向陆方向延伸10千米左右,向海至水深10—15米等深线处。
a.海岸:海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指平均高潮位以
上至波浪作用所达的上限。
海岸带的组成(沙砾质海岸)
坡度越平缓,宽度越大。
b.潮间带:介于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之间的地带。
它在高潮时被淹没,低潮时出露于水面之上。
海岸带的组成(沙砾质海岸)
海岸带的组成(沙砾质海岸)
c.水下岸坡:平均低潮位以下至波浪对海底有效作用的
下限地带,坡度较大。
想一想 海岸带有什么作用?
(对人类活动和海洋开发的意义?)
①港湾、海陆交通连接地,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带;
②可辟为旅游地;
③人类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基地,
④守卫国家安全的前哨地带
海岸带的作用(特点):
探究活动1 阅读材料,了解中国海岸类型及其分布。
基岩海岸
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珊瑚礁海岸
我国的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南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岛沿岸。
沙砾质海岸
我国沙砾质海岸分布较少,
以台湾岛西部最为典型。
淤泥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是我国大陆海岸的重要
组成部分,长4 000多千米,约占
我国大陆海岸的22%,
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
浙江淤泥质海岸
苏北、珠三角、黄河三角洲、渤海湾、长江三角洲——淤泥质海岸
红树林海岸
我国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
热带、亚热带南部沿岸。
2.海岸对人类活动和海洋开发有什么意义?
3.沿海城市对海洋综合开发有什么意义?
中国的海岸类型及其分布
基岩海岸
珊瑚礁海岸
沙砾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我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粤、桂、琼等省份,基岩海岸广为分布。
我国的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海南岛、澎湖列岛和台湾岛沿岸。
我国沙砾质海岸分布较少,以台湾岛西部最为典型。
淤泥质海岸是我国大陆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长4 000多千米,约占我国大陆海岸的22%,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
中国海岸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 成因 特点 利用
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海岸
海浪侵蚀和
岩石崩塌
地势险峻、海岸曲折,水深湾大,多天然港湾
建港口、旅游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
河流的堆积和海水的冲刷和搬运
南沙群岛、海南岛、澎湖列岛、台湾岛沿岸
海滨浴场
台湾西侧海岸
平原河流携带的细颗粒泥沙沉积而成
堆积物颗粒较细,海岸宽度大,岸线平直,地势平坦
滩涂
养殖
杭州湾以北,珠三角海岸
红树林与沼泽相伴组合的海岸
热带、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
抵抗风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保护
热带、亚热带南部沿岸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堆积而成
热带基岩
海岸边缘
保护海岸。抵抗海浪
侵袭
堆积物颗粒较粗,海滩宽阔平坦,多海滩沙嘴
基岩海岸
沙砾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典型
主要组
成物质
坚硬的
岩石
沙和
砾石
黏土、
粉沙
红树林植物与淤泥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
海岸类型及特点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a.早期以渔业、盐业为主。
b.现在则是综合开发利用,
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
②.沿海城市
沿海城市是海岸带地区人口、产业较集中的地区,往往
也是重要的港口。发展港口、工业旅游和海水养殖等。
我国现有港口200多个,总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
探究活动2 分析探讨青岛港的建设
青岛港位置示意
①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南岸的胶州湾内,
面向黄海,港阔水深,四季通航,有
利于船只航行、停泊;
②沿岸地势起伏小,筑港条件好。
③青岛市经济发达,进出口物质多,联
系世界众多国家,对港口需求较大;
④背靠经济发达的山东省,依托陆地交
通连接华北和西北等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关地区,腹地广阔;
⑤依托青岛市,为港口提供人才、资金
和技术支持;
作用:青岛港的建设促进了青岛经济
的发展,也带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 分析青岛港建设的条件和作用。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地理位置: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口/印度洋沿
岸,属基岩海岸;
②水域条件→位于×海湾,港阔水深、背风避浪、不淤不冻、
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
③陆域条件→陆域宽阔、地形平坦、地质稳定、利于港口设备、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
社会经济条件:
④经济腹地条件→区域内农矿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城镇
稠密,经济腹地范围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
⑤城市依托条件→靠近××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为港口建设提
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⑥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河流/机场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
便于海陆联运。利于客货物集散和中转。
⑦国家政策支持→辟为自由贸易港。
如 .上海港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入海口,我国南北海岸线的居中位置,
既是河港又是海港,便于海陆联运; ②水域条件→港阔水深、背风避浪,不淤不冻,利于船只停靠
和航行
③陆域条件→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利于港口设施
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社会经济条件: ④经济腹地条件→流域内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城镇稠密、
经济腹地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
⑤交通条件→处于铁路、公路、河流、航空交汇点,交通便利,
利于客货物集散和中转。 ⑥城市依托条件:有上海市为依托,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
支持
③.沿海滩涂
想一想 什么是沿海滩涂?
a.概念:
海洋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陆亦海的特殊地带。
中国沿海滩涂分布
b.沿海滩涂资源:
具有向陆发展和向海推进的双重优势,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要注意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淤泥海岸生长的大米草
淤泥海岸生长的耐盐植物盐蒿
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中国沿海滩涂的分布特点与陆地
地形的关系。
中国沿海滩涂分布
中国地形
不同的海岸带类型都与沿海地区的地形特征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海岸带沿海滩涂的面积大小又各不相同,适宜开展的人类活动也不一样。
想一想:沿海滩涂
有什么特点?可开
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C.沿海滩涂的特点:
①.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
②.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
d.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①.沿海滩涂向陆地方向发展形成农牧渔业畜产用地;
②沿海滩涂向海洋方向发展可成为海洋开发的前沿阵地
③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我国海岸线长约18 000千米,其中淤泥质海岸总长约4 000千米,平均宽度可达几千米,为沿海人类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生产空间。
海岸带面积 / km2
280 000
滩涂面积 / km2
20 800
海水可养殖面积 / km2
26 001
海水已养殖面积 / km2
5 880
浅海滩涂可养殖面积 / km2
24 200
浅海滩涂已养殖面积 / km2
4 330
新课讲解
想一想 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的形成原因?
长芦盐场:天津、河北境内,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
蒸发的天气(春季),是我国最大盐场。
布袋盐场:①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高压控制,
气流下沉,降水少;
②位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
多晴天,气温高,有利于蒸发;
③台西平原地势平坦,有利于晒盐。
莺歌海盐场:热带、气温高;地势平坦、背风
坡,降水少。
长芦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①.气象条件:气温高,降水少, 晴天多、光照强烈、风力
大,蒸发旺盛、有利于海水浓缩。
②.地形条件: 海滩广阔平坦、利于海盐晒制;
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多晴天,
气温高,有利于海水蒸发;③.海水条件(海水盐度高低)→海水盐度高、含盐量大 ④海岸类型:淤泥质海岸,利于提高产量
④.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海岸带范围内的特有动植物品种或资源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等实行保护和进行特殊管理的区域。它不仅有明确的保护对象,而且还通过立法进行管理。
辽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广西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
三亚珊瑚礁保护区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2).海岛
想一想:海岛在国家海洋权益中具有什么作用
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是划分内水、领海等不同海域和决定海域归属的重要标志,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①概念:
②海岛的开发利用
a.优点: ①海岛大多面积狭小,地域结构简单,环境相对封闭,生态
系统构成独特,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②阳光海滩、波浪海鸟构成海岛景观,加上空气新鲜,是巨
大的潜在旅游资源。
b.开发利用方式: ①海岛开发主要涉及旅游娱乐、交通运输、工业、
仓储、渔业可再生能源、城乡建设、公共服务和科学研究等
多个领域。
② 已开发的无居民海岛主要用于海洋渔业基地建设、旅游、
设置航标和桥墩等。
想一想 什么是确权?
2011—2016年中国批准确权的17个无居民海岛
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经过房地产申报、权属调查、地籍勘丈、审核批准、 登记注册、发放证书等登记规定程序,确认某一房地产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
海岸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带,可开辟为旅游地;海岸带是人类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基地,也是守卫国家安全的前哨地带。
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是划分内水、领海等不同海域和决定海域归属的重要标志,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探究活动3
海岸和海岛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中各起到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4 分析探讨马尔代夫的海岛开发规划
想一想 马尔代夫的海岛开发规划对我国无居民海岛开
发有何借鉴意义?
无居民海岛在中国岛屿中占绝对多数,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对我国维护主权,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因此,加强无居民海岛旅游保护与开发是发展海岛地区经济的重要选择,在开发过程中,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好环境。
3.海面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想一想:什么是海洋运输?
当前世界海洋运输有怎样的地位?
(1).海洋运输
概念:指在海洋空间范围内,使用船舶进行运输。海洋运输一直是人类进行远程运输和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海洋运输的地位:
①.海洋航运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最早、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③.世界大洋航线非常密集。承担着繁忙的远洋运输任务。
我国海洋运输发展迅速
中国主要远洋航线
②.海洋运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其货物周转
量在世界各种贸易运输方式中居首位。
海洋运输的地位:
海洋运输特点:
想一想 海洋运输有什么优势
和不足?
优点:①运量大、能耗低、费用低、劳动与经济效益高,
②适合各种笨重、大宗货物远距离运输
缺点:①运速较慢,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风险较大;
②运输易腐烂变质食品需要辅助设备。
(2).填海造陆
填海造陆
①.填海造陆:是把海域通过人工技术手段转变为陆地。填海造陆
对于山多地少而且人口众多的沿海城市而言,是拓展城市发展
空间的有效手段。
思考:填海造陆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①沿海滩涂、浅海等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丧失;
②红树林逐渐消失,抵御风暴潮和固堤作用减弱,海岸侵蚀加剧;
③填海造陆发展农业的地区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退化严重;
④堵塞河流入海口,排水不畅,洪涝风险增加;
⑤港口和重化工业的发展,加重沿海水体污染(赤潮);
⑥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日本神户建造的人工岛
阅读 日本神户的填海造陆
探讨填海造陆的意义、价值
和潜在的风险。
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②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③新增了一块土地资源;
④缓解用地紧张的状况
荷兰
填海造陆
②.人工岛:是由人工建造的岛屿,通过在海中填砂石、
泥土、废料等建成,将岛屿与海岸用堤坝或栈桥相连。
是缓解沿海发达城市发展难题的途径之一。
朱美拉棕榈岛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岛,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该岛位于迪拜,耗资140亿美元,岛上桥梁、灌溉网络、自来水输送网、天然气管道、通信、卫生系统、电网、公路、海洋俱乐部和消防系统等设施应有尽有。
世界最大人工岛
迪拜棕榈岛
③.此类建设需要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
填海造陆虽然可以增加土地,缓解用地紧张的状况,但也应充
分考虑填海造陆对海岸环境与生态带来的影响。
1994年,日本人在第二大城市大阪围海建造了关西机场,机场建在一个用1.8亿土方筑起的人工岛上,离大阪海岸约5千米。那里原先的海水深达17米至18米。岛上除机场外,还有火车站、购物中心、高尔夫球
关西机场
——海上机场
场、卡拉OK歌厅、餐馆和一家
11层的豪华饭店等。关西机场的建成曾被誉为“轰动世界的壮举”。
海面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香港国际机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机场。新机场占地1 275公顷,四分之三是填海而成。连接新机场与港九的青马大桥,跨海距离1 377米,桥墩高达196米。香港国际机场每年可接纳3 500万旅客。
香港国际机场
——海上机场
海面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人工岛、海上机场和海上城市都是人们为了居住、生活、娱乐和工商业活动而建筑的大面积的海上设施。人工岛一般是预先修建周围护岸,再以沙石、垃圾填筑而成。海上城市则在人工岛的基础上建筑城市。
——海上城市
海面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3).海洋旅游
海洋旅游是以海洋为旅游场所,以探险、观光、娱乐、运动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形式。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旅游在世界海洋旅游中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级海洋旅游目的地。
海南
地中海
加勒比海
探究活动5 海洋旅游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①有规划地开发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任何海洋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
都应充分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珍爱每一处可用于海洋旅游的海滩、
海水浴场、珊瑚礁等资源;
②坚决杜绝过度挥霍与浪费资源的行为,为海洋生态腾出足够“休
养生息”的时间;
③在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有序而高效地开发。
④旅游者在旅游时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不要乱扔垃圾。
4.海中与海底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洋渔场
①.概念:海洋渔场是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聚集成群、可供捕捞的
特定水域。
②.分布:全世界的渔场大部分集中于大陆架海区;
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处
世界著名渔场与洋流
读下页“世界著名渔场与洋流”图,分析海洋渔场形成的条件。
海洋渔场
舟山渔场
海中与海底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想一想 海洋渔场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丰富的海水营养盐类→
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
鱼群密集,
形成渔场
(1).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后者从海底带来营养盐类)。
(2).沿海大陆架地区(光照足,营养丰富,光合作用强)。
(3).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从陆地上带来了营养盐类)。 (4).岛屿众多,为鱼类提供栖息地。
③形成条件
(2).海底隧道
①概念:海底隧道是修建于海峡、海湾和河流入海口等
处的海底之下,用于沟通陆地之间的交通管道。
想一想 海底隧道有什么优点?
②.优点:与轮渡相比,海底隧道具有运输速度快、不受
天气影响等优点。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桥集桥梁、人工岛和海底隧道于一体,分析其建设海底隧道的原因,指出海底隧道建设的优缺点。
探究活动6 探讨分析库斯托的海底村落
想一想
1.库斯托建造的海底村落与陆地上的村落有哪些不同?
①海底黑暗、高压、低温和缺氧;
②.海洋开发技术复杂,造价昂贵,风险大。
2.库斯托的预言能够实现吗?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同学自由发言
库斯托海底村落
(3).海底电缆
想一想:海底电缆的作用是什么?
①海底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用
于通信传输
②海底电缆分为海底通信电缆和海底电力电缆。海底电
缆作为当代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是世界信息传输的
主要载体。
正在检修的海底电缆
世界海底电缆分布示意
世界海底电缆分布示意
查找主要的世界海底电缆分布情况。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三、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为何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
①人口分布趋海;
②陆地资源环境压力大;
③海洋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海洋石油工业、滨海旅游业、
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
2.分析讨论海洋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为什么说海洋空间资源
开发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条件,也给国家安全提出了更多要求?
海洋经济的重要性,海洋作为运输通道的重要性,
海洋开发技术的复杂性决定了海洋安全成为国家
安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二).维护海洋权益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1.海岸带与岛屿的安全
我国海岸带和岛屿是我国的领土,也是海域划界重要
的依据,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直接的影响。
表现:岛礁被一些国家非法侵占,岛
屿主权争端长期存在,我国主
张的海域中,有一半存在争议,
海域被分割。与邻国存在复杂
尖锐的划界问题,海洋资源被
掠夺的情况较普遍;对我国的
战略围堵态势明显。
怎么做:“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
海洋强国”是我国的发展战略,
坚决捍卫海洋权益,保证国家海
洋安全。
探究活动7 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严峻形势表现在哪些
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探究活动
2. 海洋资源开发的安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安全的保障。
1.查找材料,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管辖的海域有哪些?
2.阅读下图,讨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域权属,并依法解释、分析海洋资源权益归属。
2. 海洋资源开发的安全
1.)海洋国土概述
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海洋的权益范围包括 本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海床和底土。
(1)概念
u 内水 → 是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
海湾、海峡、海港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其它海域等。
u 领海 → 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的水域。邻接陆
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u 领海基线 → 是测算沿海国家领海宽度的起始线,也是该国领海与
内水的分界线。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
①一国的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
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
②一国对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的国土并不享有完
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管辖权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
权利。
2).中国海洋国土组成
中国可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中国拥有总长约
1.8万千米的大陆岸线和总长约1.4万千米的海岛岸线,以及大
大小小的海岛11000多个。
3).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①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②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管控能力。
③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
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3. 海洋通道的安全
世界主要海上通道
世界重要的海洋通道的安全状况,不仅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势,也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海洋安全。
目前,我国海洋安全利益范围已经延伸至公海及对外贸易和海外资源供应主要航线所经海区,这些区域需要我们重点保护。
3.海洋通道的安全
找一找世界著名海峡(如马六甲海峡),分析其地理意义和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查找国际海洋法规定的各项公海自由。
4. 遏制管控海上军事危机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航线
想一想 中国解决海洋争端的
基本立场是什么?
我国的基本立场如下:
一是维护领土主权完整;
二是主张当事国之间直接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三是主张平等协商,反对单方行动;
四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五是保障南海国际航道安全和畅通;
六是不因分歧影响两国关系发展。
阅读教科书,思考问题:
1.分析秘鲁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海洋资源对秘鲁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3.说明秘鲁确定以鳀鱼分布范围为200海里海洋权主张的原因。
4.绘制示意图,说明鳀鱼在秘鲁海洋渔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大量的岩石上堆满了厚厚的海鸟鸟粪。
鳀鱼为秘鲁沿海的海鸟
提供了重要的食物。
鸟粪
鳀鱼
案例研究 秘鲁200海里海洋权的地理分析(阅读67--68页)
案例研究 秘鲁200海里海洋权的地理分析(阅读67--68页)
想一想
1. 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角度分析秘鲁海洋权范围
定为200海里的原因。
自然地理: 秘鲁岸外大陆架狭窄,但渔业资源却极其丰
富,渔场超过大陆架范围。秘鲁政府把海洋权范围定
为200海里同鱼类分布的宽度范围有直接关系。
人文地理:秘鲁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对秘鲁的农业有重大
意义。海洋渔业资源对农业的影响主要通过海鸟和鸟
粪两个环节实现。
结合材料从鱼类、海鸟、鸟粪、农业、农产品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2. 在分析中,如何使用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观点?
小 结
作业题
第1题: (1) 655.397立方米。
(2)特点:①充分利用海面和海中空间;
② 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
③集约化程度高;
④养殖产量高,产值高;
⑤单位产量成本较低。
第2题:
(1) 原因:
①随着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集装箱运输大型化,在亚洲、
美洲、欧洲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形成若干个跨洋运
输的集装箱集散地,上海应有一席之地;
②长江口和杭州湾口附近河流泥沙淤积,进港航道水深
太浅,深水岸线资源缺乏,远不能适应集装箱船舶大
型化发展的要求;
③大小洋山岛附近海域港阔水深,可建非常理想的深水
港,又距上海陆域近。
(2)建港条件:
①区位优势:洋山港距国际航线很近,又是距上海最近
的深水良港;(西北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28千米,南
至宁波北仑港约90千米,东经黄泽洋水道直通外海)
②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连接,交通便利;
③经济腹地:靠近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充足、
稳定的客户来源和发达广阔的经济腹地;
④水域条件:洋山港海域港阔水深,潮流强劲,不淤不
冻,海床稳定,能确保船舶航行及停靠、离泊安全,
具备建设深水港区和航道的优越条件。
⑤工程施工后对自然条件基本无影响,能维持原有水深。
⑥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天然屏障,背风避浪,停泊条件好。
第3题:
原因:
①海底热液硫化物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矿产资源,富含多
种矿物,且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
物的种类繁多;
②该物质数量较多,因此我国海洋科考要考虑探查海底
热液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