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备考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北师大版 )基础讲练(锁定考试目标+导学必备知识+探究重难方法)第18讲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备考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北师大版 )基础讲练(锁定考试目标+导学必备知识+探究重难方法)第18讲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0-28 17: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时 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考纲要求
备考指津
1.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实验。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4.阐述绿色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本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少,以选择题见多。
2.以一个具体的生态情景为依托,联系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沙尘暴、生物入侵、砍伐森林、水华赤潮等知识点,以分析说明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酸雨、废电池等危害往往结合种子的萌发等出现在探究实验中。
一、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
1.乱砍滥伐 2.过度放牧 3.乱捕滥杀 4.围湖造田 5.毁林造田 6.污染物排放 7.外来生物入侵
二、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
1.酸雨
对生物的危害
预防措施
2.废电池的危害
对生物的危害
对生物的危害
控制措施
3.臭氧层的破坏
诱发人体皮肤癌和白内障;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气候变暖,使农作物减产,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遭到破坏等。
4.温室效应
指全球CO2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三、保护生态环境
1.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
2.退耕还林、还草是保护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1.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2.下列哪项是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
A.过度放牧     B.乱砍滥伐森林
C.网捕鸟类 D.以上都是
3.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太多
B.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C.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过多
D.森林火灾频繁
4.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前三项都是
5.废旧电池易造成有毒金属污染,控制废旧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  )。
A.禁止销售电池
B.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
C.鼓励把危害性大的电池扔到垃圾箱中
D.把危害性大的电池进行粉碎后,再扔到垃圾箱中
6.下列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燃放烟花 B.汽车尾气
C.煤气燃烧 D.光合作用
7.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还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一、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1.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农业。
(2)对工农业和生活中污染物排放进行综合治理,减少各种污染。
(3)建设生态城市。
(4)加强物种引入或入侵的监测。
(5)控制人口增长和结构比例。
2.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吸收有害气体和监测大气污染;
(3)驱菌和杀菌;
(4)阻滞粉尘;
(5)消减噪声;
(6)吸收放射性物质;
(7)产生微风,驱散大气污染物;
(8)美化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
(9)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10)防风固沙;
(11)调节气候。
【例1】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科学的是(  )。
A.禁止砍伐
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整齐美观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解析:一味地禁止砍伐并不是科学的保护措施,合理砍伐可以促进森林的更新,取得的经济利益还可以以林养林。单一树种容易发生大面积虫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农药会污染土壤,并可以在食物链中富集,造成严重危害。
答案:B
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对生物圈的影响表现在:
(1)森林结构破坏,生态退化,物种减少。
(2)破坏了碳的平衡,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3)由于根系破坏,水土冲刷流失,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土地变为贫瘠的荒地。
二、辩证地认识沙尘暴
总述
又叫沙暴、尘暴,通称风沙,多发于我国北方春季
起因
①植被遭到破坏;②冷空气南下,大风卷起尘沙所致
分类
①浮尘: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②扬尘:水平能见度在1~10 km以内
③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在500~1 000 m
益处
①净化空气
②其中的钙有效地中和二氧化硫,减少酸雨
③弥补一些地区的土壤不足
措施
①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种草
【例2】近年来,沙尘暴仍频繁地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少,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解析: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答案:A
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的活动。
1.(2012·湖南株洲中考,14)分析下侧漫画的寓意,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B.污水净化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生生物
C.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唯一原因是大量排放污水
D.目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唯一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
2.(2012·山东聊城中考,1)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下列行为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离开房间时关灯
B.拒绝使用塑料方便袋
C.倡导骑电动车上学
D.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3.(2012·山东济宁中考,6)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综合检测结果,2012年5月初日照以东海域出现赤潮,最大面积106.3平方千米,你认为以下哪项不可能是“赤潮”发生的原因?(  )
A.工业城市将大量污水排入该海域
B.农田里大量化肥最终流入该海域
C.工业有机物、农药最终流入该海域
D.在该海域养殖的海带密度、面积过大
4.(2011·江苏苏州中考,34)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5.(2011·湖南怀化中考,1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据报道,我国现在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农村地下水资源50%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③日本福岛核电站将处理受损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中 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④ D.①②③④
6.(2011·山东烟台中考,4)“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
B.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为了节省时间,每天让父母开车接送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7.(2011·山东济宁中考,8)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提倡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待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做户外运动 ⑥购物时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⑦用餐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
8.(2011·山东泰安中考,32)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酸雨主要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C.酸雨对植物有极大的危害,对人和动物没有危害
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回收和利用
1.生态城市建设让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目前江苏苏州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要做到生态良性循环
B.要做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进步
C.要进一步做好城市绿化工作
D.可先加快工业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保护环境
2.上海世博会上最受欢迎的中国馆,处处蕴涵着“低碳”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提倡步行 B.一水多用
C.少用空调 D.焚烧垃圾
3.野生燕麦是广泛分布于江苏、河南一带的适应能力极强的麦田杂草。近年来,伴随着大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被引入山东半岛这个新领地。以下观点最科学的是(  )。
A.外来生物就是来自国外的生物,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不属外来生物
B.外来生物是对生态系统而言的,野生燕麦对山东半岛而言是外来生物
C.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有利于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D.野生燕麦进入山东半岛,不会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种类的生存
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
A.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5.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6.呼伦贝尔市政府曾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 000千米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汽车赛后草场“伤痕累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  )。
A.促进了当地的对外开放
B.提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知名度
C.增加了呼伦贝尔市的经济效益
D.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7.下列商品不能称为“绿色商品”的是(  )。
A.不含磷的洗衣粉    B.不含碘的食盐
C.无铅汽油 D.无氟冰箱
8.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
A.硫化氢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甲烷
9.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 000 mL的清水中2~3 天;
B.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标签甲、乙、丙、丁;
C.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D.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50 mL、100 mL、200 mL、400 mL电池浸出液;
E.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5条金鱼,定时喂养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如下: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50
100
200
400
鱼存活的平均天数
15
12
7
1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E步骤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________。该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梅托斯等于191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图所示。该模型认为:人口的剧增必然导致土地过度利用,造成粮食产量下降,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剧,最终威胁人类的生存,使人口死亡率升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自然资源的曲线是______;图中表示环境污染的曲线是______。
(2)综上所述,人口过度增长,会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受______的制约。
11.请阅读下列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的美丽风景
A.一只藏羚羊在青藏铁路青水河特大桥附近觅食
B.一群藏羚羊在青藏铁路沿线的楚玛尔河一带迁徙
你知道藏羚羊吗?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如图A),它体表被毛,浑身是宝,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它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北京2008奥运吉祥物五个可爱的福娃中,“迎迎”的原型就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
自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铁路设计、施工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为保护藏羚羊的迁徙(如图B)专门设置了动物通道,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严禁惊扰藏羚羊等管理措施。经过两年的适应期,可可西里藏羚羊已完全适应了青藏铁路。从2006年5月中旬开始,已有300多只藏羚羊安全、顺利地穿越了铁路。据介绍,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后,游客们将可以在列车内或铁路沿线设立的观景站台上,观赏到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高原珍稀物种。
(1)通过分析以上资料,你认为藏羚羊在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类动物。
(2)藏羚羊的迁徙是一种动物行为,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________行为。
(3)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保护区藏羚羊的迁徙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回答出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保护藏羚羊等珍稀生物的做法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自主导学
自主测试
1.B 2.D 3.C 4.D 5.B 6.D 7.D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C 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环境污染、人类的捕杀、外来生物入侵等。
2.C
3.D 赤潮发生的原因是水质富营养化导致水中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4.C 因为,A、B、D的做法都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原有的植被。
5.D 因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就会参与物质循环。
6.C 因为,有机燃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CO2。
7.A 因为,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CO2;电脑处于待机状态也会消耗电;使用一次性筷子会消耗大量的木材,破坏植被。
8.C
模拟预测
1.D
2.D 因为有机物燃烧一是能源浪费,二是产生大量的CO2等气体,污染大气。
3.B 因为生物入侵是指生物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野生燕麦适应力极强,容易形成单种优势,破坏生态系统,进而威胁当地原有生物的多样性。
4.A 因为有机物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气体。
5.C 因为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富集。
6.D “汽车拉力赛”破坏了草原上的植被,进而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
7.B 因为绿色商品是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危害或危害极小、可回收的商品。
8.C
9.答案:(1)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
(2)同种、体重相近、健康状况相近的金鱼
(3)需要 设置戊缸,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和同样的金鱼,不加电池浸出液
(4)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污染越大
10.答案:(1)A B
(2)环境
解析:人口越多,消耗的自然资源越多,对环境的污染越严重,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生活在环境中,同样受着环境条件的制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