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任务单群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任务单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15:5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跨越山河与岁月
——《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任务单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文本解读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文体特征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散文集是多篇散文集成的书。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朝花夕拾》收录了1926 年鲁迅专门为《莽原》半月刊撰写的 10 篇散文,加上1927 年创作的《小引》与《后记》,共 12 篇散文,1928 年由北平(今北京)未名社结集出版。
(三)作品价值
《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从孩童到青年的成长历程,追忆了那些纷繁复杂的人、事、物,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师长等的不同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境遇的思考。此作品的学习价值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心路历程、审视当下。
1. 心路历程
童年时的鲁迅曾因得到一本《山海经》而欢欣雀跃(《阿长与〈山海经〉》),因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玩耍而获得无限乐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时,在经历了父亲延医不治、家境衰落的境遇后(《父亲的病》),他离开家乡前往异地求学。青年时,经历了仙台“观影事件”后,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弃医从文之路(《藤野先生》),批判旧教育制度,批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批判换汤不换药的民国社会(《范爱农》)……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印迹承载了他的溫馨回忆,也见证了他的思想蜕变。
2. 审视当下
鲁迅在创作《朝花夕拾》时,正遭受“正人君子”们的攻击和守旧势力的排挤,其颠沛流离的生活处境正是1926—1927年的社会缩影。鲁迅的内心独白饱含了他对当下“离奇”“芜杂”的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冷峻思考。鲁迅的散文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弱小者的同情与悲悯,对旧文化、旧习俗的鞭挞以及对正直灵魂的讴歌与怀念。通过创作《朝花夕拾》,鲁迅获得了新的力量,更加坚定地追寻、探索民族的未来。
二、学习路径
(一)阅读任务:
首先,关注“朝花”,即先梳理作者在散文集中回忆的人、事、物,为后续的阅读分析做好准备。
其次,关注“当下的我”对那些人、事、物分别持有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梳理每篇散文的思想情感脉络,提炼每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再者,推断“当下的我”在回忆那些人、事、物时所处的境遇,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夕拾”那些“朝花”。
最后,阅读散文集的《小引》和《后记》,将它们与其他散文建立联系,将散文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找到各篇散文之间显性或隐性的关联,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将这些文章整理成集以及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编排,进而把握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
核心问题设计为:作者为什么要“夕拾”那些“朝花”
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设计问题链如下:
问题1:这本散文集写了哪些人、事、物 → 问题2:作者对那些人、事、物分别持怎样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 → 问题3:这本散文集中的十篇散文可以如何分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 → 问题4:作者在怎样的境遇中回忆那些人、事、物 借此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 问题5:作者为什么要“夕拾”那些“朝花”。
(二)任务设计
任 务 问题链
核心任务:撰写《致1927年的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夕拾”那些“朝花”
任务一:梳理散文集中的人、事、物 问题1:这本散文集写了哪些人、事、物
任务二:梳理每篇散文的思想情感脉络 问题2:作者对那些人、事、物分别持怎样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
任务三:绘制十篇散文分类思维导图并阐释标准 问题3:这本散文集中的十篇散文可以如何分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
任务四:撰写读书札记 问题4:作者在怎样的境遇中回忆那些人、事、物 借此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核心任务:撰写《致1927年的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夕拾”那些“朝花”
任务一:梳理散文集中的人、事、物
(一)任务要点
初读散文集,熟悉文本内容,用表格的形式梳理散文集中的人、事、物并加以概括。小组分享、交流阅读所得,列出阅读困惑。
(二)操作流程(流程简图)
操作说明:
1. 个人自读:初读散文集,根据表格梳理《朝花夕拾》中的核心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选择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制作“《朝花夕拾》人物名片”。
2.小组交流:分享整本散文集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个人阅读中的困惑,待日后解决。
(三)完成表格
1、《朝花夕拾》事件表
篇 名 主 要 事 件
《阿长与<山海经>》 示例:行为粗俗、不懂规矩;懂的规矩、教我道理,讲“长毛”的故事、谋害银鼠……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2、《朝花夕拾》任务名片
说明:选择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制作“《朝花夕拾》人物名片”
人物:
与鲁迅关系
外貌特征
性格特点
其他
任务二:梳理每篇散文的思想情感脉络
(一)任务要点
把握每篇散文中的主要事件或主要人物,梳理每篇散文的思想情感脉络。
说明:
1. 单篇精读指导
回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学的梳理行文思路的方法,将此方法运用于散文集中其余九篇散文的阅读。先精读《阿长与〈山海经〉》,巩固所学,进而梳理其余各篇散文的思想情感脉络。
2. 小组单篇精读
每组选一篇精读,梳理其思想情感脉络。或利用文中直接出现的、在结构上起到提示作用的标志性语言(关联词、过渡句等),或概括出每个材料中作者或显或隐的情感态度,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梳理作者思想情感变化的过程,然后尝试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作者在这篇散文中的一系列思想情感变化或推动其变化的原因串联起来,形成对这篇散文思想情感脉络的阐释。
3. 分享精读成果
小组分享、交流阅读成果,厘清各篇散文的思想情感脉络,并记录讨论过程中产生的争议或困惑。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交流作者鲁迅对人、事、物的思想情感变化。
(三)完成表格
单篇散文思想情感脉络梳理表
篇目 主要事件 思想感情脉络
《阿长与<山海经>》 示例:行为粗俗、不懂规矩;懂的规矩、教我道理,讲“长毛”的故事、谋害银鼠…… 示例:虽然她行为粗俗,令我讨厌,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虽然她懂得许多道理,教给我很多规矩,令我感到很麻烦,然而她会讲长毛的故事,使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后来……(补充完)
《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猖会》
任务三:绘制十篇散文分类思维导图并阐释分类标准
(一)任务要点
在理解各篇散文的基础上,判断十篇散文结集成册的内在结构关联,为十篇散文分类并阐释分类标准。
(二)操作流程
阶段成果汇报 → 汇集十篇散文的思想情感脉络梳理表,用不同符号分类圈画信息
小组交流 → 按不同分类标准,绘制散文分类思维导图
归纳总结 → 回顾研讨过程,阐释分类标准,完成十篇散文分类交流记录单
1. 阶段成果汇总
在任务二的基础上,汇集十篇散文的思想情感脉络梳理表,用不同的符号分类圈画信息,如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对整本散文集进行回顾。
2. 小组交流
分组研讨,对十篇散文进行分类,绘制《朝花夕拾》散文分类思维导图,填写《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分类表”。
3. 归纳总结
交流研读成果,阐释各自的分类标准,并在交流记录单上补充记录与自己研读成果不同的其他分类标准。
(三)完成表格
1.《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分类表
分类标准: 具 体 篇 目
2.《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分类交流记录单
参与者: 记录者: 讨论日期:
十篇散文可以分成哪几类 分类标准各是什么 标准一: 标准二: 标准三:
存在争议和困惑的信息: 文中的依据(摘录):
最终解决争议的方案: 理由:
对于本次讨论的自我评价(按满意度填涂)☆☆☆☆☆
任务四:撰写读书札记
(一)任务要点
研读各篇散文,推断“当下的我”的生活境遇及心情状态。研读《小引》,将其与各篇散文建立关联,理解散文集中所反映的当下现象的“离奇以及作者心理感受的“芜杂”。
(二)操作流程
制读书卡片→找到各篇散文中反映当下的语句,分析这些语句所反映的作者创作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生境遇
绘思维导图→将《小引》内容与读书卡片内容建立联系,用思维导图呈现两者的关联
完成读书札记 → 在读书卡片和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撰写读书札记
1. 制作读书卡片配自于高
研读散文集。每个小组选定其中一篇研读,从字里行间读出“当下的我”的生活境遇,思考并推知“当下的我”所处的社会现状,制作读书卡片,摘录并批注这篇散文中反映“当下”的语句。
2. 绘制思维导图
研读《小引》,结合注释并查找资料,了解 1927年鲁迅的生存状态以及他写作《朝花夕拾》的宏观背景。圈画出《小引》中表达作者当下思想情感的关键语句,与读书卡片上摘录的内容建立联系,用思维导图呈现出《小引》与各篇散文内容上的关联。
3. 完成读书札记
在读书卡片和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理解散文集中所反映的“当下”现象的“离奇”,以及作者心理感受的“芜杂”,撰写读书札记。
(三)任务推荐用表/图
1.单篇散文读书卡片
篇名:
摘抄1:
批注1:
摘抄2:
批注2:
2.作者写作背景表
事 件 时间 离开的原因
离开北京
离开厦门大学
离开中山大学
……
3.《朝花夕拾》各篇创作的时间表
时间 《朝花夕拾》创作的篇目
“三一八”惨案之前
“三一八”惨案之后
8月,赴厦门大学任教
12月,从厦门下雪辞职
4.《小引》与各篇中“当下”思想感情状态印证关系图
任务五:撰写《致1927年的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一)任务要点
回顾已完成的四个任务,分析作者“夕拾”“朝花”的原因,在整体理解散文集的基础上,与 1927 年的鲁迅先生对话,完成书信。
(二)操作流程
小组讨论→回顾之前的阅读活动,多角度分享散文集的认识→讨论并拟定“与鲁迅对话”的提纲→个人任→撰写《致1927年的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1. 小组讨论
回顾整个阅读活动中前四个任务,小组展开讨论,从内容、语言、行文思路等角度分享对散文集《朝花夕拾》的认识,分析 1927年的鲁迅之所以“夕拾”“朝花”的原因。根据讨论结果,撰写《致 1927 年的鲁迅先生的一封信》写作提纲。
2. 个人任务
撰写《致 1927 年的鲁迅先生的一封信》,撰写书信时,注意书信的基本格式,用恰当的口吻与先生对话。写作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注意书信体格式;②回顾前四个任务的阅读成果;尝试解读“朝花”之所以“夕拾”的意义;④不少于600字。
(三)完成图标
《朝花夕拾》任务回顾小组记录单
参与者: 记录者: 讨论时间:
一、交流与思考 1、回顾阅读任务,你对《朝花夕拾》有了哪些认识?
类别 我的认识
内容
语言风格
行文思路
……
2、鲁迅为什么要“夕拾”那些“朝花”?
二、书写的基本格式要求
三、列书写提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