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5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7 16:50:3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5
一、单选题
1.(2019七上·余姚期末)“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工作的;
(2)在测量温度时,装液体的玻璃管应该体积变化应该很小,而里面的液体体积应该有明显变化,这样才能减小测量误差,得到准确温度;
(3)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之间。
【解答】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所有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我们还要通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它液柱的变化读取数值,绝对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纳米管温度计”的量程是30℃~490℃,而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所以它的量程比体温计大得多,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2017七上·台州期中)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水银一样多,将它们同时竖直插入一杯热水中,温度升高相同,最后的示数都显示同一温度。体积膨胀的也相同,内径细的,上升得更高些。
【解答】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由于热水的温度是相同的,温度计最后的示数都将显示这一杯热水的温度;玻璃泡内的水银量相等,水银升高温度相同,所以水银膨胀程度也相同,也就是增大的体积相同,体积变化相同,内径细的升的高,内径粗的升得较低,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3.(2017七上·海宁月考)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此题实际是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设计对照实验研究时,球的种类是控制的变量,其它方面都应该相同。还有的问题就是要将弹性变的可观察,从选项可以看出主要通过球的反弹距离来判断弹性的好差。
【解答】此题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控制球的种类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掷球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A错误;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软硬不能表示弹性的好差,B错误;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掷向地面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C错误;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实验中只有球的种类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方案正确,D正确。
故选D
4.(2018七上·天台月考)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液体温度计要正常工作,必须保证里面是液体而不能变成气体或固体,因此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在沸点和凝固点之间,据此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我国一年四季的最高温度在40℃左右,最低温度在-50℃左右。如果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那么它的沸点要高于40℃,凝固点要低于-50℃。分析表格发现,酒精的沸点70℃,凝固点是-117℃,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2018七上·温州月考)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9.5℃和 37.5℃,那么(  )
A.他的体温一定是 37.5℃ B.他的体温更接近 39.5℃
C.他的体温在 37.5 至 39.5℃ D.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 37.5℃
【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常用的体温计有一段弯曲的部分,测量体温后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中,必须甩几下水银才可以回到玻璃泡中,所以测量体温前要拿起温度计的尾部用力甩几下,温度计的示数低于36℃才可以测体温。
【解答】 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当温度计的示数为39.5℃时,这个同学的体温可能等于39.5℃或低于39.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37.5℃时,这个同学的体温可能等于 37.5℃或低于37.5℃, 而这个同学的体温是不变的,所以这个同学的体温可能等于 37.5℃或低于37.5℃。
故答案为:D
6.(2017七上·台州期中)某同学先后 5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1.74 厘米、1.73 厘米、
1.74 厘米、 1.72 厘米、1. 93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1.7325 厘米 B.1.73 厘米
C.1.77 厘米 D.1 .772 厘米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值包括两部分,准确值和估计值,对于同一个物体的准确值部分必须是相同的,估计值是误差所在的部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同一个人的不同测量得到的数据的估计值部分可能不同,不同人测量得到的数据的估计值部分可能不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求得的平均值位数与测量得到的相同,也是由准确值和估计值部分组成。
【解答】某同学先后5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4厘米、1.73厘米、1.74厘米、1.72厘米、1.93厘米。由长度测量值的特点可知,准确值部分必须相同,所以1.93厘米这一数据是错误的,应去掉。将剩余四个数据1.74厘米、1.73厘米、1.74厘米、1.72厘米求平均值。 ≈1.73厘米,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7.(2020七上·嵊州期中)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4 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24 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17 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
A.60℃ B.65℃ C.50℃ D.40℃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那么水银柱的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设物体的实际温度为t,水银柱的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当水银柱的长度L=17cm时,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65℃。
故选B。
8.(2018七上·绍兴期中)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 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实得到的测量值就是物体的真实长度与尺上单位长度的比值;
(2)刻度尺的材料温度升高后膨胀程度大,那么温度降低后缩小程度也大。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如果两种物质的膨胀程度相同,那么两个温度下测得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因为L1>L2,所以L2B.因为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的膨胀程度小,那么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乙缩小的程度也小,因此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乙的长度大于甲的长度,故B错误;
C.因为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的膨胀程度小,所以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故C正确;
D.综上所述,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药品
B.滴入液体药品
C.加入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药品
【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实验操作,试管盛放液体时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胶头滴管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②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③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时,用镊子夹取药品放于试管口,慢慢竖起试管使固体药品滑入试管底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朝手心,瓶塞倒放于桌面。
【解答】
A、试管盛放液体加热时试管内加的液体不能超过1/3,图所示已经超过了,A错误;
B、试管中滴入液体药品时,图示操作符合滴管的规范操作,B正确;
C、加入固体药品时,试管要平放,将固体放于试管口后再慢慢竖起来,图示操作错误,C错误;
D、量筒最取液体药品时,图示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了,D错误。
故选B
10.(2017七上·乐清期中)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
A.41℃,60℃ B.21℃,40℃ C.35℃,56℃ D.35℃,36℃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20℃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80℃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由于20℃到80℃之间有60个格,那么用实际的100℃除以60个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了,即 ;那么当示数为41℃时,从20℃到41℃之间有21个格,用21× 算出的就是实际的温度;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根据上述原理同样可求。
【解答】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20℃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80℃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由于20℃到80℃之间有60个格,那么用实际的100℃除以60个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了,即 ;当温度为41℃时,实际温度为t1=(41-20)× =35℃;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为t= ℃+20℃=56℃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2.5cm;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17.5cm.当温度计插入某一烧杯中液体时,温度计的液柱为8.5cm时,则被测液体的温度   ℃.
【答案】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体高8.5cm时的温度.此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2.5cm,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17.5cm,

液柱长度为8.5cm时所测液体的温度:(8.5cm-2.5cm)× ℃/cm=40℃.
故答案为:40.
12.(2018七上·宁波期中)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答案】;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卷筒纸的为一个圆柱形,首先根据V=Sh分别计算出外面大圆柱和里面小圆柱的体积,然后二者之差就是纸的总体积;卷纸拉开后是一个长方体,已知这个长方体的宽为h,高为d,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hdL计算出卷筒纸的总长度即可;
(2)卷筒纸的长度与卷筒纸的的横截面积成正比,设原来卷筒纸的横截面积为S,长度为L0的卷纸面积为S',那么:,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设卷纸的宽度为h,
卷纸的体积为:V=Sh=(S大-S小)h=(πR2-πr2)h=π(R2-r2)h;
卷纸拉开后是一个长方体,
那么卷纸的长度;
(2)原来卷纸的横截面积为:S=π(R2-r2);
长度为L0的卷纸的横截面积为:S'=π(R2-R02);
根据:得到:

解得: 。
13.(2019七上·绍兴期末)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
(2)图乙是体温计,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答案】(1)1.85
(2)36.6
(3)2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首先弄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测量结果;
(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液柱所在位置读数即可;
(3)小石块的体积等于量筒两次示数之差。
【解答】(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长度的准确值是:3.8cm-2.0cm=1.8cm;物体的边线在两个刻度之间,因此估读值是0.05cm,那么物体的长度:1.8cm+0.05cm=1.85cm;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那么此时示数是:36℃+0.1℃×6=36.6℃;
(3)小石块的体积:。
故答案为:(1)1.85;(2)36.6;(3)20
三、解答题
14.(2019七上·南浔期中)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   。(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
(2)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
(3)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 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答案】(1)降低;小;13℃
(2)要求玻璃管内径要细
(3)存在这样的一个温度,此时甲乙的示数相同,该温度为35摄氏度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①根据表格分析水柱高度和温度变化的规律;
②根据①中得出的结论分析;
③根据表格可知,温度每降低2℃ ,水柱的高度升高5.1cm,根据此规律计算出水柱高为40.3cm时的大致温度;
(2)根据公式可知,当液体变化的体积相同时,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越细),那么水柱的变化越大,那么温度计上经过的刻度就越多,自然就越准确;
(3) 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长度成正比;那么乙温度计(80℃-20℃)与甲温度计上(95℃-(-15℃)成正比,设甲的示数为t甲,乙的示数为t乙,那么存在这样的关系: 。
【解答】(1)①根据表格可知,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低;
②因为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低,即在温度计上标上刻度后,水柱的高度越小,刻度越靠下,示数越大,即上面的数值要小;
③当水柱高度为40.3cm时,比19℃时液柱升高:40.3cm-24.9cm=15.4cm;
那么此时对应的温度大约为:;
(2) 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 应该使玻璃管的内径更细些;
(3)当甲和乙的温度相同时,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35℃。
那么存在这样一个温度,这个温度是35℃。
15.(2020七上·普陀期中)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
(1)其中操作正确的是图1中的   .图2所示的是用该温度计测得的液体的温度,示数为    。
(2)小明同学又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3)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分别为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多少?请列式计算   c。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答案】(1)D;-4℃
(2)气体的热胀冷缩
(3)4.00;22.5℃
(4)玻璃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根据图2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于是红色液柱向左移动;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于是红色液柱向右移动,据此分析工作原理;
(3)根据图乙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测量结果。从图片中读出C处的刻度,然后计算出BC的长度,最后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列式计算,即。
(4)根据公式V=Sh分析改进精确度的措施。
【解答】(1)图A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底部,图B中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侧壁,图C中温度计的液泡没有与液体接触,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刻度值向下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4℃。
(2)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根据图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那么AB的长度为:8.00cm-4.00cm=4.00cm,BC的长度为:7.00cm-4.00cm=3.00cm。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47.5℃。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即液柱的长度h变化较小,根据公式V=Sh可知,
①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从而增大液柱长度h;
②增大烧瓶的容积,即增大里面气体的体积。
1 / 1浙教版科学 第1章 2022国庆练习05
一、单选题
1.(2019七上·余姚期末)“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上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 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该温度计虽然很小,但其量程却比体温计大
2.(2017七上·台州期中)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 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  )
A.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3.(2017七上·海宁月考)小东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东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东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
4.(2018七上·天台月考)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酒精温度计 B.乙醚温度计 C.水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
5.(2018七上·温州月考)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9.5℃和 37.5℃,那么(  )
A.他的体温一定是 37.5℃ B.他的体温更接近 39.5℃
C.他的体温在 37.5 至 39.5℃ D.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 37.5℃
6.(2017七上·台州期中)某同学先后 5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1.74 厘米、1.73 厘米、
1.74 厘米、 1.72 厘米、1. 93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1.7325 厘米 B.1.73 厘米
C.1.77 厘米 D.1 .772 厘米
7.(2020七上·嵊州期中)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4 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24 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 17 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  )
A.60℃ B.65℃ C.50℃ D.40℃
8.(2018七上·绍兴期中)用材料甲制成的刻度尺去测量用材料乙制成的物体的长度。在5℃时测得的长度为L1,在 30℃时测得的长度为L2。如果两次的测量方法都正确,且L1>L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材料膨胀程度不同,且材料乙的膨胀程度大
B.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C.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药品
B.滴入液体药品
C.加入固体药品
D.量取液体药品
10.(2017七上·乐清期中)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下列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
A.41℃,60℃ B.21℃,40℃ C.35℃,56℃ D.35℃,36℃
二、填空题
11.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2.5cm;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17.5cm.当温度计插入某一烧杯中液体时,温度计的液柱为8.5cm时,则被测液体的温度   ℃.
12.(2018七上·宁波期中)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然后拉开部分卷筒纸测出它的长度为L0,此时卷筒纸的外半径由一开始的R减小到R0,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   。
13.(2019七上·绍兴期末)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
(2)图乙是体温计,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
(3)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三、解答题
14.(2019七上·南浔期中)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与麦秆粗细相当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17 19 21 23 25 27
高度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h(cm)   5.1 5.2 5.1 5.2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   。(选填“大”“小”或“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 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大约是   。
(2)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对该装置有何要求?(写出一点即可)   。
(3)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 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的示数为15℃;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的示数为95℃。问: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15.(2020七上·普陀期中)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
(1)其中操作正确的是图1中的   .图2所示的是用该温度计测得的液体的温度,示数为    。
(2)小明同学又尝试自制了一支气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
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3)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分别为A和B,如图乙所示(右边装置已省略),用刻度尺测出温度计上AB段长度为   cm;再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多少?请列式计算   c。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工作的;
(2)在测量温度时,装液体的玻璃管应该体积变化应该很小,而里面的液体体积应该有明显变化,这样才能减小测量误差,得到准确温度;
(3)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之间。
【解答】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所有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我们还要通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它液柱的变化读取数值,绝对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纳米管温度计”的量程是30℃~490℃,而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所以它的量程比体温计大得多,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水银一样多,将它们同时竖直插入一杯热水中,温度升高相同,最后的示数都显示同一温度。体积膨胀的也相同,内径细的,上升得更高些。
【解答】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由于热水的温度是相同的,温度计最后的示数都将显示这一杯热水的温度;玻璃泡内的水银量相等,水银升高温度相同,所以水银膨胀程度也相同,也就是增大的体积相同,体积变化相同,内径细的升的高,内径粗的升得较低,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此题实际是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设计对照实验研究时,球的种类是控制的变量,其它方面都应该相同。还有的问题就是要将弹性变的可观察,从选项可以看出主要通过球的反弹距离来判断弹性的好差。
【解答】此题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两种橡胶球的弹性好差,控制球的种类不同而使其它条件相同。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掷球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A错误;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软硬不能表示弹性的好差,B错误;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掷向地面的力度不一定相同,不能比较,C错误;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实验中只有球的种类不同,其余条件都相同,方案正确,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液体温度计要正常工作,必须保证里面是液体而不能变成气体或固体,因此液体温度计的测温范围在沸点和凝固点之间,据此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我国一年四季的最高温度在40℃左右,最低温度在-50℃左右。如果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那么它的沸点要高于40℃,凝固点要低于-50℃。分析表格发现,酒精的沸点70℃,凝固点是-117℃,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常用的体温计有一段弯曲的部分,测量体温后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中,必须甩几下水银才可以回到玻璃泡中,所以测量体温前要拿起温度计的尾部用力甩几下,温度计的示数低于36℃才可以测体温。
【解答】 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当温度计的示数为39.5℃时,这个同学的体温可能等于39.5℃或低于39.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37.5℃时,这个同学的体温可能等于 37.5℃或低于37.5℃, 而这个同学的体温是不变的,所以这个同学的体温可能等于 37.5℃或低于37.5℃。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长度的测量值包括两部分,准确值和估计值,对于同一个物体的准确值部分必须是相同的,估计值是误差所在的部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同一个人的不同测量得到的数据的估计值部分可能不同,不同人测量得到的数据的估计值部分可能不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求得的平均值位数与测量得到的相同,也是由准确值和估计值部分组成。
【解答】某同学先后5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1.74厘米、1.73厘米、1.74厘米、1.72厘米、1.93厘米。由长度测量值的特点可知,准确值部分必须相同,所以1.93厘米这一数据是错误的,应去掉。将剩余四个数据1.74厘米、1.73厘米、1.74厘米、1.72厘米求平均值。 ≈1.73厘米,B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那么水银柱的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设物体的实际温度为t,水银柱的长度为L,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当水银柱的长度L=17cm时,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65℃。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其实得到的测量值就是物体的真实长度与尺上单位长度的比值;
(2)刻度尺的材料温度升高后膨胀程度大,那么温度降低后缩小程度也大。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如果两种物质的膨胀程度相同,那么两个温度下测得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因为L1>L2,所以L2B.因为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的膨胀程度小,那么降低相同的温度时乙缩小的程度也小,因此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降低相同温度后乙的长度大于甲的长度,故B错误;
C.因为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的膨胀程度小,所以如果在15℃时取甲、乙两材料的长度均是1米,则升高相同温度后甲的长度大于乙的长度,故C正确;
D.综上所述,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实验操作,试管盛放液体时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胶头滴管①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②滴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③滴管用后应立即冲洗,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时,用镊子夹取药品放于试管口,慢慢竖起试管使固体药品滑入试管底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朝手心,瓶塞倒放于桌面。
【解答】
A、试管盛放液体加热时试管内加的液体不能超过1/3,图所示已经超过了,A错误;
B、试管中滴入液体药品时,图示操作符合滴管的规范操作,B正确;
C、加入固体药品时,试管要平放,将固体放于试管口后再慢慢竖起来,图示操作错误,C错误;
D、量筒最取液体药品时,图示中瓶塞没有倒放错误了,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20℃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80℃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由于20℃到80℃之间有60个格,那么用实际的100℃除以60个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了,即 ;那么当示数为41℃时,从20℃到41℃之间有21个格,用21× 算出的就是实际的温度;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根据上述原理同样可求。
【解答】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20℃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80℃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由于20℃到80℃之间有60个格,那么用实际的100℃除以60个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了,即 ;当温度为41℃时,实际温度为t1=(41-20)× =35℃;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为t= ℃+20℃=56℃
故答案为:C
11.【答案】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求出1cm表示的温度是多少,然后求出液体高8.5cm时的温度.此题考查温度的计算,关键是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沸水的温度应当记准确,本题有一定的难度。
【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液柱的长度为2.5cm,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是100℃,液柱的长度为17.5cm,

液柱长度为8.5cm时所测液体的温度:(8.5cm-2.5cm)× ℃/cm=40℃.
故答案为:40.
12.【答案】;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卷筒纸的为一个圆柱形,首先根据V=Sh分别计算出外面大圆柱和里面小圆柱的体积,然后二者之差就是纸的总体积;卷纸拉开后是一个长方体,已知这个长方体的宽为h,高为d,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hdL计算出卷筒纸的总长度即可;
(2)卷筒纸的长度与卷筒纸的的横截面积成正比,设原来卷筒纸的横截面积为S,长度为L0的卷纸面积为S',那么:,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设卷纸的宽度为h,
卷纸的体积为:V=Sh=(S大-S小)h=(πR2-πr2)h=π(R2-r2)h;
卷纸拉开后是一个长方体,
那么卷纸的长度;
(2)原来卷纸的横截面积为:S=π(R2-r2);
长度为L0的卷纸的横截面积为:S'=π(R2-R02);
根据:得到:

解得: 。
13.【答案】(1)1.85
(2)36.6
(3)20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首先弄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测量结果;
(2)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液柱所在位置读数即可;
(3)小石块的体积等于量筒两次示数之差。
【解答】(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长度的准确值是:3.8cm-2.0cm=1.8cm;物体的边线在两个刻度之间,因此估读值是0.05cm,那么物体的长度:1.8cm+0.05cm=1.85cm;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那么此时示数是:36℃+0.1℃×6=36.6℃;
(3)小石块的体积:。
故答案为:(1)1.85;(2)36.6;(3)20
14.【答案】(1)降低;小;13℃
(2)要求玻璃管内径要细
(3)存在这样的一个温度,此时甲乙的示数相同,该温度为35摄氏度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①根据表格分析水柱高度和温度变化的规律;
②根据①中得出的结论分析;
③根据表格可知,温度每降低2℃ ,水柱的高度升高5.1cm,根据此规律计算出水柱高为40.3cm时的大致温度;
(2)根据公式可知,当液体变化的体积相同时,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越细),那么水柱的变化越大,那么温度计上经过的刻度就越多,自然就越准确;
(3) 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长度成正比;那么乙温度计(80℃-20℃)与甲温度计上(95℃-(-15℃)成正比,设甲的示数为t甲,乙的示数为t乙,那么存在这样的关系: 。
【解答】(1)①根据表格可知,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低;
②因为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低,即在温度计上标上刻度后,水柱的高度越小,刻度越靠下,示数越大,即上面的数值要小;
③当水柱高度为40.3cm时,比19℃时液柱升高:40.3cm-24.9cm=15.4cm;
那么此时对应的温度大约为:;
(2) 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 应该使玻璃管的内径更细些;
(3)当甲和乙的温度相同时,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35℃。
那么存在这样一个温度,这个温度是35℃。
15.【答案】(1)D;-4℃
(2)气体的热胀冷缩
(3)4.00;22.5℃
(4)玻璃管变细或烧瓶变大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根据图2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当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膨胀,于是红色液柱向左移动;当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体积缩小,于是红色液柱向右移动,据此分析工作原理;
(3)根据图乙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测量结果。从图片中读出C处的刻度,然后计算出BC的长度,最后根据“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列式计算,即。
(4)根据公式V=Sh分析改进精确度的措施。
【解答】(1)图A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底部,图B中温度计液泡碰了烧杯侧壁,图C中温度计的液泡没有与液体接触,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根据图2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刻度值向下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4℃。
(2)此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根据图乙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那么AB的长度为:8.00cm-4.00cm=4.00cm,BC的长度为:7.00cm-4.00cm=3.00cm。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t=47.5℃。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即液柱的长度h变化较小,根据公式V=Sh可知,
①减小玻璃管的横截面积S,从而增大液柱长度h;
②增大烧瓶的容积,即增大里面气体的体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