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 步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委屈(qū) 鱼塘(tánɡ) 分歧(zhī)
B.熬过(áo) 拆散(chēi) 散步(sàn)
C.粼粼(lín) 霎时(chà) 嫩芽(nèn)
D.铺着(pū) 稳当(wěn) 习惯(ɡuà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粼粼: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3.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不是的画“×”。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 )
(3)她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绽开的山丹丹花一样。 ( )
(4)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
4.下列对《散步》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发生分歧后,作者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散步》一文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5.综合运用。
亲情,是永远道不尽的话题。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感悟亲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亲情表达】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 , ;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亲情体验】回家后,你想通过做哪些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6.如何理解选文第①段末尾“生命”一词的含义?
7.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字“前”“后”“叫”“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画面。
8.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意思?
9.选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有着重要作用。请任选一处,谈谈你的看法。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她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
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0.“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1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1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13.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三、写作练笔
15.课文语言平易朴实,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特点。请你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100字左右)6. 散 步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委屈(qū) 鱼塘(tánɡ) 分歧(zhī)
B.熬过(áo) 拆散(chēi) 散步(sàn)
C.粼粼(lín) 霎时(chà) 嫩芽(nèn)
D.铺着(pū) 稳当(wěn) 习惯(ɡuàn)
参考答案:D
解析:A项,“歧”应读qí;B项,“拆”应读chāi;C项,“霎”应读shà。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粼粼: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
(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
参考答案:(1)形容水、石等明净。
(2)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中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3.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不是的画“×”。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 )
(3)她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绽开的山丹丹花一样。 ( )
(4)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 )
参考答案:(1)× (2)× (3)√ (4)√
4.下列对《散步》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发生分歧后,作者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散步》一文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参考答案:D
解析:《散步》一文,主要通过“散步”这一事件,写出了一家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5.综合运用。
亲情,是永远道不尽的话题。为此,班级开展了以“感悟亲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亲情表达】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 , ;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亲情体验】回家后,你想通过做哪些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参考答案:(1)示例:一首经典老歌 轻柔温婉
(2)示例: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等。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6.如何理解选文第①段末尾“生命”一词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里既指大自然在春天所表现出的蓬勃的生命力,又指人在温暖的春天焕发出的生命力。
7.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字“前”“后”“叫”“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画面。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家祖孙三代和睦相处、幸福温馨的动人画面。
8.如何理解选文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意思?
参考答案: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在这个时候,作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其实已经成了承前启后的代表,“我”和妻子既要赡养上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9.选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有着重要作用。请任选一处,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示例:“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通过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衬托了“我们”一家人散步时的愉悦及家庭的和美。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她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10.“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七岁时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参考答案: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1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参考答案:D
解析:结合语境,第一处从女儿请求的语气可知应填“怯怯地”,第二处从“我”的话语及女儿低头的动作可知,应填“失望地”,第三处从女儿狠狠地扔书包的动作可知应填“愤愤地”。
1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那个冬天,很冷……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参考答案: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13.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
“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参考答案:示例:①成长需要时间。②成长的过程是曲折的。③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④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快乐。⑤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⑥成长需要引导、呵护。(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练笔
15.课文语言平易朴实,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句话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的特点。请你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运用语言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示例: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温和地说:“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我只好乖乖地去洗碗了。我一边洗一边说:“妈妈,那你就是咱家的‘洗衣机’啦!”爸爸不甘落后地说:“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做饭。”我笑着说:“哈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