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备考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北师大版 )基础讲练(锁定考试目标+导学必备知识+探究重难方法)第15讲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备考 志鸿优化设计】2013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北师大版 )基础讲练(锁定考试目标+导学必备知识+探究重难方法)第15讲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0-28 17:4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时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考纲要求
备考指津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掌握尿的形成过程及人体内三种液体——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比较。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关注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
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排泄的途径多以选择的形式进行考查。
2.肾单位的结构及尿的形成过程常依托肾单位结构图或尿的形成示意图综合考查。
3.利用有关人体生理变化数据,与血液成分功能相比较进行考查是命题的热点。
一、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
1.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2.排泄途径:人体有三条排泄途径:一是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并排出汗液;二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和少量的水;三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3.排泄的意义: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而且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从而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保证体内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尿的形成和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中,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能暂时贮存尿液的是膀胱。
2.尿的形成
(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等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的血管球就是肾小球,它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再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缠绕在肾小管的周围,肾小囊的囊壁和肾小管的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尿的形成过程
①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时候,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
②当原尿流经肾小管的时候,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人每天排出的尿液大约为1.5升。
3.尿的排出
(1)过程: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贮存起来,当膀胱内的尿液贮存到一定量时,产生尿意,由尿道排出体外。
(2)意义:排尿不仅能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1.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
B.汗液的排出
C.蛋白质代谢终产物排出
D.皮脂腺的分泌
2.血液流经下列哪些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
①肝脏 ②小肠 ③大肠 ④肾脏 ⑤胰腺 ⑥肺 ⑦皮肤 ⑧膀胱
A.③④⑥   B.④⑥⑦
C.①③⑧ D.⑥⑦⑧
3.人体内,连接肾脏和膀胱的结构是(  )。
A.肾小管 B.输尿管
C.尿道 D.出球小动脉
4.正常情况下,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能够过滤到肾小囊中的物质是(  )。
A.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B.水、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质
C.水、红细胞、葡萄糖、尿素
D.水、无机盐、蛋白质、尿素
5.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A.尿素和尿酸
B.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血细胞和葡萄糖
D.血细胞、尿素和尿酸
6.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水,这样主要有利于(  )。
A.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B.肾小管的重新吸收
C.对蛋白质的吸收
D.对葡萄糖的吸收
1.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1)一个肾脏大约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所以,肾动脉经过大约100万个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大约100万个流出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小静脉汇合形成肾静脉。
(2)出球小动脉管径比入球小动脉细,可以使肾小球内形成较高的滤过压,利于形成原尿。
(3)出球小动脉再次分支形成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使血压降低,利于重吸收作用的顺利进行。
(4)出球小动脉虽然也流动脉血,但含O2量一定比入球小动脉血液中的低,因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上的细胞一定消耗少量的O2。
(5)血液在肾脏中流动的途径为: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肾静脉。
【例1】肾小球是多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与之相连的血管是(  )。
A.入球血管与出球血管均为小动脉
B.入球血管与出球血管均为小静脉
C.入球血管是小动脉
D.出球血管是小静脉
解析:肾小球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答案:A
肾脏内两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分别是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小球处O2的消耗非常少,所以出球小动脉中流的还是动脉血。
2.尿的形成
(1)尿液形成示意图
(2)成分的变化
(3)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克/100毫升)
主要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正常
异常及原因

90~93
97~98
95~96
血尿
①肾脏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②尿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③全身感染
④肾小球病变
蛋白质
7~8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蛋白尿
肾小球病变
无机盐
0.72~
0.90
0.72~
0.90
1.10
糖尿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
②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③一次性摄入过多的葡萄糖
尿素
0.03
0.03
1.8~2.0
①血浆和原尿中小分子物质含量相似,是因为小分子物质都可以滤过。
②原尿中0.03克/100毫升的蛋白质是小分子蛋白质。
③尿液中无机盐、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多的原因是大部分水分被肾小管重吸收。
④尿液中葡萄糖含量是0,是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
【例2】下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由图中的______三个部分构成(用图中数字回答)。
(2)血液流经4时,可以从4过滤到3的物质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与图中4相连的小血管1为______,血管2和血管1相比大分子物质的浓度______(填“高”或“低”)。
(4)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囊 D.肾小管
(5)下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图中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
成分
A液
(克/100毫升)
B液
(克/100毫升)
C液
(克/100毫升)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B液来自图中[ ]______,由B液到C液所经过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2)可以过滤的是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水可以过滤,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过滤,出球小动脉中蛋白质会因为水的减少而浓度升高。(4)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被肾小管重吸收,才使原尿和终尿的量相差约100倍。(5)根据蛋白质和尿素的含量可以区分原尿、血浆和尿液。
答案:(1)4、3、5 (2)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3)入球小动脉 高 (4)D (5)3 肾小囊腔 肾小管的重吸收
先根据血流方向判断血管名称,再根据成分渗透的方向判断尿的形成过程。先识别肾单位的结构,再判断不同结构中液体成分的差异。
1.(2012·山东菏泽中考,7)研究人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出气体、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下表所示。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11 ℃的环境下,此受试者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毫升)
来源
气温34~38 ℃
气温21~25 ℃
呼气
250
350
尿液
1 000
1 400
汗液
1 750
450
粪便
200
200
A.呼气时不会失去水分
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
C.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
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多
2.(2012·重庆涪陵中考,17)正常情况下,尿液与原尿相比,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  )。
A.水 B.葡萄糖
C.无机盐 D.尿酸和尿素
3.(2012·重庆涪陵中考,18)下图为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1 B.2 C.3 D.4
4.(2012·山东泰安中考,21)医生在检测某人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时,发现其含甲、乙两种物质的情况如下表。试分析判断甲、乙分别是(  )。
血浆
原尿
尿液

0.03%
0.03%
1.8%

0.1%
0.1%
0%
A.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B.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C.甲是葡萄糖,乙是无机盐 D.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5.(2011·湖南湘潭中考,15)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输尿管    C.膀胱    D.尿道
6.(2011·安徽巢湖中考,11)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全部吸收的物质是(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
7.(2011·山东济宁中考,13)人喝进体内的水,有一部分会随尿液排出,这部分水一定不会经过(  )。
A.下腔静脉 B.右心房 C.肺静脉 D.肾静脉
8.(2011·福州中考,14)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尿液只有原尿的1%左右,这种重吸收作用发生在(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输尿管
9.(2011·福建南安中考,41)下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①内的液体是______;④内的液体是______;由⑤流出的液体是______。由⑤流出的液体与④内的液体相比较,主要的区别是前者不含有____________。
(2)若某人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可能是因为此人肾单位中的[ ]______发生病变。
10.(2011·山东新泰中考,63)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下表数据。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成分
A液
(克/100毫升)
B液
(克/100毫升)
C液
(克/100毫升)

90
99
95
蛋白质
7.0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50
尿素
0.03
0.03
2.00
(1)表中______液为肾小囊中的液体(原尿)。
(2)由此表可知尿液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做尿检发现其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其病变部位是____________。
(4)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具有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成分重吸收回血液。
11.(2011·山东烟台中考,30)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液体A
(克/100毫升)
液体B
(克/100毫升)
液体C
(克/100毫升)
蛋白质
7.20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0
尿素
0.03
0.03
1.80
(1)图中结构[3]中流动的是______血,与结构[2]中流动的血液成分比较,含量增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B应是______,取自于图中的[ ]______部位,是经过______作用形成的。
(3)液体A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葡萄糖是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______作用进入液体A中,运送到组织细胞后主要在细胞的______结构中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______,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关于排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泄是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的
B.排泄是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
C.排泄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代谢终产物
D.排泄是通过肾脏、皮肤、肺等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小体是构成肾单位的一部分,它主要分布在肾脏结构中的(  )。
A.髓质 B.皮质 C.肾盂 D.肾膜
3.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肾脏 B.肝脏 C.输尿管 D.膀胱
4.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贮存 D.输尿管的输送
5.下图表示的是血液流经某器官X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肺 B.肾脏 C.肝脏 D.心脏
6.正常人体内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7.健康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有关原尿和尿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尿含大分子蛋白质,尿液内不含
B.尿液中尿素的浓度比原尿高
C.原尿和尿液都含有葡萄糖
D.等量的原尿和尿液含有等量的无机盐
8.下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①②③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②为肾小囊,其内液体为原尿
B.③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
C.④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
D.从成分上看,甲的②内液体比④内液体多了葡萄糖
9.下表是某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主要物质含量(克/100毫升)的比较表,其中表示葡萄糖含量的一组是(  )。
组别
A
B
C
D
血浆
7.60
0.10
0.89
0.03
原尿
微量
0.10
0.89
0.03
尿液
0.00
0.00
1.10
1.80
10.下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肾单位主要由[ ]______、[ ]______、[ ]______构成。尿的形成经过了[ ]的______作用和[ ]的______作用。
(2)[2]______两端都是毛细血管,[3]处毛细血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而[5]处毛细血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图不同部位取出三种液体分析成分如下:a.葡萄糖0.1%,无机盐0.7%,尿素0.03%,其余为水;b.蛋白质8%,葡萄糖0.1%,无机盐0.9%,尿素0.03%,其余为水;c.无机盐1.5%,尿素2%,其余为水。
则a类液体取自[ ]______内,b类液体取自[ ]______内,c类液体取自[ ]______内。
11.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1]是小肠壁内膜,则[2]中的消化液包括______。
(2)若[1]是肾小囊壁,则A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1]是肾小管壁,则B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1]是肺泡壁,则它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3]处的氧与______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
(5)若[4]是脑细胞,则C→D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减少,______增多。
参考答案
基础自主导学
自主测试
1.D 2.B 3.B 4.A 5.B 6.A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B 通过粪便和呼气失去的水分受气温影响较小,气温较低时,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
2.B 3.A 4.A 5.A 6.C
7.D 因为,血液流经肾脏时,部分成分形成了尿液,剩余成分流向肾静脉。
8.A
9.答案:(1)血液 原尿 尿液 葡萄糖 (2)3 肾小球
解析:图中各部分名称分别是: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10.答案:(1)B (2)水、无机盐、尿素 (3)肾小球 (4)肾小管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解析:根据蛋白质、尿素的含量即可判断出血浆和尿液。
11.答案:(1)动脉 血细胞和蛋白质 (2)原尿 4 肾小囊腔 过滤 (3)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吸收 线粒体 (4)脊髓 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
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水可以滤过,但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滤过,因为,这两种成分在出球小动脉中含量会增加;在线粒体中时刻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主要供能物质是葡萄糖;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都是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模拟预测
1.B 因为,排出食物残渣的过程属于排遗。
2.B 3.A
4.B 因为,肾小管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
5.B 因为,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尿素的含量明显降低。
6.D 因为,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脏的血液循环属于体循环。
7.B 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尿素、无机盐的含量增加了。
8.D 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③是肾小管,甲患糖尿病,尿中含有葡萄糖。
9.B 因为,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根据血浆中各成分的含量可以判断A是蛋白质,B是葡萄糖。
10.答案:(1)3 肾小球 4 肾小囊 5 肾小管 3 过滤 5 重吸收
(2)出球小动脉 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重吸收原尿中有用物质,形成尿液
(3)4 肾小囊腔 2 出球小动脉 6 肾小管末端
解析:根据蛋白质的含量可以判断b是来自血液,根据蛋白质浓度8%>7%,可判断b来自[2]出球小动脉;根据尿素含量可判断c是尿液;根据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可判断a是原尿。
11.答案:(1)胰液、肠液和胆汁 (2)过滤作用 (3)重吸收作用 (4)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红蛋白 (5)氧和养料 二氧化碳和废物
解析:过滤作用是由血液到肾小囊腔,重吸收作用是由肾小管到血液,血液流经脑部属体循环,在毛细血管处发生了气体和物质交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