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夜间飞行的秘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蝙、蝠”等12个生字,会写“达、蚊”等14个生字,理解“敏锐、横七竖八”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3.知道什么是雷达,初步了解仿生学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学生自由回答: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6课。(板书:夜间飞行的秘密)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2):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第二部分(3-7):写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发现了蝙蝠飞行的奥秘。第三部分(8):写飞机靠雷达在夜间安全飞行。4.认读生字新词。(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蝙蝠 雷达 清朗 漆黑 秘密 捕捉 即使 灵巧避开 敏锐 绳子 系着 铃铛 塞上 苍蝇 证明研究 驾驶 科学家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注意:“蝙”要读作一声,不要读成三声;“漆”的声母是“q”,不要读成“x”;“捕”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p”。“清、灵、绳、障、荧、屏”都是后鼻音,要读准确。另外,注意多音字“系”,在这里读“jì”,组词为“系着”,它还有一个读音是“xì”,组词为“关系”。多音字“塞”,在这里读“sāi”,组词为“塞住”,它还有另外两种读音:一个读音是“sài”,组词为“边塞”,另一个读音是“sè”,组词为“堵塞”。(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蚊 即 科 横 竖 绳 系 蝇 证 研 究 达 驾 驶 (1)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达—这 即—既 绳—蝇组词扩展:科技 科幻 科目 科研 科学证书 证件 证明 证据 毕业证 以此为证驾临 驾驭 驾驶 驾照 驾轻就熟 腾云驾雾形声字结构特点:比如“蚊”,形旁是“虫”,表示与昆虫有关,“文”是声旁,表示读音。“证、驾、驶”等字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达”,半包围结构,里面“大”的最后一笔变捺为点。“即”,左右等宽,左高右低,最后一笔竖为悬针竖。“绳、蝇”,左窄右宽,右上部的“口”要写得稍扁小,下面的竖弯钩要圆润。6.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清朗:凉爽晴朗。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隆隆:拟声词,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秘密:①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②秘密的事情。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②证明书或证明信。障碍物:挡住道路,使不能顺利通过的东西。横七竖八: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纵横杂乱。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1.读一读,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 ( ) ( ) ( ) ( )蝙蝠 即使 躲避 障碍 荧屏2.看拼音,写词语。zhèng míng kē xué ( ) ( )jià shǐ yán jiū ( ) ( )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分钟)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课外搜集有关仿生学的知识。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两个重点,一是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二是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是采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方式来突破这两个重点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了解蝙蝠在夜间是如何飞行的。2.概括分析科学家所做的几次实验,把握科学家从中得到的启示。3.弄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4.了解仿生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的过程。难点:在生活中要敢于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9分钟)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雷达 蚊子 即使 灵巧 敏锐 科学 绳子 苍蝇证明 研究 驾驶 系鞋带 横七竖八2.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圈画重点内容和难以理解的语句。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说对圈画内容的理解以及存疑的地方。3.指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有代表性的问题。(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读了这两句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引导学生回想常用的修辞手法,并明确这两句话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分析这两句话的作用时,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进行。)(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句话运用了多个关联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首先引导学生一一找出句中运用的关联词语,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3)“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比较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反复读句子,发现两个句子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句子用了“反复”“终于”这两个词。然后体会运用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几句话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并画出示意图吗?(教师出示示意图,然后结合句子对示意图进行具体讲解。图文结合,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4.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知识要点。(1)为了揭示蝙蝠夜行的奥秘,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一次的发现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三次实验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蒙上眼睛飞、塞上耳朵飞、封住嘴巴飞。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第一次一根绳子也没碰着,后两次到处乱撞。得出结论:蝙蝠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2)给飞机装上雷达是受到蝙蝠夜行的启发,那么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雷达的工作原理。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开头写飞机夜航的情景,引出下文。结尾写飞机装上雷达后飞行更安全了,照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4)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还有哪些发现想和大家分享?(不同学生读课文的感想不同,发现也就不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不同角度谈感想、说体会,力争深入地理解课文,更大程度地发散思维。)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3分钟) 本文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按“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得到启示”的顺序来写,不仅给我们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而且还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讲得通俗易懂。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3分钟) 生活中,仿生学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你知道哪些呢?试举几例。(提示:生活中,仿生学应用很广。如人们根据蜻蜓的飞行行为研制出直升机;根据长颈鹿皮肤的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了冷光源,大大节约了能量……)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这一环节,由于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听朗读、看演示、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奥妙,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