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30 17:4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拓展性目标】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挑战性目标】结合实例,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5.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废水
废气
废渣
酸雨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
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
石油
煤炭
【材 料】
【材料一】山西省
人口(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解放初期 1275 16
2007 3393 5696
【材料二】
山西省自1980年作为国家的“能源基地”建设以来,煤炭资源被大规模、高强度、大面积开采。
※20年累计排放1743万吨烟尘,足足能覆盖整个地球。
※人均森林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全省95%的草地退化。
按现在的煤炭开采水平、规模、速度,山西省也只能再采70年
【思考题】
思考1:山西的飞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为什么产生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人口压力)、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材料三】山西是全国新生儿缺陷高发区,左权县出生缺陷率高达4.2%,经济强县河津是全国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当人口不断增长,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1)山西省的环境问题按性质分类:
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煤炭资源锐减)
思考2:请对山西的环境问题归类。
(2)环境问题的其他分类方法
按环境要素分 按生产类型分 按地理空间分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工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 区域环境问题 局部环境问题 生活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
观看下面图片,它们各是哪一类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
自1600年以来,地球上有记录的动物灭绝586种,植物灭绝504种。
1900—1950年,共有60种物种灭绝。
而在自然状态下,估计每100年到1000年才会灭绝一种物种。
知识拓展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灭绝之恶果“多米诺骨牌”的终点是一块天然青白石墓碑,写着两个大字——人类
渡渡鸟的灭绝
渡渡鸟像火鸡一样,体形较大,性迟钝,不会飞,原产于非洲岛国毛里求斯。
1507 年,葡萄牙人发现了毛里求斯岛,1598 年该岛又被荷兰人所统治。当时,殖民者把捕猎渡渡鸟当作一种游戏,并采集它们的蛋。同时,殖民者为了开垦农场,先用火焚烧渡渡鸟的栖息地,然后疯狂猎捕渡渡鸟,结果造成渡渡鸟数量迅速减少。1681 年,最后一只渡渡鸟也被残忍地杀害了。
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特有的珍贵树木——大颅榄树也日渐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症”。1981 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来到毛里求斯研究这种树木,经测定其树龄正好是 300 年,也就是说,渡渡鸟灭绝之日,正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时。
坦普尔发现,在渡渡鸟的遗骸中有几颗大颅榄树的果实,原来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木的果实。他据此推断,大颅榄树的果实被渡渡鸟吃下去之后,将种子外边的硬壳消化掉,这样种子排出体外才能够发芽。后来,科学家让吐绶鸡吃下大颅榄树的果实,这种树木才得以“绝处逢生”。
二、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拓展2
渡渡鸟灭绝的原因与后果
渡渡鸟
阅读以上材料,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造成渡渡鸟灭绝的原因?
2.渡渡鸟灭绝带来了什么后果?
答案提示:
1.原因:采集渡渡鸟的蛋,开垦农场,焚烧渡渡鸟的栖息地,然后疯狂猎捕。
2.后果:大颅榄树日渐稀少,该岛生态系统被破坏。
知识拓展2
渡渡鸟灭绝的原因与后果
大颅榄树
活动探究1
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与影响
活动探究1
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与影响
1.受威胁原因:
①哺乳动物: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占63%)。
②鸟类:栖息地的丧失,达60%。
2.产生的不利影响:
①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生产资源;
②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质遭到破坏;
③影响药物来源等。
危害: 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
原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有害物质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类型: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三、环境污染
… …
… …
大气污染
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源: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交通。
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类型:光化学烟雾、雾霾、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
大气
污染
A
C
D
B
雾的定义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成因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
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霾的定义
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 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的天气现象。
雾霾
1. 在图 5-8 中找出 PM 2.5 平均值较高的地区,讨论其主要成因。
分布:北非和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地区。
北非:气候干旱高温,沙漠广布,导致地下化石燃料自燃、地下排气和多沙尘天气;地处欧亚地震带,多火山爆发;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扩散。
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全部: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工业发达,排放粉尘多;经济发达,汽车拥有量大,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2. 针对 PM 2.5 的来源和危害,分小组讨论,制订一份防治 PM 2.5 的有效措施,并进行广泛宣传。
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
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
控制汽车数量,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
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增加城市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
工业生产过程中,依靠科技手段,实行清洁生产
水污染
概念:
指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污染物来源:
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畜禽粪便等。
概念: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的现象。
污染物来源:
主要有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
土壤污染
日本镉污染引发的骨痛病事件
原因
日本富山县长期用神通川上游铅锌冶炼厂的含镉废水灌溉农田,造成土壤污染,从而污染稻米,使食用稻米的人群中毒。
危害
病人全身性神经痛、关节痛、肾损害和
骨折,甚至导致死亡。
措施
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河湖,建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海洋污染
概念:
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
特点: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
思考题
(1)你认为,威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石油及其制品进入海洋,会对海洋环境、生物、水产品造成严重的破坏。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海洋石油污染?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降低废水中的含油浓度;
禁止船舶非法向海中排油;
防止油船、海上输油管道和石油平台的溢油事故;
消除或减轻已发生的油污染的后果;
加强海洋油污染的常规监测和应急监视监测;
利用物理方法和机械装置清除海面和海岸油污染。
表现 分布 主要成因 危害 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PH<5.6) 西欧、北欧、北美、我国南方地区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鼓励使用新能源
臭氧层破坏 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等地上空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制冷剂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致使皮肤癌发病率提高 危及海洋生物生存;加剧全球变暖 禁止或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使用和排放
生物多样性减少 全球 人类占据生物生存空间 环境污染 生态退化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提高 建立自然保护区
国际水域污染 北海、地中海; 国际性河流上游 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海洋; 海上油轮石油泄漏 危害海洋生态与海洋 水产业;影响河流下游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对石油泄漏要及时
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全球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城市;
使各地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提高森林覆盖率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
1.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冬季造成北方省份众多城市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是( )
①焚烧秸秆,区域传输  ②毁林开荒,植被锐减 
③机动车数量增长、尾气污染严重  ④冬季取暧,燃煤量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央广网北京2014年4月16日消息 经过一年半的科学研究,北京市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今天发布。北京市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读图,回答2~4题。
2.区域传输中,对北京PM2.5来源影响大的省份有( )
①内蒙古 ②山西 ③河北 ④浙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冬春季节,对北京PM2.5来源影响会明显增大的是( )
①燃煤 ②工业生产 ③扬尘 ④机动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要控制北京PM2.5数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减少机动车数量 B.调整工业布局
C.不再使用煤炭 D.提高能源利用率
D
D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