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18: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汲取丰富营养,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赋,他的作品拥有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省的现象,无不尽归其笔底。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是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写作背景
《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也就是安史之乱前三四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唐玄宗沉湎享乐,任人唯亲;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朝政,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一天,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喝酒,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知识链接
李白古乐府诗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沿用乐府旧题,或用其本意,或翻出新意,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等,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用旧题写己怀,因乐府旧题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身,在某一点上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如《蜀道难》。
以乐府旧题写诗的唐人,李白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某些绝句,虽不用乐府旧题,但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主要得益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而且在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
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情怀带进乐府诗,从而使古乐府诗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的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
[整体感知]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从悲伤到欢乐,到愤激,再到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任务探究]
任务一 理解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长句开篇,起势突兀,郁积胸中的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挟天风海雨之势,倾泻笔端,渲染出强烈的抒情意味;“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夸张的手法写青春易逝,人生苦短,感情由高昂转为低回,为下文“劝酒”作铺垫。
2.说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的作用。
【答案】在诗人酒酣之际,加入短句,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这时诗人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简直忘了是在写诗。
任务二 赏析
3.“人生得意须尽欢”中的“须”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你是如何认识这种情感的?
【答案】“须”是应当的意思,诗人认为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深藏其内的是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本质,是以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信为支撑的。看似消极,并不颓废;看似悲观,并不绝望。
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特色?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一方面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与旷达胸襟作了铺垫。
任务三 探究
5.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钟鼓馔玉”“不足贵”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蔑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慨。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文白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