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1《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18:4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一单元
3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程目标 学法指导
1.熟悉新闻报道的一般特点,掌握新闻各个部分的基本特点。 2.了解通讯这一新闻体裁以及焦裕禄的先进事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品质。 3.学习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4.用心感受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学习焦裕禄高尚的精神品质。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厘清文章的层级结构,归纳文中有关焦裕禄的主要事件。
2.仔细阅读文本,对现实场景、背景材料以及作者的主观评价加以分析,体会文章的选材特色。
3.仔细揣摩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新闻写作将情感融于叙事之中的写法。
4.结合时代背景,感受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前 自主学习
[资料助读]
写作背景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人数之多、阵容之大,在世界新闻史上是罕见的。《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实录性新闻佳作,它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知识链接
新 闻
1.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准确简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动向的一种实用文体。
2.结构。新闻的结构比较固定,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1)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导语就是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开头语,是紧接在新闻开头的一句话或一段话。
(3)主体是用最精练的文字,简明、扼要、生动地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
(4)背景主要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为烘托新闻的主题服务。
(5)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要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基础梳理]
字音识记
(1)瞩目(  )    (2)殖民(  )
(3)冉冉(  )
飘 
剽 
瓢 
彻 
沏 
砌 
zhǔ 
zhí
rǎn
词语积累
(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某人,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
(2)冉冉:(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慢慢地。
词语辨析
(1)①香港的各类街市有200多个,大多位于市中心或________民居的地方。曾有调查报告分析,如果街市距离住所超过800米,居民就会拒绝去购物。(临近 邻近)
②春节________,年味渐浓,又到了每家每户置办年货的时候。(临近 邻近)
【答案】①邻近 ②临近 
【辨析】“邻近”与“临近”都指靠得近,距离不远。“邻近”一般用于位置,偶尔用于事情。“临近”多表示时间上的靠近,还可以表示位置上的接近。
(2)①会场内肃静无声,代表们神色________。(沉重 凝重)
②她是个感情脆弱的人,受不了这样________的打击。(沉重 凝重)
【答案】①凝重 ②沉重 
【辨析】“凝重”与“沉重”都有“沉重”的意思。凝重:端庄,庄重;(声音)浑厚;浓重。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沉重”主要修饰心情,“凝重”则主要修饰气氛、神情等。
课堂 思考探究
[整体感知]
结构图解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主旨探微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英国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准确地描绘了香港回归的难忘时刻,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任务探究]
任务一 理解
1.请结合新闻内容,说说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
【答案】标题包含表层和深层两重含义。一方面,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2.请举例说明文中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答案】①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②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③这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意思对即可)
任务二 赏析
3.文章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深刻含义?请从手法和情感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①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②这句话就历史与现实形成今昔的对比,引发读者回忆历史的沧桑巨变。③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有力地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意思对即可)
4.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新闻中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6月30日下午4时30分到7月1日0时40分,而本文发表时间是7月1日,仅十几个小时之差,这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访经过是真实的,有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具体人物、事件经过;二是新闻中穿插的史实都是一些真实的材料;三是新闻中提供了许多准确的数据。
任务三 探究
5.这篇新闻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它胜在什么地方?请从标题、选材、细节中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标题双关。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中国屈辱的一段历史终被洗雪。②选材独特。作者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这一角度比较新颖,并且可以自然地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③注重细节。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从两个角度回答,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