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2 长征胜利万岁
课程目标 学法指导
1.厘清全文的线索、情节,了解聂荣臻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分析人物及叙事场景、片段,探究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 3.体会文中作者对于长征胜利所产生的自豪、喜悦之情。 4.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感受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1.通过阅读,梳理文章内容,把握回忆录的行文思路,了解所写人物的特点。
2.从文章内容入手,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着眼于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学习文章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并尝试自我练习。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不畏艰难、勇于战斗、自强不息、顾全大局的长征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课前 自主学习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参加长汀县农民暴动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3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起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重要战役战斗。1934年10月随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多次率部担任前卫,在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攻破天险腊子口等重要战斗中屡立战功。
此后转战祖国大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2004年,在北京逝世。著有《杨成武回忆录》《杨成武军事文选》等。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本文就是长征的重要参与者杨成武将军对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后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忆,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
知识链接
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基础梳理]
字音识记
(1)惦念( ) (2)跋涉( )
(3)衷肠( ) (4)迂回( )
(5)歼灭( ) (6)熙熙攘攘( )
(7)寒噤( ) (8)千钧雷霆( )
(9)寒暄( ) (10)运筹帷幄( )
diàn
bá shè
zhōnɡ
yū
jiān
xī rǎnɡ
jìn
jūn tínɡ
xuān
wéi wò
暄
宣
喧
渲
禁
噤
襟
词语积累
(1)衷肠:出于内心的话。
(2)千钧雷霆(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
(3)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4)运筹帷幄:指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5)秋高气爽: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词语辨析
(1)①如何消除互联网沟通中的语言________,将是做好网络跨国沟通的一道技术难题。(阻碍 障碍)
②对于任何________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一律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阻碍 障碍)
【答案】①障碍 ②阻碍
【辨析】“阻碍”与“障碍”都含有“阻挡着事物发展、进行”的意思。“阻碍”侧重于“阻”,即拦住,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障碍”侧重于“障”,即屏障,指阻挡前进、发展的东西。“阻碍”是贬义词,“障碍”是中性词。
(2)①中国留学生身在异国他乡,心却时时________着祖国。(惦念 惦记)
②只要我们心里________着那些需要帮扶的群众,办法总是有的。(惦念 惦记)
【答案】①惦念 ②惦记
【辨析】 “惦念”与“惦记”都有“思念”的意思,对象都是人或事物。“惦念”侧重于念,心中挂牵,放心不下,程度比“惦记”重。“惦记”侧重于记,心理总是想着。
课堂 思考探究
[整体感知]
结构图解
主旨探微
《长征胜利万岁》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还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央全军干部会议。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自豪与喜悦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任务探究]
任务一 理解
1.文中说:“除非敌人穷追、拦阻,惹怒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给予还击,搬去前进路上的障碍。”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长征途中,红军为了突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牺牲巨大,为了保全和发展红军的力量,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交锋。②日军侵略中国,抗日势在必行,红军为了迅速北上抗日,一般不和敌人硬打。③长征中长途跋涉,战士们缺衣少食,异常疲惫,急需修整。
2.文中多处出现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文中多处出现了环境描写,尤其注重对于天气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一方面展现了时间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环境与人物的对比,衬托人物心情的变化。
任务二 赏析
3.请简要赏析“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答案】①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四个“长征是……”分句,连贯直下,气势磅礴,渲染了昂扬向上的气氛。②将长征比作“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长征的重要意义,引领下文的具体阐释。
4.吴起镇歼灭战场面精彩而又令人震撼,作者是如何用文笔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答案】①运用细节描写。“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一“握”一“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战士们的斗志昂扬。②对比手法。我军“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军“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对比鲜明,场面壮观。③用词精当形象。“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七零八落”“人喊马嘶”等词语的运用,贴切生动。
任务三 探究
5.有同学认为如今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富裕,我们不必再忆苦思甜、回顾艰辛的长征历程了。请思考并讨论,学习长征精神在当下的意义。
【答案】①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能够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②不畏艰险,坚持奋斗。红军战士正是凭借着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下取得长征的胜利。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应戒骄戒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③团结一心,顾全大局。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论是行进路上的彼此搀扶,还是把最后的食物留给战友,正是团结一心、顾全大局的精神,带领红军走向了最终的胜利。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④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长征胜利的关键因素。虽然山高水险、饥寒交迫,但红军战士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们脸上始终充满阳光的笑容,眼中始终流露出坚毅的光芒,正是这样的乐观精神,让他们成为不可战胜的队伍。这启示我们在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要坚信希望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