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6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共6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19:2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第三单元
10 *老人与海(节选)
课程目标 学法指导
1.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及其风格。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色。 3.了解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4.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环境中进行抗争的精神。 1.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厘清几个主要场景,初步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2.细读人物的内心独白,分析小说主人公的硬汉形象。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探究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和《老人与海》的深刻内涵。
4.查找比较中外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资料,与本单元中的中国小说进行比较阅读。
课前 自主学习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他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乡村医生家庭,排行老二。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驻欧洲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除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外,还有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又名《战地钟声》)等。
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航途中又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当时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赢得了诸多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知识链接
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弄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
这种创作理论就是所谓的“冰山理论”,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蕴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构成“冰山理论”的四大要素: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基础梳理]
字音识记
(1)吞噬(  )   (2)残骸(  )
(3)鱼鳍(  ) (4)舵柄(  )
(5)鲭鲨(  ) (6)撬开(  )
(7)桅杆(  ) (8)黏液(  )
(9)麻痹(  ) (10)拽掉(   )
shì 
hái 
qí 
duò 
qīnɡ 
qiào 
wéi 
nián 
bì 
zhuài 
攥 
篡 
纂 
粹 
淬 
悴 

祟 
桩 
赃 
词语积累
(1)残缺不全:因残破短缺而不完整。
(2)赤手空拳:两手空空,比喻没有什么依靠。
(3)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4)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5)手无寸铁:形容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词语辨析
(1)①芦苇的茎和叶很________,是造纸的好原料。(坚韧 坚忍)
②他具有________不拔的意志。(坚韧 坚忍)
【答案】①坚韧 ②坚忍 
【辨析】 “坚韧”与“坚忍”都有“坚持”的意思。坚韧:坚固有韧性。既可指人,也可指物。坚忍:(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重在不动摇,多用来指人(意志)。
(2)①我军打退了敌人的________进攻。(猖狂 猖獗)
②________一时的敌人终于被我们打败了。(猖狂 猖獗)
【答案】①猖狂 ②猖獗 
【辨析】 “猖狂”与“猖獗”都有“放肆”的意思,都是贬义词。猖狂:狂妄而放肆。常用来形容敌人的进攻、反扑、反对、破坏等行动。猖獗:凶猛而放肆。强调“凶猛”,有“横行霸道”或“蔓延、泛滥”的意思。常用来形容黑暗势力、投机倒把、不正之风等的放肆横行。
(3)①我想知道这些________南飞的大雁带走了谁的思念。(仓促 仓皇)
②这次考试,因为没有时间系统复习,我只好________应战了。(仓促 仓皇)
【答案】①仓皇 ②仓促 
【辨析】“仓皇”与“仓促”都有“匆忙”的意思。仓皇:匆忙而慌张。既指动作的匆忙,又包含心理状态上的惊慌,如“仓皇失措”“神色仓皇”。仓促:匆忙。侧重于动作,如“仓促应战”。
课堂 思考探究
[整体感知]
结构图解
主旨探微
小说通过描写圣地亚哥百折不挠地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圣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表达了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人可以暂时被打败,但人的精神是永远也打不垮的。
[任务探究]
任务一 理解
1.第1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这里的环境描写用云的聚散预示气候的变化,暗示着圣地亚哥的处境将变得很严峻,“风会刮上整整一夜”,则说明老人航海经验十分丰富。②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知道自己将面临严峻的处境,这为下文老人遭遇鲨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硬汉精神”一次次击败鲨鱼的侵犯做了铺垫。
2.老渔夫把灰鲭鲨弄死,为什么觉得是一种“罪过”?
【答案】在老渔夫看来,大鲭鲨跟自己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它不是一个吃腐烂东西的动物,也不像有些鲨鱼似的,只知道游来游去满足食欲。它是美丽的、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也是一条“硬汉子”。把强大的对手打败,是很幸福的,也是可惜的,所以把大鲭鲨弄死,他觉得是一种罪过。
任务二 赏析
3.第3段运用什么手法描写鲨鱼?有何作用?
【答案】这段文字主要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鲨鱼游速之快,体型之庞大,牙齿之锋利,着力渲染它的敏捷异常、凶猛异常,为下文描写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做铺垫。作者笔下的老人面对有着强大战斗力的鲨鱼,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和紧张,反而异乎寻常地对鲨鱼充满了欣赏和赞美之情。这里也从侧面暗示,老人身经百战,技艺高超。
4.老人为什么说“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答案】这句话是圣地亚哥的内心独白,也是小说的核心精神,它生动地揭示了圣地亚哥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也是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反映。这句话意味着,人的使命是奋斗,是与命运不懈的抗争。人生下来虽然面临种种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也许这些挑战强大到足以把人的肉体消灭,但一个人只要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在任何艰难险阻面前不屈服的精神,人就永远是胜利者。小说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虽然最终没能保住大马林鱼,但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是精神上的胜利者。
任务三 探究
5.本文选取的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文章的结尾是老人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回到了家,那么你认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答案】观点一:圣地亚哥最后遭遇了无可挽回的失败。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圣地亚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他一无所有,“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
观点二:圣地亚哥成功了。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他不屈服于命运,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观点三:老人是行动上的巨人,无论结果是怎样的令人悲哀,他都没有屈服和退缩。所以当他千辛万苦、耗尽心力却只能拖回一副鱼骨架的时候,这只是消灭掉了他的收获和欢愉,但老人并未被打败。在与鲨鱼争夺大马林鱼的搏斗中,老人一直都很自信。为什么“打不败他”?因为一个真正的人,在逆境中也是一名顽强的硬汉。
课后 巩固拓展
[随堂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温泉一旦从黑暗中见到光明,立刻美成了一幅画卷。在白雪皑皑的旷野,凛冽的寒风,让一切都显得____________。而温泉____________的若明若暗的雾,让人们不能不想到人间烟火,家的温暖。有了这样的感动,纵身温泉的怀抱,也就在情理之中。即使荒郊野外,人迹罕至的乡村,温泉也会不计任何名利地温暖世界。
温泉是大自然奉献给人们的尤物。为了不辜负自然的造化,在温泉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会____________,给温泉赋予更为丰满的表现力。有一处曲尺河温泉,在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地方,水量和温度以及矿物质含量等,经过科学检测下,都具有一流水准,受到温泉爱好者所喜爱。于是,那里有了温泉度假村,有了____________的大大小小的温泉池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萧条 弥散 鬼斧神工 别具匠心
B.萧条 弥漫 巧夺天工 别具一格
C.萧索 弥漫 鬼斧神工 别具匠心
D.萧索 弥散 巧夺天工 别具一格
【答案】D 
【解析】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形容经济衰微、经济不景气。“萧索”强调景象冷落、荒凉,“萧条”则常指冷清、缺乏生机的景象,根据“白雪皑皑的旷野,凛冽的寒风”,选用“萧索”,排除A、B。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弥散:(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外扩散。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根据语境,强调人工的精巧,选用“巧夺天工”,排除C。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一处曲尺河温泉,在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地方,水量和温度以及矿物质含量等,经过科学检测,都具有一流水准,受到温泉爱好者所喜爱。
B.在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处曲尺河温泉,水量和温度以及矿物质含量等,经过科学检测,都具有一流水准,受到温泉爱好者所喜爱。
C.在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处曲尺河温泉,水量和温度以及矿物质含量等,经过科学检测,都具有一流水准,受到温泉爱好者的喜爱。
D.有一处曲尺河温泉,在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地方,水量和温度以及矿物质含量等,经过科学检测下,都具有一流水准,受到温泉爱好者的喜爱。
【答案】C 
【解析】画波浪线句存在语病:一是“有一处曲尺河温泉,在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地方”语序不当,应为“在湖北湖南两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处曲尺河温泉”;二是“经过科学检测下”句式杂糅,改为“经过科学检测”;三是“受到温泉爱好者所喜爱”成分赘余,改为“受到温泉爱好者的喜爱”。综合修改,C项最恰当。
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拟人,“见到”一词赋予温泉人的动作。②比喻,把温泉涌出地方的美景比作“画卷”。③形象地写出了温泉从地底涌出,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温泉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秋季,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出现花粉过敏。①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是由于体质差导致的感冒。其实,在我国北方地区,引发秋季花粉过敏的主要来源是蒿草、豚草、藜草等杂草的风媒花粉,(   ),会不可避免地被人吸入体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过敏体质的人却会产生强烈、过激的免疫反应。当花粉附着于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引起或轻或重的炎症反应时,过敏体质人群就会出现结膜炎、鼻炎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鼻窦炎、中耳炎、哮喘等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空气传播,这些花粉借助风力
B.这些花粉借助风力,通过空气传播
C.通过借助风力,空气传播这些花粉
D.这些花粉通过空气传播,借助风力
【答案】B 
【解析】陈述对象应该紧承上文“风媒花粉”来说,排除A、C;根据括号后面的文字推断,前面应是“通过空气传播”,即可选出正确答案B。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①很多人不清楚花粉过敏的原因 ②正常人吸入这些花粉没有任何感觉 ③不及时治疗
[素材积累]
1.《老人与海》描述了一个发生在茫茫大海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一个精神沮丧的老渔人——圣地亚哥,在职业自豪感的支持下,他冒险远航至墨西哥湾,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而一无所获,第85天仍然继续去捕鱼,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圣地亚哥奋不顾身,与鲨鱼进行了一夜的搏斗,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
圣地亚哥,一个弱小孤独的老人,面对浩瀚无限的大海和凶猛无比的巨大的鲨鱼,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不懈的抗争,他胜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旗帜,立在海岸上,面对着浩瀚的大海与汹涌的波涛,挺着胸膛,以撼人的气魄迎着猎猎作响的海风!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强而有力的音符从圣地亚哥的嘴里说出,更是从他的心里涌出。老人的身体是弱小的,但是他坚强的性格是伟大的。老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苦难时的乐观向上和永不服输的人生态度永远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适用话题】“信念”“不畏困难”“坚持”“乐观的心态”等。
2.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
我不善辞令,缺乏演说的才能,只想感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委员们慷慨授予我这个奖。没有一个作家,当他知道在他以前不少伟大的作家并没有获得这个奖的时候,能够心安理得地领奖而不感到受之有愧。这里无须一一列举这些作家的名字。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他的学识和良心提出自己的名单来。
要求我国的大使在这儿宣读一篇演说,把一个作家心中所感受到的一切都说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作品中的一些东西可能不会马上被人理解,在这点上,他有时是幸运的;但是它们终究会十分清晰起来,根据它们以及作家所具有的点石成金本领的大小,他将青史留名或被人遗忘。
很多时候,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活。作家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是否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虑,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孤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如果他确实不同凡响,那他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
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涉及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就有幸会获得成功。
如果仅仅是将已经写好的作品换一种方式来重新诠释,那么文学创作就显得太轻而易举了。我们的前辈大师们留下了伟大的业绩,正因为如此,一个普通作家常被他们逼人的光辉驱赶到远离他可能到达的地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作为一个作家,我讲的已经太多了。作家应当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而不是说出来。再次感谢大家。
【适用话题】“探索”“孤独”“谦虚”“创作”“永恒”“厚积薄发”等。
[聚焦高考]
揣摩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考点链接
本文除了有关老渔夫圣地亚哥与鲨鱼搏斗场面的描写,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无人援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构成小说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说中的硬汉多是“哑巴公牛”,言语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渔夫圣地亚哥却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理性的光辉,是用思想支配行动的人,因此成为海明威小说中刻画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心理描写可以用第一人称,即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接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从旁观者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典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是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他一腿下跪,一腿拖随,整个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混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叮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
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答案】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技法攻略
如何分析人物心理
1.仔细阅读相关人物,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描写。
2.进入情境,假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人物,会有怎样的心理。
3.用人之常情去揣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不要牵强附会,无中生有。
4.表达时要找准表示心理、情感的词,要力求完整。
[群文阅读]
导读:海明威的作品塑造了斗牛士、猎人、拳击家和渔夫等令人喜爱的人物形象,他们都表现出了临危不惧、与厄运斗争到底的“硬汉”精神。在中国的艺术作品中,也不乏类似形象。这些形象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海明威的战争和硬汉情结
吴少明
纵观海明威的全部小说作品,会发现战争是海明威创作的一大题材,《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分别描写了两次世界大战。海明威说过:“我这一辈子见过不少战争,我对它深恶痛绝。但是还有比战争更坏的事情,而且都没有好结果。你越恨战争,你就越明白:一旦被迫卷入战争,不论可能出于何种原因,你只得打赢。”
西班牙内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海明威始终站在反法西斯主义的一边,坚决支持年轻的共和政府。《丧钟为谁而鸣》充分肯定了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作品中妥善处理了个人与全局、爱情与责任之间的矛盾,赞扬了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
海明威在创作中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并一再肯定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海明威喜爱的斗牛士、猎人、拳击家和渔夫都是这种人物形象。他们或者为了保持个人的荣誉、职业的尊严,或者为了生计,表现出临危不惧、与厄运斗争到底的“硬汉”精神。
这“硬汉”第一次出现是在短篇小说里,他是《五万元》中的拳击家杰克。在拳击比赛中,他忍住剧痛,以牙还牙,犯规击倒了对手,达到了打输的目的,从而破坏了一个双重骗局。《没有被斗败的人》中的曼努埃尔是个老斗牛士,身上又有伤,但他被打败了仍旧不肯认输。在《弗朗西斯·麦康勃短促的快乐生活》中,英籍狩猎向导威尔逊把打猎的标准教给他的雇主,使他在死前获得了一个短促的快乐生活。卡叶塔诺是《赌徒、修女和收音机》里的赌徒,两颗子弹打进他肚子里,却看不出他有痛苦的神色。
当然,最好、最出名的“硬汉”是圣地亚哥,他是《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老人是失败了,但是他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他那句名言:“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经成了海明威式硬汉的一种精神标志。
(摘编自《从海明威的性格看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2003年第5期《龙岩师专学报》)
【赏析】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层次清晰,前两段叙写了海明威的战争经历;后面的内容指出海明威在创作中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并一再肯定其内在精神力量。思维严密,选材得当。
“硬汉子”面具下的海明威
——探析海明威作品中人格面具的表现及成因
韩思雨
海明威笔下主人公的一生中,没有家事,没有琐事,只有奋斗的事业,打打杀杀,流血牺牲,风风火火而从不惧怕。海明威极其热爱生命,也爱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身为记者的海明威不顾父亲的反对前往战争前线,在德国炮火轰炸之下的巴黎停留,走近战场亲眼看见了战争的残酷。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热爱穿梭于野兽出没的丛林。1937年,他又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又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在日后的生活中,他还参加了不少与战争有关的活动。
在海明威发表的第一部重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曾亲自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他在美国一家报馆做记者。作为战争的幸存者,战争的创伤不仅表现在他的肉体上,更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心理,战争使他空虚迷惘,他开始寻欢作乐,放纵自己。但杰克不甘心如此消沉低迷,不甘心向命运低头。于是他和几个朋友去比利牛斯山旅行,通过游山玩水,感悟自然来摆脱精神上的苦闷。面对这样的生活,杰克从不抱怨、从不轻言放弃,承受着痛苦。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却努力地以一种超然洒脱的态度去迎接生活。他并不以自己本来的伤痛去面对大家,而是在他人面前强颜欢笑,来掩饰自己脆弱的一面,维护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英雄形象。这正是海明威“重压下优雅风度”的体现。
在他最被人熟知的《老人与海》中,作为一个鲜明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一个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是他却不肯认输,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但是因为太重,大鱼将船拖向海里,圣地亚哥依然不放手,在经历过两天两夜与大马林鱼的斗争后,他终于把鱼杀死,然而却又有许多鲨鱼来抢夺战利品,老人又开始了与鲨鱼的斗争,孤独无助的圣地亚哥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即使他满手血污,没有一丝力气,仍然坚强不屈地支撑着。
夜里大鲨鱼又来纠缠,老人在没有锐利武器的情况下仍然战斗,他的大鱼虽然被吃光了,但鲨鱼也被他打得落荒而逃。虽然老人并没有保护好战利品不被侵犯,但在精神上他是胜利的,最后他将一副骨架拖回去,向世人证明了他的能力。在圣地亚哥心里,最重要的是不向困难低头,维护自己的尊严,成败如何并不重要,但是绝不能被打败。
《丧钟为谁而鸣》中,乔丹为西班牙的共和事业而努力,尽管他知道炸桥成功与否都不能改变战争失败的结果,即使遇到了喜欢的玛丽,也无法阻止乔丹要去炸桥的想法。最终,乔丹炸了桥,以精神的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对于乔丹来说,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已经无所谓,重要的是他要去完成自己的精神追求。在这些作品里,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都是历经苦难、无奈、无助,却依然选择完成精神的追求。这些主人公无疑富有悲剧色彩,而正是这种悲剧色彩超越了失败本身,升华了他们存在的意义,使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类的典型经历。精神上的胜利给了这些失败者勇气,给他们戴上一副副面具,以掩盖其内心深处的脆弱。
(选自2017年第34期《现代语文》,有删改)
【赏析】海明威的一生经历了狩猎、垂钓、战争与种种冒险,他作品中的人物也时常给人一种健壮勇敢而又豪放不羁的感觉。然而在他硬汉子形象的后面,隐藏着一个软弱、悲观、多愁善感的普通男人的形象。他有外在英雄气概的一面,也有内心胆怯懦弱的一面。海明威本人的性格特点和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的巨大差异恰好反映了荣格提出的“人格面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