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30 23:0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6
6
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痛击敌人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痛击敌人
英勇跳崖
五位战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受的任务呢?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1941年9月,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了70000余人的兵力和飞机大炮,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秋季大扫荡。其中3500余人分四路向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扑来。9月25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二营第七连担负了分路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七连六班的5名战士,担负了阻击迟滞其中500多名日军的追击任务。
历史背景
敌人出兵规模之大
敌众我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画出相关的语句,圈出关键词语,在旁边做批注。
自学提示
●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班长马宝玉
沉着冷静
坚决果断
● 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班长马宝玉
身手敏捷
毫不犹豫
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动作描写:体现了人物的英雄气概
● 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从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班长马宝玉
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其他战士
英勇无畏
丰富的战斗经验
严肃认真
的战斗作风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对敌人的憎恨
●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打下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 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整体描写(五壮士)
英勇无敌
将自己的生死之置之度外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当他们跳下悬崖时,他们的口号响彻天空,他们豪迈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这是怎样的声音?大家齐读: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如果这段文字对五位战士的描写只进行面的描写,或只进行点的描写,好不好?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
自学提示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主旨归纳
两位英雄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但伤得很重。葛振林苏醒后挣扎着爬上来,又帮助不远处的宋学义爬上崖头,他二人拄着棍子往棋盘陀古庙方向挪着。我辨清他们是两个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所以就上前扶着他们。我们3人走走停停,到了棋盘石山腰的古庙。
拓展延伸
“第二天,时近中午,李元忠老道回到庙里,听我介绍两位是跳崖受伤的,立即双手合起来深施一礼,说他昨日躲在崖缝,正好看到八路军抗击敌人,舍身跳崖的壮举,还看见日本鬼子在八路军跳崖处列队行礼,说明被八路军的精神折服了。”
(选自《党史文汇》2001年第01期《狼牙山不朽的证言——访“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援人余药夫》)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英勇顽强、不畏牺牲
狼牙山五壮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