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九一八事变经过、结果,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华北危急、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多种史料的呈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西安事变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合作探究 问题教学法
四、教学用具:教学PPT、 音频歌曲《松花江上》、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
同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教师:每当人们唱起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歌曲时,仿佛看到当年在日军铁蹄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乡亲,看到背井离乡、有家难归的妇孺学子。那么,是什么事件让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有家难归?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新课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
活动探究:展示材料一: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材料二:“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摘自《田中奏折》
材料三: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使其国内矛盾尖锐,日本统治者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转嫁危机,摆脱其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1930年—1931年,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问题思考1:根据材料仔细阅读教材P86页以及相关史事,找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学生活动:小组互动讨论
学生回答:日本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教师归纳:日本大陆政策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日本为摆脱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可乘之机。
活动二:阅读教材归纳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完成表格:
事件名称 九一八事变 备注
事件时间 1931年9月18日
事件地点 南满铁路柳条湖段
事件经过 P86页: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
事件结果 东北三省全部沦与敌手
问题思考1: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为何要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借口;其次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较近,便于日军攻打。(图片展示:战后的东北)
问题思考2:阅读教材P87页,找出伪满洲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面临日军的侵略中国人表现?
学生回答:时间:1932年
地点:长春
人物: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教师补充资料:溥仪之所以会选择投靠日本成为傀儡皇帝,是因为1928年,军阀孙殿英为了筹集军饷,率军盗挖了盗挖清东陵的慈禧、乾隆两座陵墓。此事传出以后,一时全国轰动。溥仪得知此事以后大受打击。他赶忙一边派人前往东陵处理后事,一边向国民政府提出要求严惩肇事者。然而孙殿英却以盗墓所得的金银珠宝对国民政府各要员进行行贿,而且他手中有数万人马,是各方都需要拉拢的一个实力派。因此国民政府也不愿意得罪孙殿英,把他逼到其他阵营去。所以东陵盗案尽管轰动全国,但是处理结果却是不痛不痒,只处理了孙殿英的几个部下,其他的就不了了之。这种结果溥仪当然不能接受,但是他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结果。大受刺激的溥仪从此在复辟一事上更加不择手段。日本有意借助溥仪抢夺中国东北,对他进行拉拢。溥仪又没有其他选择,最后决定和日本合作,去东北当了傀儡。
表现:义勇军(东北民众)抵抗日军侵略; 中国共产党组织游击队(杨靖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说明:教师根据时间可适当讲授杨靖宇的抗日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思考3:阅读教材P86—P87页归纳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学生回答: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教师补充: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1.9.18—1937.7.7局部抗战)(读2背1)
过渡:曾经面临中国外交失败时,我们青年学生挺身而出演绎了五四运动,而现如今日军占领东北三省之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中国出现亡国的危险,更激起青年学生投身救国浪潮之中,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二、华北危急与一二·九运动
教师提问1:阅读教材P88页,回答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的目的以及国民政府对日的政策?
学生回答:目的—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政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教师提问2: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痛感,回答面临亡国危险当时青年学生是如何做的?
学生回答:......
(要求学生在教材中勾画出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口号、结果。)
教师总结:一二·九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教师提问1:学生的爱国热情传承至今,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也得到了国内各阶层的认可,同时也深深的感召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领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而他们的蒋委员长又是如何做的呢?阅读教材找出做法。
学生回答: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西安事变》,然后分组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名称 西安事变 备注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双十二
地点 西安 华清池
人物 张学良 杨虎城
目的 逼蒋抗日
经过 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震惊了全世界,引发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当时许多不同观点。
材料: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打内战
美英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
国民党内部: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 亲日派(讨伐张、杨)
问题思考:阅读教材P89页,找出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将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读2背1)
问题思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读2背1)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的过程。清楚的了解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成为抗日战争的起点。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后,继续侵略华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同学们曾经的历史至今仍历历在目,更激励我们青年学生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共创未来!
<板书设计>: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日本侵略 中国抗争
九一八事变 抗日义勇军 东北抗日联军(局部抗战)
华北危急(亡国威胁) 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后作业>:
1、基础巩固习题
2、阅读《张学良传》(周末闲暇时)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的观看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本课三个知识点间联系,让学生明白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直观呈现九一八事变等事件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历史史料的研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课堂掌握的考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